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江蘇文旅消費火熱彰顯經濟活力
video
一季度,江蘇各地結合自身地域特色、自然生態、文化等資源稟賦,創新多元消費場景,持續挖掘消費潛力,以新業態、新潮流帶動新活力、新增量,力促文旅消費「節節高」,也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荔枝新聞中心記者朱曉瑩說:「在江蘇園博園,一場定向賽已經熱鬧開跑。數百名來自各地的選手齊聚,用腳步串聯起園林藝術與文旅消費新場景。」

選手們手持地圖,穿梭於古韻長廊、江南園林、濕地湖畔之間。不僅如此,他們在沿途還能參與投籃、迷你高爾夫等休閑運動項目,在智力和體力的雙重挑戰中解鎖園博園的獨特魅力。

參賽選手周先生說:「帶小孩過來,園博園里有抱抱樂園,給小朋友去玩。我們把老人也帶過來,這邊好像有比較多的美食,中午再去嚐一嚐。」

在江蘇各地,每個週末這樣的大小賽事都「圈粉」無數,攜家帶口「跟著賽事去旅行」的理念深入人心。一季度,江蘇舉辦了36場馬拉松,主打太湖櫻花IP的無錫馬拉松、盡覽古韻今風的蘇州馬拉松、還有「草莓馬」「螃蟹馬」等結合當地農文旅特色的半程馬拉松都吸引了大量的外地跑者。「一日比賽多日停留,一人參賽多人消費」,以今年的無錫馬拉松為例,八成參賽選手來自外地,一場賽事直接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旅遊等各類經濟效益超過5億元,同比增78.2%,賽事「流量」真正轉化為消費「能量」。

無錫湖濱飯店前廳部經理劉閃閃說:「賽事期間,酒店客房接待跑馬訂單200多間,佔總預訂的一半。」

當傳統景區旅遊趨於飽和,如何打破門票經濟依賴,通過創新創意打造新的消費增長點?江蘇各地積極探索,不斷豐富著「文旅+」的選項。這個春天,看花、逛集、品美食,「賞花三件套」讓遊客們大飽眼福和口福的同時,也讓商家賺得盆滿缽滿,一季度全省納入監測的51家賞花類景區遊客消費同比增長45.93%。而聚焦年輕態、活力範、時尚感的演出經濟也成為撬動城市消費的重要槓桿。一季度全省舉辦了28場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票房收入2.5億元,同比增長166.2%,帶動文旅消費2.32億元。

鹽城荷蘭花海景區市場部副部長王茂華說:「花海和非遺結合起來,推出非遺簪花、漢服秀,打造‘旅遊+’多元融合場景,進一步豐富遊客的沉浸式體驗。」

常州某餐廳負責人管誌康說:「音樂節期間客流量從以往日均的100到150人,上升到了300到400人,營業額也提升了60%到80%。」

吃住行遊購娛全鏈條發力,文旅消費增長帶動經濟整體增量。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江蘇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其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5.1%、23.8%、17.5%,成為消費增長的「新藍海」。

南京師範大學旅遊系副教授李濤說:「今年以來,江蘇文旅市場整體呈現人氣旺、消費足的特徵。以特色文化為引領,不斷推陳出新,深度挖掘一些文化IP,打造深度的沉浸式體驗;在挖掘在地生活上,各地注重依託旅遊休閑街區、文化夜市、特色商圈,打造江蘇文旅休閑品牌,進一步激活文旅市場的消費信心。」
時空短評:讓「高顏值」更好轉化為「高產值」
文旅消費是擴大內需的有效途徑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當下,擴大內需、拉動消費被擺在更顯著位置,我們更要深挖潛力、推動旅遊業提質增效、打造文旅支柱產業。一方面要創新產品業態、提升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文旅的「顏值上限」;另一方面,也要通過發放消費券、旅遊景區季節性門票等激勵手段,讓文旅惠民政策能夠惠及更多人。只有多管齊下,讓文旅市場熱鬧起來,讓文旅產業鏈條長起來,才能引導更多遊客「用腳投票」,助推江蘇經濟「春色滿園」。
江蘇廣電總台荔枝新聞中心記者丨朱曉瑩 何斐供片台丨無錫台 蘇州台 江寧台 常州台 徐州台 大豐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