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中國女選手的真是男人?金牌會遞補給中國嗎

巴黎奧運會上的拳擊性別爭議,如今波瀾再起。

在巴黎奧運女子拳擊66公斤級決賽中,阿爾及利亞選手哈利夫擊敗中國選手楊柳奪得金牌,但輿論對她的性別存在巨大爭論,一些聲音認為她實際上不是正常女性。為此,哈利夫聘請律師,將馬斯克、特朗普等一眾名人列為潛在調查訴訟對象。

就在本週,法國《le correspondant》記者Diaffer Ait Aoudia提出最新證據,稱哈利夫的醫學檔案顯示,她在生理上並非女性。

該記者聲稱獲得了哈利夫的醫學檔案,該檔案由法國和阿爾及利亞的醫院在去年6月合作完成,由醫學專家Soumaya Fedala和Jacques Young聯合起草,在檔案中,有這樣三處證明哈利夫並非女性的證據

盆腔核磁檢查結果顯示,哈利夫沒有子宮和卵巢,而腹腔內的腹股溝區域存在隱性睾丸和微型陰莖;

哈利夫為XY染色體攜帶者,睾酮水平為14.7,遠高於女性正常睾酮範圍(0.2—3.0);

哈利夫患有5-α還原酶缺乏症,這是一種遺傳異常,會導致睾酮等功能發育障礙,該病症主要作用於男性。

檔案中的這三處證據,如果屬實,可以說是決定性的。

在正常情況下,染色體中的Y是性別決定因素,XX染色體是女性,而XY染色體為男性。

另外,睾酮是最重要的雄性激素,能促進肌肉含量、骨密度和紅細胞的生成與攜氧量。在運動場上,睾酮水平與力量、速度、爆發力、耐力等指標緊密相關。

男性的睾丸分泌大量睾酮,而女性則由卵巢和腎上腺分泌少量睾酮,男女在睾酮水平上的差別,是運動表現差異的一個基礎性因素。

這份醫學檔案几乎描摹出了哈利夫的這樣一幅畫像:出生時是體內具有隱睾和陰莖的男性,但因為遺傳異常而導致器官及功能發育障礙,未顯現出明顯的男性外在性徵,但體內的染色體和睾酮水平,依然具備男性特徵。

在此之前,對於哈利夫的指控,缺少過硬證據,只有國際拳擊協會(IBA)的一封內部郵件,稱哈利夫的檢測結果不合格,另外IBA主席克拿姆列夫還說過一番話:「根據檢測,我們確定一些試圖假扮女性的運動員,他們是有XY染色體的。」

但當時克拿姆列夫並未點名,而IBA的具體檢測報告也並未公開披露,人們只是通過IBA世界女子拳擊世錦賽剝奪了哈利夫和林鬱婷(中國台灣選手)的參賽資格,來判斷她倆的性別有問題。

如今,這份醫學檔案的披露堪稱重磅,如果屬實,那麼有關哈利夫的性別爭議風波,也許會出現全新的轉折。

感到難堪的恐怕將是國際奧委會(IOC)。

IOC方面一直不認可IBA的判定,堅定支持哈利夫與林鬱婷參加奧運會,堅持認為她們的金牌無可爭議。

IOC對運動員的性別判斷,標準相對簡單。

IOC目前的組織業餘拳擊機構運營部門PBU是參照2016年的AIBA標準,只看護照上的性別,比賽前後可能會進行睾酮檢測,但不是參賽資格的必要條件。

但這樣寬鬆的標準,難免引髮質疑:如果一名XY染色體的運動員,平時睾酮遠超女性水平,只是在比賽前後降至女性標準,那麼對她的性別到底該如何判斷?

在特定時段人為降低睾酮水平,是完全可以達到的。哈利夫在法國訓練時的教練佐治-卡蘇拿曾對媒體承認,他聯繫過內分泌專家,對哈利夫的睾酮水平進行監控與調節,令她達到正常女性水平……

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爭議是,當哈利夫說自己是女性時,她有沒有在說謊?

答案很可能是:沒有。

因為她從小的自我認知就是如此。

哈利夫父親提供的出生證明上,她的性別確實是女,而小時候的照片也顯示,她就是作為女孩被養大的。

而且阿爾及利亞是個性別觀念傳統的穆斯林國家,不太會接受有關「變性者」的觀念並對自身進行類似操作。

但哈利夫的自我認知,和醫學報告中的男性畫像,其實並不矛盾。

也許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她打小就認為自己是女性,而對於體內的特殊情況,直到2023年世錦賽資格被剝奪、進行了一系列檢測後,才有所知曉。

如哈利夫的教練卡蘇拿所說,被取消世錦賽資格後,他帶她在巴黎進行了檢查,得知了染色體和睾酮方面的問題,並開始了監控和調節,直至巴黎奧運會。

隨著哈利夫的醫學檔案最新浮現,剝奪她奧運金牌的呼聲再起,這是否可能成為現實?銀牌得主、中國選手楊柳是否會遞補獲得金牌?

幾乎不可能。

一方面,醫學檔案和相關報導的真實性還有待證實,該記者表示,是在巴黎和阿爾及利亞的診所工作,並獲得了哈利夫的醫療檔案,另外接觸了檢查哈利夫的內分泌專家。

不過,要想以此為依據蓋棺定論,必須還要有官方機構進行二次調查取證,才真正權威,僅靠記者的曝料,不足以成為關鍵性證據。

另一方面,在這件事背後,還有複雜的權力紛爭。

國際奧委會IOC和國際拳擊協會IBA的矛盾眾所周知,前者希望扶植另一拳擊組織、美國人主導的WB(世界拳擊聯合會),逐漸蠶食、奪取IBA在業餘拳擊界的地盤。

IOC指控IBA腐敗,儘管那是IBA前身AIBA時期的事情;而IBA的俄羅斯主席克拿姆列夫則對IOC看不上眼,稱奧委會主席巴赫「就是個毒瘤」,已經上升到了個人恩怨的地步。

在性別爭議中,IBA認為哈利夫和林鬱婷不具備女子參賽資格,但IOC的態度是,奧運會是我的比賽,我說了算,而且稱所以針對兩位選手的質疑,都是仇恨言論,雙方可謂針鋒相對。

所以,哈利夫和林鬱婷的問題,不僅是「男or女」的問題,還是IOC與IBA兩大組織在交鋒中的「必爭陣地」,如果在這上面服了軟,IOC的權威將大受打擊。

那麼,中國體育界官方對此又是什麼立場?

儘管爭議風波涉及自己運動員(銀牌得主楊柳)的利益,但中國方面只能在夾縫中謹小慎微,不站隊、不表態。

中國是IBA成員國,派國家隊參加IBA世錦賽,但與此同時,又和國際奧委會IOC關係良好,對WB的比賽也會派選手參加,可謂八面玲瓏,各處都不想得罪人。

因此在哈利夫風波中,事情大概率的走向是,無論媒體拿出什麼樣的新材料,在國際上掀起何等風波,國際奧委會IOC都會堅持強硬立場不為所動,而中國方面也會繼續保持低調和沉默,這塊金牌易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李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