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實訓室、學生現場炫技,新京報中招直播走進北京新城職業學校
圍繞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中職學校如何培養人才?舞台藝術設計與製作、鋼琴調律這些新專業都培養哪些人才?職業技能大賽對中職學生有多重要?3月25日上午,新京報主辦的2025年「職教未來·升學直通車」中招系列直播公益活動走進北京新城職業學校,通過直播探校、校長訪談等方式,在專業設置、升學路徑、就業前景等方面為家長和考生答疑解惑。

多位「校內達人」當嚮導,帶網民雲逛校園
北京新城職業學校位於通州區台湖鎮,緊鄰台湖演藝小鎮,佔地180畝,是通州區唯一一所公辦職業學校,省部級重點職業學校。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探校直播中,該校多位優秀學生作為嚮導介紹在學校的生活、學習情況。
2022級幼兒保育專業的陳玥熹是國家級獎學金和北京市政府獎學金的獲得者,平時也作為主持人參與學校的文體活動;她的同學王婷萱開設的影片號「小萱在嗎」專門介紹中職生的生活;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高三學生盛景灝和中西餐專業的同學們近期在施路頓酒店實習,趁回校準備職業技能大賽的機會參與直播活動,三名同學沿途分別從校園環境、衣食住行、專業學習等方面詳細介紹學校情況,並帶領記者和中職報考專家「一龍老師」探訪各個實訓基地。
「我當時的成績雖然能考上普通高中,但並不出類拔萃,初中因為存在感很低就總是沉默寡言。」陳玥熹介紹,進入職校後,有了很多實訓和社團活動機會,加上手工製作、舞蹈、聲樂等實踐課程,她從起初的小心翼翼變得越來越開朗和自信。「除了主持元旦聯歡會和運動會,去年我還在‘水立方’錄製了一節中職學生講思政的課程,每次的學習和實踐都是一次成長,讓我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陳玥熹說,今年9月,她將轉段至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繼續深造。

在食堂門口,王婷萱介紹了該校的餐飲情況,學校面向全市招生,因此有約40%的學生在校住宿,平時的一日三餐也在校內解決。「早餐從包子、豆漿到煎餅果子、烤冷面,每天換著花樣吃。窗口打飯的叔叔阿姨總是把菜給我們盛得滿滿的。」王婷萱說自己開設「影片號」初衷是希望記錄校園生活留下珍貴回憶,但時間久了發現評論區里網民對中職學生的生活很關注,便開始介紹自己的學習、生活狀態,讓大家更瞭解中職教育,成人禮、羽毛球比賽、社團活動等都是她拍攝的素材。
「我們宿舍一共有三棟,分別是男生宿舍、教工宿舍、女生宿舍,每棟樓有5層,一層22間,同學們可以申請住宿,也可以申請走讀。」盛景灝介紹了學校的住宿情況:每個宿舍都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大陽台,可以洗澡,很方便;宿舍最多可住7個人,宿管對作息、衛生、內務要求比較高,同學們可以鍛鍊自理能力。出宿舍樓往東便是操場和籃球場,學生們每天會去參與戶外活動。
探校途中,記者還見到了正在採風的「悠揚社團」的學生,該校社團教師邱亞明熙介紹,悠揚社團現有八個精品社團分別為合唱團、舞蹈團、古箏社、書畫社、話劇社、攝影社、影視社及藝術設計社,通過社團這一平台,可以讓孩子們得到鍛鍊和展示的機會,增強自信。
探訪多個實訓基地,學生現場展示「基本功」
在近一個多小時的實地探校過程中,中職報考專家「一龍老師」在學生們的引導下分別探訪了舞美實訓基地、汽車維修實訓基地和鋼琴調律實訓基地,直觀地展示實訓環境和內容。選中燈具點亮、並將它搖至需要的位置,敲擊活塞把它裝進發動機內,聽一聽鋼琴調過後的旋律……在各個實訓基地內,「一龍老師」親自體驗了不同專業學生的實操過程。

