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盃專欄:西班牙沒「很意大利」,意大利更不「西班牙」,達利奇則賭輸了

這種說法大概是源於央視的女主播吧——雖然聽著像個梗,但我覺著很荒謬。

小組賽西班牙對克羅地亞一戰,是西班牙最近130多場國際賽事首次控球權低於對手(據說上次這種情況還是2008歐洲盃決賽,他們1-0德國奪冠)。

所有對當年那場比賽的情形有印象的朋友就可以領會,光憑藉「控球率低於對手」來評價不同的比賽是多麼荒謬。

對迪拉維杜華富恩特這支西班牙比較困難的情況,就是當陣型壓上後無法發揮兩邊兩邊亞馬爾、威廉斯的突刺、在狹小空間里難以創造得分機會、以及有了些許機會卻把握不了的問題(對不住了莫拉達我也不是光說你^_^)。

而克羅地亞雖然比賽結果打的差,但控球能力、配合能力和創造機會的能力並不差——以往他們和西班牙的比賽,也總是能在若干時間里壓倒對手,有來有回是常態。而這場比賽,隨著西班牙很快大幅領先後,尤其是下半場摩迪下場後,就不能完全算是正常的比賽了。

雙方總教練都在心照不宣的嘗試和磨煉某些後備球員的表現。這種情況下西班牙自然沒有「壓上去摁著打」的動力,也自然談不上什麼控球率了。

有一種說法是,迪拉維杜華富恩特作為巴斯克籍教練,天性就更加熱愛身體對抗、而對傳控和控球並不熱衷。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到,以洛迪高、柏迪、路斯和亞馬爾等人組成的核心力量,都是很典型的西班牙式球員,讓他們放棄對控球的熱衷,怕是更難吧?

總之,以這場比賽的情況、尤其是數據表現方面來論證西班牙「意大利化」是很扯的,這根本就不是實情——假如遇到的對手根本就沒有如克羅地亞這種跟他們對拚控球和腳下技術的能力,你再看看?

而且我們明確知道,強如英法,本質上也都有「蹲坑」的傳統,所以西班牙大概後面也不太會遇到如克羅地亞般強勁控球的對手了。

接下來說意大利。

按我的理解,上面的「西班牙化的意大利」,指的肯定不是鼎盛時期見誰滅誰的黃金西班牙,而是最近多次大賽里打出超高控球率、比賽觀感卻極差讓人昏昏欲睡的「西班牙」。

對於意大利今天比賽的表現,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體力充沛情況下,以巴斯東尼、巴雷拉、佐真奴為後場核心,和兩邊迪馬高、基艾沙作為主要出球點的強攻策略,這個陣型已經可以近似拆解為「145」,是比德國隊揭幕戰中的「334」更加激進而勇敢的策略。

這個階段差不多維持了60分鐘,由於迪馬高、巴雷拉、法迪斯和基艾沙等人的體能實在力有不逮而作罷。後期的比賽意大利無力壓上,只能儘量踢「養生足球」。與此同時,換上生力軍的艾巴尼亞也儘量得到了更多球權,最後甚至還差點扳平比數——是這種此消彼長的比賽態度與意念,使得意大利這一場比賽整體的面貌,原本如英勇騎士衝鋒般得到的領先,變成了一場差點讓人睡著的勝利。

所以這事情要怪,只能怪意大利實力不濟、體能不足,卻怎麼也不能說他們是故意為之,也更不可能是史巴列堤主觀上就想如此而為——他只是儘量平衡了主力正選和後備之間不同的比賽質量,儘量降低失誤、得到想要的結果而已。

畢竟這是真正的歐洲盃,結果比什麼都重要——何況他們是意大利。

按史巴列堤的想法,我估計他後面會持續想辦法增加意大利的「有效比賽時間的長度」,譬如讓更多體能相對充沛的球員以輪轉形式進入這個「瘋狂壓迫體系」當中,以及更加有策略、張弛有度的消耗球員的體能。

總之,「意大利式」的西班牙,和西班牙式的意大利,都是非常牽強附會的說法。以我的觀察,初戰告捷將讓這種頂級豪門進入某種「快車道」上,而遇到下一個對手時,他們肯定都會做出其他更進一步的、積極的變化——巧不巧?恰好他們各自的下一個對手,正是彼此(●’◡’●)

到時候大概我們肯定還是會發現,意大利還是意大利,西班牙還是西班牙,他們都沒得選。

最後聊兩句克羅地亞。

雖然我毫不掩飾我的克羅地亞忠粉身份,但我也要承認,輸西班牙0-3之後,這支球隊連以小組第三出線的機率都不太大了(按往日經驗,這起碼需要4分和不太難看的淨勝球才行)。但我還是想努力為他們找補幾句。

為誰呢?達利奇。

很多朋友估計對這場達利奇的排兵佈陣以及戰術佈置非常不滿,從比賽效果來說,也確實一言難盡。譬如,為何不讓加華度爾踢中堅而是左邊衛?為何偏偏用一個如此年輕的中堅搭檔?為何是布基米爾和馬耶爾正選?

我這次大賽之前特意寫了一篇文章對克羅地亞「三大中鋒」布基米爾、柏高域和卡拉馬歷奇各種誇讚——我認為過去這個賽季,這三位同時達到了職業生涯的巔峰入球數,似乎是某種程度上克羅地亞「入球難」問題的解藥。

然而面對進攻線如此華麗、控球能力又很強大的西班牙,達利奇的戰略一開始就放在了如何「不輸」上——這也不能說是保守,因為畢竟過去2屆大賽里,克羅地亞雖然拿過世界盃季軍,但常規時間只能戰勝蘇格蘭、加拿大和摩洛哥,剩下的比賽非負即平。

所以本質上,達利奇對這場比賽的佈置就是儘量通過他們良好的控球能力與對抗能力與西班牙「纏鬥」,而且他也賭上了幾個重要棋子——譬如,用格瓦打已經再熟悉不過的左路,來封堵亞馬爾的突破;以及用馬耶爾加入半場序列,須知此人雖然精神魄力不及老一輩,但腳下技術和傳控意識卻是新一代克羅地亞人中最強的;至於首發佈基米爾,更是近期克羅地亞的某個常規操作了——此人在西甲能拿射手榜第五名,靠的當然不可能只是運氣吧?

只是可惜,以上的佈置都沒有得到什麼好收穫——克羅地亞的崩塌並不是某一個人的,而是整個隊伍的、甚至是從正選到後備的。這一點從達利奇早早換下摩迪和高華錫的時間上便能看得出來——而最糟糕的還是柏高域的12碼不進……哎,我是真的懶得罵他了。

不過關於這一點,我估計不會再發生了——達利奇賽後親口承認「12碼壓根就不該柏高域來罰,當時場上形式由佩利西奇或者馬耶爾更合適」。

這種「早早換主力、備戰下一場」的心態,我感覺也就是克羅地亞人能幹得出來——這種方式高貴、驕傲,而且顯得有點脆弱。總之,這與他們過往給我們留下的「纏鬥之王」的印象,差距極大。但又有什麼辦法呢?只不過是同一個靈魂的兩個不同面孔罷了。

總之,我想對克羅地亞的忠實球迷朋友也說句,我覺得這支球隊也不至於倉促脆敗。畢竟他們過去兩年也是戰勝過相當多強勁對手的。而且在精神力方面,他們也不可能總發生類似這場的雪崩。達利奇好歹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總教練,對於西班牙這場比賽的失敗,自然有他賭博失手的責任在,但總不至於把把手氣都差,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