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人數、專業水準同步提升,北京啦啦操運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新京報訊(記者孫海光)5月18日晚,第十七屆北京市體育大會中糧家佳康第四屆北京啦啦操冠軍賽在大興體育中心結束,超6000人參與比賽。北京市健美操體育舞蹈協會啦啦操專業委員會主任趙海波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北京市啦啦操運動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選手整體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無論動作難度、完成度還是節奏把控,都展現出專業水準。

本屆啦啦操冠軍賽由北京市體育總會主辦,北京市體育總會秘書處、北京市健美操體育舞蹈協會承辦。賽事以「青春、活力、健康」為核心,在競技專業性與首都文化特色上實現雙重創新。賽事邀請了46名國際級、國家級球證執法,依託電子計分系統確保執裁透明化。同時,舞台以「北京紅牆」為設計靈感,融合琉璃瓦、古建築肌理等元素,更能讓選手們沉浸其中。

本次比賽共有236支隊伍、 6000餘名選手參與,參賽選手數量創歷史新高。趙海波介紹,今年冠軍賽年齡跨度與參與廣度令人欣喜,賽事覆蓋幼兒至青少年,甚至特需兒童也通過公開特別組登上舞台,彰顯啦啦操運動的包容性與生命力。賽事期間,蹦床奧運冠軍董棟、舉重奧運冠軍張湘祥、體操世界冠軍莫慧蘭也來到現場,為選手們助威。

北京市啦啦操選手參與比賽。北京市健美操體育舞蹈協會供圖北京市啦啦操選手參與比賽。北京市健美操體育舞蹈協會供圖

「我們看到,無論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是星星的孩子(自閉症兒童),他們在賽台上的表現都很開心、自信。」趙海波介紹,啦啦操是一項有氧運動,能讓孩子們在鍛鍊身體的同時愉悅身心,也能得到解壓和釋放。

來自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的趙子芊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啦啦操不是一個人的表演,每個人的動作、節奏、表情都要高度統一,「啦啦操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展現自己,鍛鍊了臨場應變能力,收穫了快樂與友誼。」趙子芊說,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聽到觀眾的歡呼聲,所有辛苦訓練都值了,比賽給她們帶來的不僅是獎牌,更是成長,每次完成高難度動作時,團隊默契感和成就感特別強烈。

參與人數激增的同時,北京市啦啦操運動競技層面也有很大提升。趙海波介紹,選手們在本屆比賽中展現出的技術水平令人驚喜,無論動作難度、完成度還是節奏把控,都展現出專業水準,特別是雙人項目競爭很激烈。

趙海波表示,孩子們在賽場上的出色表現,既是個人努力的成果,也是北京啦啦操事業蓬勃發展的縮影。近幾年,北京市健美操體育舞蹈協會在推廣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定期舉辦教練員、球證員培訓班,提升專業水平,下基層進行培訓指導。在「專業競技」與「全民普及」雙輪驅動下,協會通過賽事創新、師資培育與社會聯動,構建起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體系,讓這項充滿活力的運動惠及更多人群。

編輯 張磊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