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之後,誰將成為國際奧委會新掌門?
據央視新聞消息,2024年8月10日,也正值巴黎奧運會舉辦期間,現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佈自己將不再尋求連任,新任主席今年3月將在希臘雅典的IOC全體會議上產生。當地時間1月30日,參選的7人將在瑞士洛桑向全體國際奧委會委員做閉門陳述,這也將是3月主席選舉投票前他們唯一一次當眾闡釋競選綱領的機會。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將於今年6月卸任。這位71歲的老人在自己最後一次新年致辭中說:
「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中。在這個時代,奧林匹克運動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奧運會是唯一還能讓全世界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和平競爭的體育活動。而我們只有切實踐行平等和團結的理念,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任內12年 深刻影響奧林匹克運動
1991年,38歲的巴赫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正式開啟體育管理的職業生涯,並於2013年正式擔任第九屆國際奧委會主席。在擔任IOC主席的12年里,身為前擊劍奧運冠軍,巴赫在奧林匹克運動里留下了很多印記。在任期間,巴赫先後推出2020奧運議程、奧運申辦程序的改革、給予奧運主辦城市更多財政支持和自主權,都產生深遠影響。
巴赫在任上也經歷了反興奮劑領域的激烈博弈以及人類社會真實衝突的全面升級。體育世界對新科技衝擊的回應,也僅僅是開了個頭。
在臨別之時,巴赫曾說:
「在奧林匹克運動新的一章展開時,讓我們複述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
參選者都有誰?
此前,曾有人呼籲修改《奧林匹克憲章》,讓巴赫繼續連任。但巴赫認為,面對新科技、新時代的海嘯,以自己的年齡來看,他不是最適合的領導者。與此同時,有7人對於成為他的繼任者表示出了意向。1月30日,這7人將在瑞士洛桑向全體國際奧委會委員做閉門陳述。3月,第144次IOC全會將在希臘舉行,委員們將投票選出新的掌門人。只要有人在出席的委員中獲得簡單多數,即可當選。

參選的7人中4人來自歐洲,2人來自亞洲,1人來自非洲,分別是:
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小薩馬蘭奇(65歲,西班牙籍)
國際奧委會委員、世界田聯主席施巴斯坦·科(68歲,英國籍)
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單車聯盟主席大衛·拉帕爾蒂安(51歲,法國籍)
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滑雪聯合會主席約翰·洛迪高伊利亞施(62歲,瑞典和英國雙重國籍)
國際奧委會執委費沙亞·侯賽因(61歲,約旦籍)
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體操聯合會主席渡邊守成(65歲,日本籍)
國際奧委會執委柯絲蒂·高雲地利(41歲,津巴布韋籍),唯一的女性候選人
綜合7位候選人的任職背景和競選綱領,他們在確保國際奧委會的政治中立性、賦予國際奧委會委員更多決策權、應對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數字化傳播、吸引年青人、利用人工智能以及保護女子體育項目等方面主張相近,但在是否向奧運選手發放獎金、奧運會未來的舉辦模式等方面,意見不一。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
幾位候選人主張相近
洛迪高伊利亞施表示,應在一組永久場地之間輪換舉辦冬奧會。
費沙亞提出,目前在7、8月舉辦的夏奧會應該靈活調整賽期。
施巴斯坦·科認為,應該將某些室內運動項目從夏奧會轉移到冬奧會。
渡邊守成還提出要在5大洲5個城市同時舉辦奧運會比賽。
是否應直接給獎牌獲得者頒發獎金
幾位候選人存在重大分歧
傳統上,國際奧委會和國際體育組織不會向奧運獎牌獲得者頒發獎金。
而去年,施巴斯坦·科率先為巴黎奧運會的每位田徑金牌獲得者發放了5萬美元獎金。
在候選人里,只有費沙亞隱晦地表達了對此的讚同。
巴赫在巴黎宣佈卸任時,反復強調國際奧委會和奧林匹克運動「要麼改變、要麼被改變」。
上述7人,無論誰接替巴赫,都將面對挑戰。
編輯 李憶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