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護士節|從病房走向健康科普舞台,護士也能「獨當一面」

走進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老年醫學綜合科病區,一位老人正目不轉睛地盯著牆上的電視,屏幕里播放著護士們自製的預防冠心病的科普影片。畫面中,護士手持瓶蓋,對著鏡頭耐性演示:「每天吃鹽不要超過這個小瓶蓋的量,大概5克……」為了讓科普內容更貼近病患,護士們想了不少新奇的點子。

帶著這些從臨床一線總結出的科普「金點子」,宣武醫院護理團隊與來自各家醫療機構的護士們,一同站上北京市「天使杯」青年護士健康教育主題大賽的舞台。大賽舉辦三屆來,已成為護士科普的「訓練場」,見證著成千上萬名護士在醫學科普領域的探索、努力與成長。

5月12日,正值護士節之際,大賽這一平台的意義愈發凸顯:「當護士的健康與福祉得到重視,當他們的專業價值被看見,我們的未來便有了更堅實的支撐。」北京市政法衛生文化工會副主席葛春雨說。

宣武醫院病區內,老人跟著科普影片做康復訓練。受訪者供圖宣武醫院病區內,老人跟著科普影片做康復訓練。受訪者供圖

從病房走向科普舞台

4月16日,第三屆「天使杯」大賽決賽的現場,當聚光燈照亮舞台,宣武醫院老年醫學綜合科的護士們走上舞台。音樂響起,舞台正式拉開序幕:護士們化身動漫《哪吒》角色,當「太乙真人」突然摀住胸口,「敖丙」熟練完成清理口腔、鬆解衣領、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這一套急救動作。

台下,觀眾跟著劇情,直觀地學習到冠心病急性發作時的規範急救流程。為了讓觀眾更容易記住,護士們將這些疾病注意事項編成朗朗上口的順口溜。最終,這個兼具趣味性和記憶點的科普作品獲得大賽三等獎。這份成績的背後,是宣武醫院連續三年的參賽積累。

比賽現場,宣武醫院的護士們正在向觀眾科普冠心病急性發作時的急救流程。受訪者供圖比賽現場,宣武醫院的護士們正在向觀眾科普冠心病急性發作時的急救流程。受訪者供圖

在前兩屆「天使杯」大賽中,神經內科護士長阮征就帶領團隊兩次站上舞台,參賽作品均以「腦卒中」為主題。

選腦卒中做主題,是因為臨床中接觸到太多慘痛的案例。「我們遇到過老人淩晨發病卻因擔心給兒女添麻煩而延誤治療,也見過空巢老人獨自在家發病後躺了兩天才被發現。這時候往往已經錯過了4.5小時黃金救治時間窗口。隨著飲食結構變化,我們發現腦卒中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許多年青人也患上腦卒中。」阮征說,為了讓更多人知曉腦卒中的前期症狀和發病原因,團隊成員帶著這些真實的臨床案例,投入「天使杯」大賽的創作中。最終,團隊分別在前兩屆「天使杯」大賽中獲得三等獎與二等獎。

「第一屆比賽,我們都是蒙著頭參加的,沒經驗。」而經過兩屆比賽的打磨後,宣武醫院的護理團隊摸索出「從臨床問題出發到拆解專業知識再到設計記憶點」的科普邏輯。這些經驗,為後續參賽團隊提供了一條科普創作路徑。

宣武醫院老年醫學綜合科正是循著這條路徑開啟探索。「冠心病不是忍一忍就能解決的。」在科室工作二十年的王偉華深知其中凶險:患者把胸悶當小毛病,對二級預防(指通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延緩或阻止疾病進展、降低併發症風險的防控措施)毫無概念,而冠心病致死率卻長期位居前列。自2019年起,科室持續開展科普,但如何突破病房局限?第三屆「天使杯」大賽給了他們新契機。

確定採用情景劇形式後,團隊便開啟高強度創作。下班後的會議室成了排練場,成員們反復推敲每個細節:用礦泉水瓶蓋量化鹽攝入量,對照醫學指南規範急救動作,逐字打磨台詞確保易懂好記。「我們的目標,就是讓觀眾看完就能記住關鍵步驟。」王偉華說。

「通過這三次的參賽經歷,我們學會了如何精準把握科普重點。從最初側重症狀科普,到如今結合真實病例場景,我們的科普內容越來越貼近受眾,也越來越能夠引發受眾共鳴。」當決賽現場有觀眾表示「這些知識太有用了」時,王偉華感受到科普工作帶來的切實價值。

往屆「天使杯」大賽比賽現場。

「護士也能獨當一面」

「大賽舉辦到第三屆,每一年都有新的變化和創新,但大賽舉辦的初衷始終未變。」北京市政法衛生文化工會副主席葛春雨提到,2022年年底,北京市政法衛生文化工會、北京護理工作者協會等多個單位協商舉辦青年護士大賽。目的是帶動更多青年護士提升專業技能。同時,鼓勵護理技能人才培養、選拔,在全社會營造關心關愛護理人員的社會氛圍。

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屆「天使杯」大賽共吸引了1800餘名青年護士參賽,100個作品入圍復賽。參賽隊伍涵蓋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到2025年第三屆「天使杯」大賽,初賽參賽人數已超過3200人,282件作品進入復賽。這屆比賽還首次實現醫療機構、養老機構與兒童福利機構同台競技。

參賽作品評選機制也在不斷創新。第三屆「天使杯」大賽首次採用「線上報名、線上+線下評審」的混合模式,吸納京外專家參與評審,推動跨區域交流與融合。這些變化不僅為護士提供了更廣闊的展示平台,也推動了科普形式的多樣化。

歷經三屆大賽,護士長阮征明顯感覺到,「從作品創意到質量,再到呈現形式,一屆比一屆更出色。」大家不再局限於傳統說教,而是通過故事、道具、多媒體技術讓醫學知識更易傳播。大量優秀的作品在舞台上碰撞,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學習的氛圍。

在宣武醫院,參賽護士們在大賽中的收穫被迅速應用於日常護理。護士長阮征將學到的「白噪音改善睡眠法」分享給患者和身邊的同事;護士長王偉華將學習到的彈力帶鍛鍊方法帶回病房。護士們自費購買彈力帶,領著老年患者進行訓練。看著老人從最多隻能走10分鐘,到通過康復訓練後最長能走20分鐘。

宣武醫院的護士向受眾科普醫學知識。受訪者供圖宣武醫院的護士向受眾科普醫學知識。受訪者供圖

護士長阮征發現,經過三屆比賽,護士們的學習熱情大大提升。「比如,我們的護士會很熱情地去研究腦卒中發生機制是什麼,在病人身上體現的是什麼,護理的要點是什麼。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查閱文獻。再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科普給患者。通過準備比賽夯實自身的專業知識,也讓我們更留心觀察患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與病患之間的距離逐漸被拉近。」

在護士長王偉華看來,通過這三屆比賽,護士們不僅提升了專科技術和科普能力,更強化了他們對於護士這一職業的榮譽感。「大賽讓公眾看到我們護士不是單純的打針發藥,而是具備獨當一面的專業能力。當患者和家屬開始主動詢問並聽取我們的建議,這就是對我們護士這一群體的專業價值的認可。」王偉華說。

新京報記者 熊麗欣

編輯 甘浩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