熱播劇《我是刑警》和電影《老槍》,一個故事下的兩種張力丨娛論
影片《老槍》上映於11月1日,影片結尾於一場工廠槍戰,熱播劇《我是刑警》首集的高潮戲也是一場礦場槍戰,這兩個作品中的槍戰背景都是源於1995年鶴崗「1.28」持槍搶劫大案。片中和劇中的四個持槍劫匪雖然行事周密、手段殘暴,但最後面對忠於職守、奮不顧身的值班保衛科保衛人員和經警,他們妄想搶劫巨額薪金款的罪惡目標並沒有得逞,這些也與事實吻合。
上下圖分別為影片《老槍》結尾和劇集《我是刑警》首集的槍戰戲外景。
兩個影視作品用不同方式拍攝調度,通過畫面本身、聲音設計和演員動作等共同要素創造了兩場精彩的沉浸式槍戰戲,也營造出不同的張力。
影片《老槍》結尾槍戰戲
9分鐘冷峻節奏營造張力
影片《老槍》結尾槍戰戲發生在白天,場面調度在寫實的基礎上處理得乾脆俐落,幾乎去掉所有調色與渲染的濾鏡,甚至都看不到觸目的血漿,在偏向冷靜敘事的同時,也並沒有一味地追求槍戰的爽感層面。
一個二層樓是主戰場外景,內景主要鏡頭基本就是圍繞一個走廊和兩間屋子,善惡兩方生死對峙。在幾位同事被突然殺進來的劫匪槍殺後,保衛科幹事剛子將自己反鎖在財務室憑藉衝鋒槍守護巨額薪金錢款,外面是內賊老田、匪首疤臉和兩位匪徒在走廊妄圖用各種槍械和炸藥暴力打開財務室鐵門,走廊外拐角處是在附近聽到槍聲後趕來的保衛科幹事老顧,用自己組裝的小口徑比賽槍堵住劫匪退路,從樓外到樓里其實物理空間並不大,但通過巧妙有層次的佈局、眾多對峙點和四方各自的視線,為觀眾在感官和心理上營造出雷霆萬鈞般的張力感。
《老槍》結尾槍戰戲發生在白天,鏡頭冷峻。祖峰飾演的老顧曾是射擊運動員,本身氣質就偏向冷靜。
從聲效上來說,手槍、散彈槍、衝鋒槍、小口徑比賽用槍各種槍聲雖然此起彼伏,但明顯可以聽出不同,沉悶、尖銳或清脆,聲場中每一次槍聲猶如一次巨大的鼓點,激盪著空氣和感官,帶來身臨其境的震撼。
從細節上看,剛子有一個用衝鋒槍從鐵門窗口向外掃射匪徒的主觀鏡頭,從槍口的跳動到對面牆壁彈孔錯落分佈的逼真細節,起碼玩過CS遊戲的都知道,這就是戰場。
為了全力展現影片《老槍》的真實感,導演兼編劇高朋運用了一種近乎紀錄片式的沉穩冷峻鏡頭語言,將觀眾帶入了一個充滿張力的故事。
總的來說,結尾這段槍戰戲從匪首疤臉進廠子,到耿曉軍救顧學軍這段,差不多9分鐘,緊張大氣,很有經典警匪片《盜火線》的風格,而結尾最後一個老顧開槍的長鏡頭卻用詩意為這部悲愴的犯罪類型片增添了文藝氣質。
如同戴錦華教授在分享自己的《老槍》觀影感受時更是用「從頭到尾全神貫注」來形容自己的沉浸感,並直言:「槍戰戲打破了荷李活和港片的範式,用一種全然不同的視覺節奏和調度節奏,帶來飽滿的張力和視覺衝擊,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聽構造。最後的槍戰戲非常漂亮,酣暢滿足。」
為了加強槍支管理,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影片《老槍》的故事背景設定在20世紀90年代初,片尾的槍戰戲其實是展示了當時槍支濫用的危害性,等於是對日後嚴管槍支進行了宣傳,這一點也體現在片尾的字幕提示中,起到很強的教育意義。
