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積極推行課間「微改革」把課間還給孩子們
星辰在線2月17日訊(通訊員 文雅麗)「叮鈴鈴……」下台鈴響起,長沙市鬆雅湖第二小學二年級學生田書瑒衝到走廊,和夥伴一蹦一跳地玩著跳房子,儘管天氣寒冷,在活力滿滿的15分鐘課間,孩子們依舊熱情不減。
讓孩子「動」起來,把課間還給孩子。2025年春季學期起,長沙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課間休息時間延長至15分鐘,保證每天30分鐘大課間時長和兩次眼保健操(包含在課間時間內),並且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

從「靜坐」到「奔跑」
讓孩子「動」起來
上午8時50分,長沙市雅禮洋湖會展中學進入當天第一個課間,初一年級學生賀鈺璿「聞鈴而動」,衝向操場。
「多出5分鐘後,時間更充裕,我們就可以組織一場小比賽。」賀鈺璿說完便拿起鐵環,保持平衡、奔跑、越過障礙,鐵環在地面靈活滾動。歡呼聲、加油聲此起彼伏,孩子們在酣暢淋漓的運動中,釋放激情、放鬆身心、體會快樂。
隨著加長版15分鐘課間和30分鐘大課間「送達」,孩子們有更充足的時間「動」起來。
除了充足的課間時光,每天一節體育課怎麼落實?學校有哪些變化?
在長沙市盼盼中心小學,下午4時10分是這周的特色體育課,伴著清脆悅耳的下台鈴聲,同學們從教學樓魚貫而出,熱身、「的」波、繞杆射門,在體育老師的帶領下,大家練習著足球技巧。
長沙市盼盼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戴璐表示,學校實行走班製體育教學,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喜歡的運動項目,有花樣跳繩、田徑、籃球、啦啦操等,充分調動他們的運動細胞。
傳統與創新碰撞
15分鐘「玩」出新花樣
操場上,成群結隊的學生踢毽子、跳繩;教室里,三兩成群的學生編花繩、玩漢諾塔;地遊活動專區,學生聚在一起研究地面遊戲的玩法;勞動實踐基地內,老師帶著小分隊去照看蔬菜,給蔬菜澆水、施肥……這是在長郡雙語星沙學校的場景。
如何利用有限空間,讓同學玩得盡興?學校通過時間「雙延長」、空間巧拓展、資源巧覆蓋等舉措,在嚴格執行「小課間15分鐘+大課間30分鐘」的同時,將走廊、架空層等區域改造為「迷你運動角」「益智遊戲區」「地遊活動專區」,破解場地不足難題,並為學生配備籃球、足球、跳繩、智慧珠等活動器材,每週輪換主題遊戲,將傳統類、益智類、運動類、勞動類等遊戲有機結合,校園各個角落被巧妙利用,每一寸空間都縈繞著歡聲笑語。
「課間育人需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成長內驅力,讓學生在‘我的課間我做主’中全面發展。」校長曾統坤表示,學校將德智體美勞融入課間活動,從單一到多元,讓課間活動變成跨學科綜合教育的新陣地,將安全、歡樂的課間真正還給學生。
有保障 更放心
把完整的課間留給學生
白蘿蔔、包菜……走進青山鋪鎮中心小學「開心農場」,這片菜園讓人眼前一亮。「我們在課間引入種植體驗角,學生可參與植物養護,將自然教育融入碎片化時間。」該校德育主任胡新宇介紹。
課堂是育人主陣地,課間又何嚐不是另一個育人場所?一片小菜園生機勃勃,成為美術課、語文課的教學現場。在長沙市麓山國際鬆湖小學,學生和老師一起到操場觀察彩虹;針對低年級與高年級學生特點,長沙市鬆雅湖第二小學劃分專屬活動區;在湘珺未來學校,科學課上製作的熱氣球成為課間新玩具……
「為課間多勻出5分鐘時間,看似簡單,卻也考驗學校的管理安排和老師的教學智慧。」長沙市鬆雅湖第二小學校長陳陽說,「學校組織集體備課,幫助老師高效組織課堂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從而把完整的課間時間留給學生。」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課間一刻鍾」以「微改革」帶動大變化。校園里的體育用品箱和玩具箱多了、吸引學生「打卡」運動的智能設備多了、老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多了……同時,也讓教師從課間活動的管理者走向共同參與者。
「課間改革不僅是時間與空間的調整,更是教育理念的升級。」長沙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沙縣出台了《關於進一步落實義務教育學校課程計劃和作息時間的通知》,持續優化課間生態,保障義務教育課程落實和學生休息活動時間,真正落實五育並舉。下一步,將圍繞「五好」教育工程第二個三年行動方案,努力培養一批誌向遠大、全面發展、身心健康、思維創新的成長型好學生,讓每個15分鐘都成為學生全面成長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