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磊談達喀爾:艱苦挑戰中的成長與收穫

王明磊講述他在達喀爾拉力賽上半程比賽中的故事與收穫王明磊講述他在達喀爾拉力賽上半程比賽中的故事與收穫

1月10日,2025達喀爾拉力賽迎來了寶貴的休息日,首次參賽的明源實業賽車隊266號車手王明磊也在營地接受了眾多媒體的採訪,講述他在上半程比賽中的故事與收穫,以下文字為實錄整理。

問:五個賽段下來,談談你對達喀爾的初步印象?

王明磊:達喀爾拉力賽真的太艱難了,不愧是全世界高水平車手都夢寐以求的比賽。它比我想像中難得多,每天都與世界級的車隊和車手同場競技。特別是一開始就是48小時賽段,緊接著是一個長達400多公里的賽段,然後又是馬拉松賽段,讓我還沒真正進入比賽狀態就得全力衝刺。更糟糕的是,期間還遇到了機械故障,困難一個接一個,這絕對是我這麼多年比賽中最難的一次。

所以說,能在達喀爾完賽的都是真正的英雄。我們參賽,不是為了跟別人比,而是為了挑戰自己,戰勝自己。能完整跑完這場比賽,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經歷。經過上半程3000多公里的特殊賽段,我收穫很多,控車技術有了提升,對賽事規則也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應對賽道突發情況的能力也比之前強了很多。

問:能不能說說20小時罰時是如何發生的?

王明磊:這個是車隊維修方面出現了一些失誤吧,我們在馬拉松賽段的上半程,賽車出現了加不上油的情況。回來之後,車隊的技術人員認為是發動機問題,就把發動機換了,按比賽規則,會進行20小時的罰時。那天早上換好發動機,準備發車的時候,發現加不上油的情況還是存在。最後,車隊的技術總監親自去試車,才發現是一個插頭鬆了,所以說是白白損失了20個小時,有一些遺憾。

問:達喀爾拉力賽與國內比賽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王明磊:達喀爾拉力賽與國內比賽真的很難直接相比,因為達喀爾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悠久歷史,而像環塔這樣的國內比賽才只有20年的歷史,相比之下,國內的越野拉力賽發展得相對較晚。比如2024年的環塔拉力賽,總的特殊賽段里程才2000多公里,而今年的達喀爾拉力賽,在上半程就已經跑了3000多公里的特殊賽段。所以說,跑一次達喀爾的強度,幾乎等於跑三次環塔。另外,沙特的地理特性和我國新疆的地形也有很大不同,比如那些石頭山路面,在國內就比較少見。

能來參加達喀爾的都是一些既有實力又有經驗的車手,他們很快就能適應這種高強度的比賽節奏,而我這種第一次來的,準備上還是要差一些。

問:上半程比賽最難忘的經歷有哪些?

王明磊:第一個最難忘的是經歷了發動機的技術故障,高沙區過不去,挖沙挖了兩個多小時,我和小杜都快要挖到崩潰。然後天黑才達到營地,又要自己搭帳篷,本身自己就沒多少野外生存能力,所以感覺挺累的。第二個比較難忘的就是馬拉松賽段,我們在150公里已經爆了兩條輪胎,在沒有完好備胎的情況下,又堅持了兩百多公里。當時的心情是又緊張又害怕,要是輪胎再出問題,那個賽段就無法完成。

問:你對今年的新款CR7T1+賽車滿意嗎?

王明磊:我今年駕駛的是一台南非世紀的CR7賽車,SS4賽段有三台進入前十的紀錄,現在駕駛這款賽車的法國車手馬修在總成績暫列第七位,是前十里唯一的私人球會車手,所以說這款賽車也稱得上是世界級的賽車了。

但跟那些世界級的汽車廠商車隊相比,還是有一些距離,比如從賽段出來之後,對方會把能換的都換成新的配件,而我們主要還是以維修為主。所以,我們這款賽車能夠取得現在的成績,已經實屬不易。

問:對電子路書,你有什麼看法?

王明磊:電子路書是最近國際大賽才出現的,特別在達喀爾賽場上應用得最早,我們國內的比賽如環塔拉力賽還是在使用紙質路書。但我們國內的比賽也在努力,正在一步步地向國際汽聯學習,我也希望2025年環塔拉力賽開始嘗試使用電子路書。

我個人認為電子路書更安全、更便捷,我們的領航員小杜是非常願意使用電子路書的,他認為電子路書要比紙質路書更精準一些。

問:對下半程的比賽有什麼期望?

王明磊:因為罰時的原因,我已經徹底退出了「新人王」的爭奪,所以下半程希望能夠順順利利地跑完剩下的2000多公列拿殊賽段。我原本做了三年的達喀爾參賽計劃,第一年衝擊新人王,第二第三年再衝一下更高的排名紀錄,但現在新人王的計劃落空了,可能後面的計劃也會調整。接下來的比賽,還是以學習和積累經驗為主,相信對自己將來的比賽以及運營車隊都有很大的幫助。

(阿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