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向百米終點,也奔向新的起點

「現在是真跑不動了。」近日,在廣東肇慶舉行的2025年全國田徑大獎賽(第一站)上,35歲的中國短跑名將蘇炳添在賽後坦言,這可能是自己的「最後一場100米比賽了」。
話語平實,語氣篤定。從賽道巔峰一路走來,蘇炳添用腳步見證中國短跑的崛起,也走到了這段榮耀旅程的尾聲。迎接他的,將是新的人生起點。
「跑到跑不動為止」
此次大獎賽,蘇炳添報名參加了男子100米和4×100米接力兩個項目。100米預賽中,蘇炳添以10秒49的成績從小組晉級,但並未出現在隨後的準決賽上。
「我真的盡力了,也做到了自己所說的‘跑到跑不動為止’。」蘇炳添在預賽後表示,因為兩年沒有系統性參賽,此次重返賽道更像是一次檢測,看看自己的競技狀態。
「如果情況不是很理想的話,這可能就是我的最後一場100米。」他說。
蘇炳添的上一場百米比賽,還要追溯到2022年的俄勒岡田徑世錦賽。近兩年,他受到傷病和年齡因素影響,已很少系統性徵戰百米賽事,僅偶爾出戰60米和4×100米接力。本站比賽中,蘇炳添在4×100米接力決賽披甲上陣。作為廣東隊的第一棒,他與3名00後隊友合力奪得金牌。
去年年底,蘇炳添曾公開表示,將在今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後退休。4年前的陝西全運會,蘇炳添跑出9秒95,以打破全運會紀錄的成績首次奪得全運會男子百米冠軍,這也是他在國內「飛人大戰」中最後一次登頂。
代表廣東隊征戰全運會,是蘇炳添的願望。儘管距離十五運會還有半年多的時間,但以當前狀態來看,「亞洲飛人」隨時都有可能告別賽場。
從成績來看,當下蘇炳添的百米成績距離全運會10秒11的達標資格還有不小的距離。對此,蘇炳添坦言,即便接下來幾個月參加100米比賽,成績也不會相差很大。「所以如果成績理想的話,就會有下一場,情況不是很理想的話,可能就是我最後一場。」
對於4×100米項目,蘇炳添說,自己希望能夠在接力上給廣東隊帶來優勢。但他也表示,「如果給隊伍帶來不了優勢的話,我就沒必要堅持下去了」。
「亞洲選手一定可以做到」
蘇炳添的「飛人」之路,是一條不斷超越預期和極限的道路。他的身高1米72,不具備傳統短跑選手的體型優勢,卻憑藉長期系統訓練與精細化技術調整,逐步提升能力,屢次創造歷史,實現了中國田徑在世界舞台上的一次次突破。
2015年,蘇炳添在尤金鑽石聯賽跑出9秒99,成為首位百米突破10秒大關的黃種人。同年的北京田徑世錦賽,蘇炳添與保特一同站上「鳥巢」百米起點,成為第一個躋身世錦賽百米決賽的亞洲人。
2018年,他在馬德里跑出9秒91的成績,追平亞洲紀錄;雅加達亞運會上,他又以9秒92的成績摘得金牌,成為中國田徑史上第二位「亞運飛人」。
當時,站上亞洲之巔的蘇炳添曾說過:「我相信亞洲人能跑到9秒85。我不敢說一定是我,不過我相信自己能跑出9秒90,爭取進9秒8區。」
奇蹟屬於敢想敢做的人。2021年東京奧運會,蘇炳添締造了中國田徑的高光時刻。從準決賽上跑出創造亞洲紀錄的9秒83,到在兩個多小時後的決賽中再次叩開10秒大關。那一晚,中國人第一次在奧運會「百米飛人」大戰的舞台中央留下了身影。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場載入歷史的決賽中,蘇炳添是唯一一名80後選手。
從叩開10秒大關到創造亞洲紀錄,「飛人」的背後是日複一日的訓練。「我的身高只有1米72,100米要比百米飛人保特多跑7步。我早已過了傳統認知中的‘黃金運動年齡’,全身還遍佈傷病。但我相信,通過自身努力和科學訓練,世界其他選手可以做到的,我們亞洲選手也一定可以做到。」蘇炳添曾這樣寫道。
除了個人項目的突破,蘇炳添也在集體項目中書寫歷史。東京奧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他與湯星強、謝震業、吳智強合作,以37秒79獲得第四名。此後,獲得銅牌的英國隊因藥檢違規被取消成績,中國隊遞補獲得銅牌。2023年杭州亞運會期間舉行的遞補奧運獎牌頒獎儀式上,蘇炳添終於站上領獎台,戴上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枚奧運會獎牌。
「給予青少年運動員更多幫助」
「能堅持的、能做的,我已經盡力做到極致了,體育生涯沒什麼遺憾了。」在大獎賽後,蘇炳添說,未來自己會踏上新的賽道。
「每名運動員最後都會面臨賽道的轉變。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給予青少年運動員更多幫助。」蘇炳添說,自己正在打造青少年訓練平台,也希望在未來從事青少年選材工作。
2018年起,蘇炳添以副教授的身份在暨南大學任教。只要訓練之餘有時間,他都會回到學校給年青人開課,從短跑技巧到科學運動,「蘇老師」的課程總是很搶手。
在訓練和比賽時,蘇炳添總會隨身帶著小捲尺,認真尋找擺放起跑器的最佳位置。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研究與學習,造就了賽場上的速度傳奇。2019年,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論文《新時代中國男子100米短跑:回顧與展望》,從運動員視角提出了中國男子100米短跑躋身世界前列的6點原因,其中「踐行科學化訓練理念」被蘇炳添排在了首位。
「我希望奧運會的第六名能夠給年輕運動員非常大的鼓勵。」東京奧運會後,蘇炳添曾表示,希望通過更科學的訓練手段,幫助年輕運動員突破10秒大關。
蘇炳添的職業生涯,是中國短跑不斷靠近世界中心的寫照。從打破「9秒99」的關口,到躋身奧運會決賽,蘇炳添證明了:在男子百米這個充滿身體天賦競爭的項目中,科學與意志同樣可以創造奇蹟。
相信蘇炳添仍會在屬於自己的賽道上,奔跑不止。未來,當他從百米終點線轉身,奔向新的人生之路,一定會以另一種方式,為中國短跑注入持續動力。(本報記者 劉嶢)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4月16日 第 09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