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傳情、空竹迎客,大興亦莊鎮民族文化交流節特色活動促團結

新京報訊(記者耿子葉)「退伍老兵向西藏代表贈送紀念品,西藏代表給予哈達回禮。」這一幕,發生在5月11日於大興區亦莊鎮舉辦的「同譜民族團結曲 共唱亦莊奮進歌」民族文藝彙演上,現場北京空竹技藝、內蒙古呼麥、藏族舞蹈《吉祥舞韻》等多個帶有地方特色的節目上演,亦莊鎮居民與少數民族來賓展開互動。5月9日至11日,亦莊鎮組織了為期三天的民族文化節交流活動,邀請了西藏、新疆、內蒙古、河北和天津少數民族代表前來參觀。

5月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月,今年宣傳月期間,北京市將舉行150餘場活動。大興區亦莊鎮作為首都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以民族文化交流節為載體,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過「文化+交流+互嵌」的多元形式,創新打造具有首都特色、大興特點、亦莊特質的民族團結進步實踐平台,推動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作為北京市唯一鄉鎮,大興區亦莊鎮入選國家民委促進各民族全方位互嵌式發展試點項目。亦莊鎮黨委書記何飛表示,近年來,亦莊鎮建成了以同心巷、同德巷為主體的民族團結開放式主題展覽館,打造廣德苑、鹿華苑四里等一批特色社區,將民族團結元素嵌入社區、融入商圈、走進學校,開展了主題文化活動近百場次。

在亦莊鎮民族文化交流節啟動儀式上,民族風情展演、非遺技藝展示、民族特色美食品鑒等板塊,勾勒出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絢麗圖景。活動中,新疆《刀郎麥西熱甫》、西藏《歡樂頌》、內蒙古《萬馬奔騰》等民族歌舞輪番登台;中幡、空竹、八卦掌等十餘項非遺技藝齊聚一堂,搭配來自各地的特色農產品展銷,構建了「可觀可賞、可品可鑒、可帶可傳」的民族文化傳播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亦莊鎮邀請到國家一級美術師劉立宏現場向各民族代表贈送《用中國剪紙講好中國故事》系列作品,以「千絲萬縷」的剪紙紋樣勾勒民族團結情誼。記者瞭解到,這組剪紙作品,劉立宏花費了兩個月時間製作完成,分別贈予新疆、西藏、內蒙古、河北、天津民族代表,作品運用了河北、山西、江蘇等地不同剪紙技法,展現出了不同民族特色。

劉立宏現場向各民族代表贈送《用中國剪紙講好中國故事》系列作品。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劉立宏現場向各民族代表贈送《用中國剪紙講好中國故事》系列作品。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在「三交三好」互嵌同心交流會上,天津、河北、內蒙古、新疆等省(區、市)代表聚焦「互嵌式社區建設」「鄉村振興民族團結模式」等議題展開交流研討,探索文旅融合、特色種植、非遺產業化等合作路徑。此次交流會立足區域協同戰略,旨在通過跨地域、跨領域的思想碰撞與資源整合,構建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發展新示範。與會代表就如何以民族團結為橋樑,激活民族地區新質生產力,促進區域經濟、社會、文化協同振興達成廣泛共識,為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提供了實踐方向。

5月9日,大興區2025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月正式啟動,在5月宣傳月期間,大興區還將開展56民族團結跑、民族健身操舞大賽、「民族團結杯」乒乓球比賽等民族活動。大興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宣傳月及文化節以「小切口」撬動「大團結」,用「微創新」撬動「深融合」,通過政策領航、文化鑄魂、互嵌強基,構建起「以文化人、以情動人、以業聚人」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體系。在京南大地澆灌出更絢麗的民族團結之花,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大興樣本。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