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用就業托起殘疾人穩穩的幸福

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南京市殘疾人就業管理中心

——用就業托起殘疾人穩穩的幸福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黃琳燕

「創客空間」里,盲人程序員正用語音軟件編寫代碼;「彙愛坊」里,肢殘女生巧手編織的非遺香囊遠銷海外;聾人咖啡師的拉花技藝,成為網紅打卡的「文化現象」……在南京,這些發生在大家身邊的生動場景,繪就了殘疾人就業的暖心畫卷。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殘疾人就業工作,不僅事關一個家庭的幸福,也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5月16日的表彰大會上,南京市殘疾人就業管理中心獲評「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近年來,南京市殘疾人就業管理中心圍繞推動殘疾人高質量就業,先後開展殘疾大學生「三年扶送計劃」「一區一特色」「職等你來」百企千崗招聘以及「彙愛優選,情滿金陵」等活動,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社會助殘氛圍,用就業托起殘疾人穩穩的幸福。五年來,共幫扶8449名殘疾人實現就業,免費為10614名殘疾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南京殘疾人就業率提升到64%,應屆殘疾大學生就業率超過90%。

5月16日,記者來到位於中山陵的「彙愛坊」。這是一個集殘疾人文創類產品研發、推廣、銷售和技能培訓等於一體的創業就業新平台。小店裡,極具南京特色的秦淮小布包、山川水影躍然紙上的漆扇、呆萌可愛的生肖蛇編織手辦等吸引了很多遊客,這些商品都是殘疾人親手製作的。店裡還有殘疾人製作的「無聲咖啡」。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美麗工坊」,「彙愛坊」已經開了6家實體店,輻射帶動500餘名殘疾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智力殘疾女孩小愛(化名)是「彙愛坊」愛德麵包店的正式員工,每個月除了近3000元的基本薪金和五險一金,另外還有績效獎金,自食其力的她越來越自信,最近還收穫了幸福的愛情。曾經因為殘疾十多年足不出戶的月月(化名),在「殘疾人之家」發掘了鉤織特長,不僅每個月有固定收入,還成了「美麗工坊」的培訓師,從受助者到幫助他人,角色的轉變讓她變得開朗自信。

「為了讓殘疾人製作的產品能夠賣出去,‘彙愛坊’建立了‘實體店+集體採購訂單+市區調配’的多渠道銷售機制,並且正在探索互聯網直播、公眾號銷售的方式,增加收益的同時,也為殘疾人新增一些居家靈活就業崗位。」南京市殘疾人就業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據介紹,南京已先後建成殘疾人大學生實訓基地、按比例就業基地、職業培訓基地等各類國家級基地15個。建成南京特有的「彙愛坊」助殘服務平台和殘疾人數字化就業創業基地,不斷豐富殘疾人就業創業載體。同時,加強就業品牌建設,先後推出「職為你來 築夢啟航」系列招聘、殘疾人「家庭農場」扶持計劃、「彙愛坊」助殘公益店、「老門東」公益市集等就業創業品牌,進一步擴大助殘品牌影響力,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

在南京市殘疾人就業管理中心的帶動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南京不僅有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走上工作崗位,還湧現了一批敢於拚搏的殘疾人創業者。

近幾年,南京先後有95人次在各級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獲獎,6人在省級以上創業創新競賽中獲獎。殘疾人大學生葉泓霆主導的「彩虹之光」項目,在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一等獎。2024年,葉泓霆再次在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總決賽、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總決賽中奪得金獎,為殘疾人創業樹立了榜樣。此外,南京還培育出「輪椅上的海歸女孩」紀尋、全國創業先進個人薑文國、「消防達人」劉榮芬等優秀殘疾人創業者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