劇集《我是刑警》首集槍戰戲
3分鐘快速剪輯突出質感
《我是刑警》第一集槍戰戲發生在1995年1月28日夜晚,再有兩天就要過大年,罪惡就滋生在大家都為了迎接新年放鬆戒備之際。窮凶極惡的劫匪們潛入廠礦大樓,目標是存放在金康尼的巨額薪金。從劫匪們駕駛吉普車停靠在廠礦大樓門前,再到刑警秦川接到傳呼得知案情,劇情僅用時約為3分鐘,鏡頭由慢至快,第一聲槍響後,剪輯速度也隨著槍戰的升級開始變得更快更激烈。
就在這短短的3分鐘鏡頭內,四位劫匪分作兩人一組,作案時,一人摸進屋後立即開槍,另一人再放風之餘立刻跟進補槍不留活口,即使面對偶然闖入的孩童也扣響扳機,手段狠辣殘忍。這段鏡頭多採用劫匪視角,加上大量手持跟拍導致的晃動畫面,更加體現一種「侵入」感,而一些低角度的仰拍則突出了心理和視覺上的壓迫。
劇集《我是刑警》首集劇照,劫匪服飾和背景道具充滿上世紀九十年代質感。
這段戲在音效上動靜結合,開場隱約低沉的背景音樂,空曠的走廊和寂靜的夜晚,突然響起的槍聲擊碎寧靜,動靜音效對比強烈,成功拉開偷襲危機大幕。隨後將混亂的腳步聲、此起彼伏的槍擊、尖叫呼喊等音效都加以放大,沉浸式營造出緊迫危機的現場感氣氛。扣動扳機、彈殼落地、子彈擊中人體等不同細節聲音也非常到位逼真。
背景的電視新聞播報聲、手工編織毛衣款式、老式洗衣機、暖壺和搪瓷茶缸等道具還原度很高,以及同事之間口語化的隨意,可以感受到每一個細節的真實和生動,這種懷舊質感不但喚醒了觀眾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記憶,也為鏡頭帶來強烈的新聞紀實感,令觀眾迅速入戲。
劇集《我是刑警》首集劇照,夜晚內景,保衛科幹事(圖左)與突襲的劫匪發生激烈槍戰。
大概20多年前,螢幕上曾湧現出很多改編自真實案件的刑偵題材電視劇,比如《12.1槍殺大案》《命案十三宗》《犯罪升級》《中國刑偵1號案》等。這些優秀作品因為有著真實事件的支撐,確保了內容上的真實性與可信度,通過緊張刺激的劇情、專業刑偵手法展示、增加沉浸感的視聽效果,令觀眾產生強烈的追劇慾望。劇集《我是刑警》第一集就先聲奪人,有觀眾表示,「真實感和緊張感撲面而來」。
劇集《我是刑警》導演惠楷棟曾經拍過幾部公安題材的片子,他強調這部劇最大特點採用「半紀實」的拍攝手法,並曾用「特別的落地」來形容,「我不想把它拍得畫面很唯美,光線很漂亮,我說我想要那種粗顆粒的一種狀態。」落實在屏幕上的是「頭髮亂了」的素顏出鏡、是「把我放在人群當中」的去表演化群像、是「從重慶拍到東北」的極具煙火氣全實景拍攝,用「粗糲感」的真實質感來展示每個案件的偵破過程,在緊張驚險的氛圍營造下,令觀眾一秒入戲、瞬間帶入情緒的觀感,就像在看紀錄片。
兩個作品有一個同樣的細節設置,影片中工廠工人為了慶賀久盼薪金的到來以及廠慶,用鑼鼓喧天和鞭炮齊鳴來慶祝,這巨大的歡樂聲響直接掩蓋住罪惡的槍聲,而在劇中也有類似情節,只不過外部聲響來源是過年前燃放的禮花。兩個製造意外聲響的喜慶設置,令兩部作品呈現出異曲同工的別樣質感。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