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花馬」6000名選手花海中開跑,完賽可抱大興西瓜回家
5月11日清晨,2025北京大興半程馬拉松暨第九屆「花繪北京 悅跑大興」半程馬拉松賽在北京市體育特色鄉鎮魏善莊鎮鳴槍,6000名跑者開賽。記者在現場瞭解到,賽事不僅提供魏善莊西瓜作為特色補給,每個完賽選手還可以領到一個西瓜,跑友們直呼「這趟沒白來」。
「北京花馬」賽事今年迎來第九屆,連續獲評「北京市體育旅遊十佳精品賽事」「北京市體育旅遊精品項目」。本屆賽事由中國田徑協會技術認證,起終點設在「百千工程」示範片區的魏莊村,賽事吸引來自全國跑友參賽,其中半程馬拉松4500人,歡樂跑1500人。

賽道「綠色升級」新增4.7萬平方米草花帶
賽道穿越林田花海,是「北京花馬」一大特色。今年的賽事以魏善莊鎮3.8萬畝平原造林工程為生態基底,賽道沿線新增84畝景觀遊憩林和4.7萬平方米野趣草花帶,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生態走廊。
月季是花海的主角,魏善莊鎮的月季花五月進入盛花期,其中世界月季主題園有1700多種月季競相綻放。今年賽道兩側,設有長達2.5公里的藤本月季光譜花牆,以漸變色彩為跑者構築流動的視覺盛宴。在生物多樣性保育區內,上千株蜜源植物吸引野生動物安家棲息,「昆蟲旅館」「本傑士堆」等生態設施為小型生物提供庇護。賽道全程每立方釐米的負氧離子濃度達到1800-2100個,跑者可以在「天然氧吧」中暢快呼吸。

賽事高配服務,助力選手跑出好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北京花馬」首次採用AB分區開跑,前半程賽道暢通度提升30%,跑者的體驗感更加舒適。在賽場邊上,記者留意到還有身著藍天救援服的人員,他們騎著搭載AED設備的單車,可隨時應對參賽選手出現的突發情況。
賽事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應對天氣情況,賽道沿線設置了6處智能噴淋點和7台移動霧炮車,結合氣象數據實時調節賽道溫度,賽前5小時完成全線降溫作業。另外,賽事實現醫療站點全覆蓋,醫護人員、救援車與AED設備均高標準配備,40名急救跑者及9個移動醫療站,可實現「2分鐘響應、5分鐘到位」的急救效率。
賽道服務的升級優化,助力跑者賽出好成績。經過激烈角逐,男子組冠軍由高勇奪得,女子組冠軍由劉敏摘得。在男子組,高勇以1:07:43的成績獲得第一名,李昊宗以1:07:52的成績獲得第二名,楊鑫以1:08:18的成績獲得第三名;在女子組,劉敏以1:23:03的成績獲得第一名,安雅萍以1:24:21的成績獲得第二名,拉毛吉以1:25:34的成績獲得第三名。其中李昊宗等選手均刷新個人最好成績。
沿途村民加油助威,23支文化隊伍現場表演
賽道風景不僅有花卉,還有濃厚的人文情懷。魏莊村村民張淑玲,今年66歲,她手拿一面紅旗,一邊搖旗,一邊呐喊,為賽道上的跑者加油。她對記者說,「每年都有許多人來魏善莊跑步,在家門口就能看賽,賽場上這些運動員都很棒,想為他們加油鼓勁兒。」
「北京花馬」賽道沿線17個村社,共設置了23支文化誌願隊伍,現場表演武吵子、小車會、古琴、廣場舞、舞龍等特色演出。其中賽事起點所在的魏莊村點位,還安排了空竹、秧歌和廣場舞三支隊伍演出。魏莊村社工郭欣欣向記者介紹,魏莊村秧歌隊有20多人,隊員都是附近村民,平均年齡60多歲,今年村委會在賽前特別邀請了老師前來授課,還準備了大鼓和服飾。村民用傳統的秧歌和大鼓,為賽場上的跑者加油。不久前,魏莊村廣場舞隊還為「北京花馬」企業家搶先跑加油助威。
賽事遇到母親節,賽場上的媽媽收穫雙重幸福
來自西城區的市民王芳,在賽場上度過了一個特殊的母親節。這也是她第一次帶著兒子跑賽事,「兒子今年剛滿8歲,到了可以參賽的年齡。他能順利完成比賽,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母親節禮物。」在七公里歡樂跑賽道上,有許多像王芳一樣帶著孩子來參賽的媽媽。
同樣作為母親的邵歡,在「北京花馬」賽場上還有另一個身份——作為遍佈賽道的「賽道觀察者」之一,為跑步選手提供服務。淩晨4點多,邵歡就開車從長子營出發,來到了魏善莊鎮賽場。她向記者介紹,第一回參加「北京花馬」誌願者,又碰上母親節,感覺很有意義,孩子也很想來當誌願者。
隨著終點衝線完賽,王芳帶著兒子領獎牌、逛集市。一場熱鬧非凡的「花馬市集」,就在完賽終點不遠處同步展開,7家花卉品牌集中亮相,沙窩西瓜、生態農莊、飲品甜點攤位人氣火爆,不少選手和遊客前來打卡休閑。
借助「花馬」品牌效應,魏善莊鎮還持續推出「遇見魏善莊」休閑文化季系列活動,聯動農文旅企業,發佈精品旅遊路線、舉辦音樂節和體育活動,讓整個五月變成「微渡假」熱力月,帶動消費升級,激發城鄉活力。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