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少年2》製片人張苗:動畫表達現實主義,雖有挑戰更有意義

三年前,《雄獅少年》熱血啟程,留守兒童阿娟舞獅的故事觸動千萬觀眾。正值前作上映三週年,《雄獅少年2》於今年12月14日上映。該片延續了第一部的情節脈絡,從祠堂走進弄堂,從舞獅引入武術,續寫草根少年的成長故事。上映至今,票房已突破3800萬。

《雄獅少年2》,草根少年的成長故事還在繼續。

從第一部至今,《雄獅少年》堅定地走在現實主義題材動畫的道路上,主創們對於創造一個「中國少年宇宙」鬥志昂揚。雖然背負著很大的壓力,但他們從來沒有覺得後悔。北京精彩創始人,《雄獅少年2》出品人、監製、製片人張苗告訴記者:「我們跟隨著電影每天都在走向成熟,這是一個孕育的過程,也許每時每刻都有新的困難冒出,但是製作《雄獅少年》讓我們學會了現實主義的道理——要學會和問題共處,既然一路上都是在解決問題,那就跟困難做朋友,只要堅持、不放棄,也許就能得到一個不後悔甚至超出預期的好結果。」

雄獅精神+當代故事

用現實主義故事提振市場

2022年春節,製片人張苗跟導演孫海鵬打了一通電話,在聆聽市場的所有反饋後,他們從很多對於《雄獅少年》包容以及支持的聲音中汲取了很大的力量,這讓他們看到了這件事情的意義,因此決定要做《雄獅少年2》。除了對這個系列的深厚感情,還有對現實主義表達與傳統文化弘揚傳承的強烈夙願。

要做「雄獅少年」系列,張苗說有兩個方向相當重要,也是絕對不會變的:第一,堅持做少年的成長;第二,堅持做和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故事線,「我記得最開始構思《雄獅少年》的時候,我就跟海鵬提出,一是拍雄獅精神,二是拍當代故事。當代故事就是現實主義,只是當時(2019年)還沒有人提到這個概念。縱觀市場,神話傳說、古代歷史題材,同行已經拍得足夠優秀了,咱們這次要把視角聚焦在當下,要拍現實中的人。」

阿娟和夥伴阿貓阿狗行走在上海街頭,不忘背負著曾經學習舞獅的行頭。

製片人張苗記得,上一部初次接觸現實主義這個概念,整個團隊覺得既興奮又刺激,涉足這條賽道的人不多,但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於是,在「神話IP、奇幻風格、現代啟蒙」等於動畫電影票房保證的時期,《雄獅少年》「沒有前情、沒有卡司、沒有原始IP」,「以一種‘零’的狀態出現在市場上」,用一個現實主義題材的勵志故事引發了觀眾的熱切關注,並以豆瓣8.3評分的高口碑受到了市場的肯定。製片人張苗表示,「我們真心感謝每一位走進電影院看《雄獅少年》的觀眾,也感謝在互聯網平台上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還感謝這些對作品留下真誠鼓勵聲音的人,我們經常說電影其實是一個TO C(面向用戶)的行業,觀眾是衣食父母,有了觀眾的喜歡和支持,我們才有了第二部的可能。」

近來,張苗被問得最多的就是,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寒冬」檔期將《雄獅少年2》放上銀幕?會不會擔心電影票房?他表示,對於他來說,「它基本上是一個順產的過程,就像孩子一樣,從孕育的角度來講它成熟了,我們就希望能跟觀眾早日見面。並且嚴格來說,三年里我們每天都在爭分奪秒,既然我們選擇繼續探索現實主義表達,堅持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希望能向市場交出一部有誠意的作品,那麼,即便在大盤稍冷的時候將它呈現給觀眾,也是我們誠意的一部分。在幾個傳統的大檔期之外,總要有作品去豐富其他檔期的觀影選擇,為市場獻一份力。」

武術上擂台

讓中國傳統哲學與世界文化「交手」

張苗表示,《雄獅少年2》有很多方面算是動畫領域的新嘗試。除了參與主創人數翻倍之外,製作層面也做出了極大突破,「很多動畫題材是想像力的自由飛馳,但‘雄獅少年’是發生在普通人和現實生活中的故事,這就決定了它的基調必須‘求真’。」

武術不光是表達形式,它的根基是中國傳統哲學 。

決定製作續集後,製片人張苗和導演孫海鵬在討論一番後選擇用傳統武術作為這部續作的全新生命力。未學舞獅先學武術,舞獅是構建在中國傳統武術基礎上的一種表達,武術不光是表達形式,它的根基是中國傳統哲學。「第一部我們沒有空間展現武術,而這一次我們可以把中國的方法論拿到擂台上,跟世界文化進行一次‘碰撞’,同時也可以融入很多現代新元素。」他們尋遍全國,找到各類門派的武術高手,請來對傳統武術有深刻情感認知的動作指導,在有限的篇幅內,儘量讓觀眾感受到傳統武術的深厚底蘊和無盡美感。

