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運籌備新進展!廣州分組23個場館改造項目實體完工
在去年12月底全省率先組織第一批次6個場館竣工驗收移交的基礎上,3月31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分組迎來重要節點——廣州市負責的23個場館改造項目全部實體完工。
其中,天河體育中心球場等20個場館已完成竣工驗收,省人民球場、奧體中心球場分別按計劃4月30日、6月30日完成竣工驗收。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分組總共30個場館,廣州市負責23個(其中包含4個省屬市建),其他7個為省屬省建。廣州分組執委會認真貫徹「簡約、安全、精彩」辦賽要求,堅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誤不起」,加速推進廣州市負責的23個場館維修改造。
2025年1月份以來,市執委會場館建設部按照「一場館一責任人」,實行責任到人、分頭跟進,每日更新進度、跟進比對、實時糾偏,全面督促人、材、機投入。在2025年3月份攻堅期,市執委會場館建設部派駐人員紮根場館一線督辦協調,通過約談廠家、加大投入、強化措施等方式,及時趕回天河體育中心球場和體育館、大學城球場等多個場館體育工藝和收尾工程工期,為按期驗收移交打下紮實基礎。
此外,市執委會場館建設部提早謀劃製定《廣州分組場館驗收移交工作實施辦法》,細化場館竣工驗收和體育工藝驗收的流程、職責,明確場館移交的具體程序及管理責任,提前製定各場館聯合驗收、體育工藝驗收計劃,加速場館驗收移交。
天河體育中心:
按國際田聯認證標準升級環場跑道
作為首個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的綜合性體育中心,廣州天河體育中心承辦了第六屆、第九屆全運會和第十六屆亞運會等重要賽事。本次維修改造將「綠色」「智慧」「人性化」理念貫穿設計全過程,按「無界體育公園」理念,採用「雙軸、一心、雙環、多聯」佈局,強化城市中軸概念,修復中心生態綠心,拆除原有圍欄,打通城市生活、步行便捷綠廊,打造獨一無二的城市新中軸線上的人民體育公園,增強市民健身休閑和綠色福利獲得感。

近日,天河體育中心球場環場跑道完成改造。本次改造按國際田聯認證的跑道標準升級,打造1000米的室外環形跑道,以「全民共享」理念重構城市運動空間,使之成為集專業競技、市民健身、文旅體驗於一體的城市運動新地標。

跑道系統連接環場路慢行網絡與無障礙設施,配備定製化標識和設施,兼顧賽事需求與全民健身功能。跑道內圈為綠色預製型橡膠跑道,外圈為藍色瀝青健身步道,與環場路的綠化植被以及球場的台階與柱廊形成層次分明的立體空間,達到鮮明和諧的視覺效果。跑道採用環保材料與多層工藝,厚度達13毫米,具有高回彈、抗衝擊、防滑性、耐候性(8-10年壽命)等性能優勢,材料通過中國環境標誌認證,優於歐盟標準,為跑者提供安全舒適的運動體驗。
升級後的「天體」,將於5月10日至11日迎來煥新升級後的首場賽事——2025世界田聯接力賽,該項賽事首次落戶中國,是世界田聯接力項目最高級別的單項賽事,屆時預計將有1000名世界頂尖短跑高手齊聚花城,上演巔峰對決。

奧體中心球場:
「飄帶飛揚」煥發新活力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是為承辦2001年第九屆全國運動會及2010年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而興建的。其中,主球場於2001年建成,屬於特級體育建築,總建築面積14.56萬平方米,可容納80012人。這裏成功舉辦了2001年九運會開幕禮和田徑比賽,2007年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禮,2010年亞運會田徑、游泳、網球等比賽和亞殘運會開幕禮、田徑比賽。

奧體中心球場在九運會期間的設計,首次打破了國內球場傳統圓形的設計觀念,採用了分開的飄帶造型的獨特設計,分東西兩片鋼屋架,起伏地坐落在21組塔柱上,象徵著21世紀第一次全國體育盛會在此召開。在本次升級改造中,方案對飄帶型屋蓋進行了整體保留,並在設計理念傳承的基礎上,採用新技術、新材料進行形象優化提升,改造後整個屋蓋更加輕盈飄逸,既像巨龍翱翔半空,又寓意著灣區在新時代的騰飛,反映廣東飛揚奮進的新貌。
本次改造方案在保留的屋蓋造型底部創造性地增加PTFE吊膜的設計,將現狀大量裸露的鋼結構進行遮蔽,優化觀眾席視覺效果;同時通過現代泛光投影技術,使飄帶屋蓋呈現多樣化動態光影,令原有場館樹立起「新飄帶」的嶄新形象。

此外,在改造過程中,「兼顧賽時賽後利用」的理念貫徹始終,中心球場的二層完全開放,賽時為觀眾大型疏散平台,賽後將成為適應嶺南氣候的開放式全民健身活動空間。
大學城體育中心球場:
連接自然山水打造生態體育公園
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球場始建於2006年3月,竣工於2007年5月,建設週期僅一年零三個月,是以「廣州速度」建造而成的一座圓形穹頂、合金內架、外飾貝殼光澤進口拉膜的極具摩登感的現代化球場。這裏曾舉辦東京奧運會橄欖球項目亞洲區女子資格賽、足球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世界女子七人製橄欖球系列賽、第16屆廣州亞運會足球和橄欖球比賽等多項重大體育賽事。

本次改造內容包含室內裝修改造、室外工程、智慧場館、機電工程、無障礙工程等。球場整體升級硬件條件和服務保障能力,滿足國際賽事標準。更新項目不僅包括基礎設施的升級,還包括運動員和工作人員的設施,以確保在大型賽事中能夠快速、有效地響應各種需求。
室內外空間設計融入嶺南園林的設計元素,植被的選擇優先考慮本土種植,既能適應當地氣候,又能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打造一個不僅美觀、實用,而且生態友好的球場所,為推動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作出貢獻。

以球場為基底,結合大學城中心湖公園和周邊自然山體,打造一個既開放又共享的生態體育公園。通過景觀綠化和道路提升,巧妙地引入周圍的山脈和水系,提供一個充滿活力、健康和可持續的休閑空間。
文字:南方+記者 許儀
圖片: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分組執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