舞美實訓基地內,按比例還原的藝術劇場令人印象深刻,北京新城職業學校舞台藝術設計與製作專業教師佟濟和學生李彥熹分別介紹了其中的舞美燈光實訓室和舞台道具實訓室。佟濟介紹,這裏配備了國際主流的燈光控制台以及各種燈光音響設備,「對於舞美的孩子來說,實踐非常重要,課上的理論知識能迅速銜接實踐才能在舞台實戰中有所收穫」。李彥熹告訴記者,國家大劇院台湖舞美藝術中心還會為學生提供誌願服務和實習機會,包括設備年檢和日常的舞美博物館講解工作,為學生們打開視野。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掌握一技之長」。「一龍老師」提到,在中職諮詢中,家長及考生對汽修專業的諮詢和報名較為踴躍。在汽車維修基地內,北京新城職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師耿狄介紹,該校汽修專業創新形成「三分區工作坊+」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在知識探究區合作共研,建構知識模型;理實轉化區抽取信息,搭橋鋪路;崗位技能區實踐提升,固能強技。他介紹了汽修專業的技能大賽三級梯隊建設情況,現場,他的學生吳孫佰還展示了維修小技巧,後者在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了諸多獎項。「技能大賽的重要性非常高,是學生職業發展的重要敲門磚。」耿狄說道。
該校鋼琴調律專業教師張宗琰介紹了其所在專業的人才緊缺情況。按國際標準,每100台鋼琴需1名調律師維護,我國實際缺口高達80%。這一專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張宗琰認為是「懂技術的音樂人」和「懂音樂的技術人」。學校也致力於培養學生們成為「懂音樂的耳朵」「會思考的雙手」「耐得住寂寞的心」和「跟得上時代的眼」,「他們要適應智能調音軟件、聲學分析儀等新技術,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融合創新。」張宗琰說道。
14個專業招生,「訂單班」為學生提供實訓實踐機會
在直播訪談間內,北京新城職業學校校長劉慧金和該校招生負責人趙芸詳細介紹了校園文化、育人特色以及招生政策等信息。劉慧金介紹,北京新城職業學校成立於1984年,建校歷史悠久。師資力量方面,不僅有正式在編教師109人,很多行業內的大師也是該校兼職教師,教師的學曆水平以研究生為主,專業課教師均為雙師型教師,並帶領學生參賽獲獎。
除了現場探訪的實訓室外,劉慧金告訴網民們,該校還有幼兒保育實訓室、電商實訓室、計算機實訓室等,為全校14個專業的學生提供實訓機會。同時,學生們還有校外實習實踐機會,不僅針對舞美專業有國家大劇院台湖舞美藝術中心的「訂單班」,該校還與歡樂穀有訂單班合作,為包括娛樂設施運營與維護專業在內的學生提供實踐機會。

「舞台藝術設計與製作專業和鋼琴調律專業對接的轉段升學的通道是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每年9月1日開學第一天,這兩個專業的學生會走進台湖舞美藝術中心開啟‘開學第一課’。」直播中,劉慧金也帶來更多利好消息,她介紹,該校即將和北投施路頓酒店簽署校企合作協議,將為中西餐烹飪及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打下實習實踐的基礎,「我們2025年入學的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和中西餐烹飪專業學生將是第一批受益者。」劉慧金說道。
趙芸介紹了今年的招生政策,該校今年計劃招生600人,按照以往的規律,自主招生佔比60%,自主招生的名額大概360人,統一招生240人,具體計劃數要以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公佈的為準。
選擇職業教育或將「彎道超車」
什麼樣的孩子可以走職業教育這條路?劉慧金提到了「適合」「愛好」等關鍵詞,她自1994年入職職業教育這一「賽道」後,見證了職業教育幾十年的變遷。
「根據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這五年來,我們發現一個規律,有的孩子選擇了普高,但很吃力,在高考中並不佔優勢,不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學,這一類型的孩子進入職校,反而自信心和活力都被激發了出來,幾年後的轉段、升學結果可能更優於同期進入普高的學生。」劉慧金建議,家長要結合孩子的實力做好定位,「選擇職業教育只是換了一個賽道,也許會‘彎道超車’。」
「對於報名人數眾多的情況,有沒有具體的篩選標準?」訪談中,「一龍老師」代表家長問道。劉慧金錶示,老師在招生面試時首先會問孩子為什麼想進入這一專業。「確實要看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經常有已經進入職校的學生找到我們問能否轉專業,因為他當初不瞭解專業,感覺選錯了。」劉慧金提醒家長和考生,有些熱門專業也有「門檻」,比如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還會看其是否具備美術繪畫基礎,有的孩子覺得烘焙很火就想選擇西餐專業,但要看他是否真的喜歡烹飪,是否對生物化學、營養知識有一定的基礎,「喜歡就會投入熱情,比如吳孫佰一放學就泡在實訓室內,從不覺得累和辛苦,因為他喜歡」。
關於「3+2」學製的轉段升學方向,劉慧金介紹,幼兒保育專業將銜接高職的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電子商務、計算機應用專業將銜接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中西餐烹飪專業銜接至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等。「3+2」學製轉段的通過率如何?數字媒體和計算機專業能否增加入學名額?針對「一龍老師」在直播間收集的家長提問,劉慧金介紹,「3+2學製」的通過率沒有絕對的比例,在轉段中,高職學校更關注學生的個人能力,「如果專業能力強,肯定‘整班端走’,我們在轉段升學時也會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比如模擬面試、分析考情、提升學生弱勢等,考生和家長要有信心。」劉慧金笑道。
同時,她強調,學生可以在校積極參與職業技能大賽以獲得轉段升學機會,「職業技能大賽就像高考一樣,如果獲獎,轉段升學就沒有懸念了,因為它是專業技能的體現。」劉慧金錶示,對於參賽,學校已經佈局了相關工作,給學生學習和準備的機會。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