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運粵港澳·全運多面睇|「生猛」南粵賽出精彩 殘特奧會首個夏季項目開賽

來源:南方網

5月17日上午,有兩場重要的活動同時在佛山舉行,分別是殘特奧會聾人足球項目(十一人製男子組)比賽和中國體育非遺保護推廣項目之一的「鹽步老龍」禮俗活動。臨近端午,也是在今年的全國助殘日到來之際,這兩場活動在時空的交織中產生微妙的化學反應。

 593歲「鹽步老龍」出水。來源:南方網 593歲「鹽步老龍」出水。來源:南方網

在粵語中,「生猛」一般是形容海鮮等食材頑強反抗、生命力強的詞語,也常用於形容一個人「生龍活虎」的狀態。因此,除了美食之外,在廣東的很多領域,都能找到「生猛」的影子。而「世界美食之都」佛山,同時也是以功夫、醒獅聞名世界的城市,近年來又以鮮活的龍舟文化席捲網絡世界,讓更多人瞭解到廣東的「生猛」底色。

全國現存最古老龍舟——593歲的「鹽步老龍」17日上午舉行出水儀式,卸下一身淤泥,「重出江湖」。在珠三角地區,各村龍舟也於近日紛紛出水,投入競渡訓練。賽龍舟是龍舟文化中最具備體育競技精神的部分,需要多人合作、節奏高度一致才能贏得比賽,村與村之間通過賽龍舟激發奮勇爭先、力爭上遊的精神;而賽龍舟與探親、招景等集體活動形成體系的龍舟傳統禮俗,通過聯誼增進群體交流和理解,增強集體凝聚力。

仔細品味,賽龍舟這一民間體育競技活動與殘特奧會足球賽有著不少異曲同工之處。要在殘特奧會足球賽中勝出,同樣需要團隊協作、奮勇爭先;對運動員本人而言,更是需要超越自我。在這一層面,佛山疊滘「龍船漂移」為適應河道狹窄而使用單船競速賽制,每次起步只能有一艘船出發,相比起多船競渡,「龍船漂移」更像是超越自我的比賽。

殘特奧會倡導全社會關懷包括殘疾人在內的特殊群體,理解其生命價值、尊重其人格、維護其創造力,並最大限度地保障他們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在17日揭開序幕的殘特奧會聾人足球賽中,運動員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展現了聽障人士在賽場上的風采。佛山運動員陸永健賽後表示「足球給予我力量」。香港隊教練鄭誌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殘特奧會足球賽對球員們意義重大,參加這次比賽能讓球員們感受到他們是被尊重的、被重視的,也可以與其他球隊進行很好的交流。

據瞭解,為了辦好本次賽事,佛山高標準完成世紀蓮體育中心、南海體育中心兩大場館「無障礙設施改造2.0工程」,場館內增設了無障礙觀賽席、標識標牌等設施設備,有觀賽的殘障人士點讚無障礙設施方便、誌願者服務熱情到位。陸永健表示:「在家鄉賽場上參基比賽,我感到非常自豪。」

與足球賽同樣精彩的是開賽儀式上「生猛」的醒獅表演。龍舟競渡和醒獅都是極具「生猛南粵」文化特色的活動,與殘特奧會這一倡導全社會關注殘障人士的大型運動會,在佛山這個城市互相呼應、交相輝映,共同向外界傳遞著最樸素有力的拚搏精神,也在向全社會傳遞自強不息、傳承和創新、尊重和關愛殘障人士等觀念。

近年來,龍舟文化使越來越多人折服,疊滘「龍船漂移」更是在社交平台上頻頻出圈,連夜訓都吸引了不少市民在岸邊觀賽,甚至連外國網民都前來體驗。也許是始於場面的熱烈、陷於絕技的驚險、忠於精神的振奮,這些「扒龍船」帶給觀眾的「情緒價值」,年複一年地吸引著大家的關注,成為佛山的現象級IP。

人生不怕輸,只怕放棄。生理缺陷不能與失敗畫等號,只要不放棄、自強不息,同時社會環境足夠尊重和包容,殘障人士一樣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人生的舞台。而為殘障人士提供自我價值的舞台,也是殘特奧會舉辦的最重要目的之一。

在全國助殘日到來之際,殘特奧會在佛山開展首個夏季項目比賽,向外界傳遞的是頑強、激勵、關愛、包容的理念和「生猛」的精神。相信到今年12月,在我國首次由粵港澳三地共同主辦的全國殘特奧會上,殘障運動員們將賽出更精彩的人生!

南方網、粵學習記者 朱文婷

圖源:殘特奧會廣東分組執委會(署名圖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