依靠動畫特有的表現形式,《雄獅少年2》讓熱血與想像力兼備,人們可以從中看到許多武俠片大師作品的影子。在動作設計上,動畫展現出了真實連貫的武術動作,嚴格遵循身體在物理環境中的真實活動狀態,以支撐片中海量的打鬥鏡頭。製片人張苗笑著說,想展現傳統武術一直是他的「野心」,「印象里感覺好像很久沒有在大銀幕上看到傳統武術了,我是70後,以前看《少林寺》的那種激動感至今歷歷在目,中國武術那種魅力真的值得大家看到。」

煙火氣在於動畫來自生活,也反哺於生活

無論是《雄獅少年》還是《雄獅少年2》,它們都是現實主義題材動畫,講述的是發生在這個時代的故事。在續集之前,張苗認為自己的追求是「如夢如幻亦如真」,「動畫就是這樣,就像是做一場夢——儘管是一個現實的夢。它的美學表達可以給你帶來一個全新的視覺觀感,也能展現現實世界以外的東西。電影需要百花齊放,既然動畫是最能承載不同美術風格表達的載體,那麼,我們就需要不斷地嘗試與突破。」

動畫中的場景,還原了不少當代城市里的煙火氣。

在做《雄獅少年2》的時候,主創們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煙火氣」。這個場景有沒有煙火氣?這場戲做得夠不夠落地?這是主創們最在乎的部分「。第一部的時候做‘煙火氣’很難,當時技術有限,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去實地勘查。」主創們去了佛山、順德,用了一年時間,甚至有一段時間他們幾乎每隔一兩週就會去一次。只有對村子足夠熟悉,才會知道創作過程中哪裡味道不對,哪裡應該調整。而這次的故事發生在上海,他們也儘可能地用最真實的畫面呈現,讓畫面呈現人們真實的生活氣息。

可以說,《雄獅少年2》的一切都依託於客觀現實的存在。《雄獅少年》第一部的彩蛋把阿娟的故事拉回現實世界,製片人張苗和導演孫海鵬認為,「不管怎麼樣,通過舞獅比賽拿到冠軍就走上人生巔峰,從此功成名就,這不符合現實世界的邏輯。第一部只是阿娟作為普通人的生活高光時刻,而第二部則是他作為少年去爭取心中的那口氣。世界是需要公平和正義的,他可以漠然走開,也可以選擇認命,但他覺得應該爭一爭,這就是現實主義。」

阿娟像野草一樣,把根死死地紮在擂台上。

雖然片中也有抗爭,也存在正義與黑幕的對抗,但這個現實主義故事,結果還是落在了現實主義上。

影片里很多細節也展示了當代的社會問題,比如延續傳統文化的老師傅不是不願意傳承給年青人,而是希望年青人真的能夠傳承,在傳承的過程中能夠吃苦。再比如片中主角遭受的輿論爭議,很多時候也觀照了互聯網時代嘈雜輿論對真相的掩蓋以及受害者陷入的困境。動畫故事來自生活,也反哺於生活。

相信和熱愛,讓對現實主義動畫的探索繼續

片中阿娟充滿力量,但也有低谷時的徬徨和困厄。很多觀眾都感慨「阿娟太難了」,這種成長中亟待突破的困境,也是製片人張苗和導演孫海鵬等主創所感同身受的。此前,作為電影人,製片人張苗曾參與過大量票房口碑雙豐收的電影,其中不乏《戰狼2》《流浪地球》《你好,李煥英》《我和我的家鄉》等爆款作品。和這些作品相比,《雄獅少年》這個「三無產品」顯得稚嫩且小眾。

「這些年我也在檢討,可能就我個人而言,做真人電影久了,或許會面臨一些創作的局限,很多人也建議過阿娟的故事適合拍成真人電影,為什麼還要折騰做動畫?首先,我是非常喜歡動畫的,尤其在我那個年代,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動畫,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它們達到的高度是世界級領先水平,比如《九色鹿》《小蝌蚪找媽媽》《雪孩子》,很多作品都是基於現實主義。另外,我非常喜歡電影,所以也希望在這條路上可以有更多的探索和創新。應該努力試一試,對生活和創作要有信心,熱愛和相信對於很多事情而言是一條有力的通道,我相信這也是所有電影人的熱忱。」

張苗強調了這個系列不變的三個元素:少年的成長、中國傳統文化的呈現以及現實主義表達。

「雄獅少年」系列從誕生之初就是「中國少年宇宙」IP下很重要的作品,喜歡它的觀眾也會好奇阿娟的故事還會怎樣繼續?對於這個問題,製片人張苗說他早就設想過,「一個少年,不要限定他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阿娟身上是有無限可能的,最開始舞獅讓大家認識了這個留守兒童,這一部他離開家鄉踏入社會,長大了。」張苗再一次強調了這個系列不變的三個元素:少年的成長、中國傳統文化的呈現以及現實主義表達。他認為只要在這個DNA下,阿娟的故事就值得繼續。

「可以說有些像中國版的《迪布尼曆險記》,阿娟永遠是一個充滿熱血和正義感的少年。」製片人張苗坦言,第二部的成績也許會影響到下一部的創作方向,畢竟成績代表了市場和觀眾的反饋和聲音,《雄獅少年2》就是在聽到了各種鼓勵和包容的聲音後才得以和觀眾見面,下一部也會聽取這些聲音。不過,不變的是阿娟的持續成長,以及對國產動畫現實主義的探索,「我們一起努力,再多講講阿娟的故事。」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吳龍珍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