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雲洛域顯然有問題,但更大的問題是誰選了他

以多打少,體力不支,除了國足,還有誰?

大家經常會說,「技術不行,那就把體能練好,用更多的跑動更激烈的身體對抗來彌補技術劣勢。」理論上這句話是對的,因為勤能補拙嘛。但其實現代足球的體能與技戰術息息相關,在同等體能狀態下,一個二傻子與一個聰明人踢球,最先把體能耗盡的必然是二傻子。

美斯與國足踢球,耗什麼體能嘛?

但不管怎麼說,中國與沙特這場比賽,畢竟是亞洲內戰,中國隊這些職業球員11打10,最後自己體能不支,就特別離譜,而且這種離譜和戰術打法、教練員的指揮有很大關係。上半場國足早早領先並確立人數上的優勢之後,基本被沙特壓著打,我認為在這段時間內,沙特隊員的體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節省,而國足隊員的體能被最大限度地消耗。

足球比賽一旦變成一邊倒的攻防演練,必然是防守一方最費體力,因為節奏與指揮棒在對方手裡,對方把球轉移到左路,你就必須多人往左路移動,對方再打到右路,你又要往右邊跑。沙特隊員的跑動都是主動的有效跑動,國足球員的很多跑動都是被動的無效跑動。假如說上半場國足能把陣型提前,主動發動攻擊,急於扳平比數的沙特隊就會在攻防之間反復拉扯的跑動中早早耗費體能。11個人肯定比10個人能跑。

而且這場比賽的上半場再度給中國足球圈頗有市場的「防守堆人頭」的苟式踢法重重打臉,「務實一些吧,做好防守,苟著踢,能偷一個算一個。」這種說法與其說是務實,不如說是傻叉。不給對方任何壓力,守能守得住嗎?多一個人都沒守住,守了一個寂寞。

下半場國足表現確實不錯,進攻有了顯著起色,這證明我們不是壓不出去,而是領先就退守,被扳平後猴急了才壓出去。可惜進入比賽尾聲的決戰階段,我們的體能狀況完全被對方碾壓,所有的禍根在上半場就埋下了。

說來說去,這場比賽的核心點還在於中國足球落伍的腐朽的戰術認知。都什麼年代了,還把防守反擊理解成全線退縮,且不說通過反擊來減輕防守壓力,起碼要在中前場築起多重柵欄,不能讓對方輕易把球打到自己腹地。讓對方如此輕鬆地通過半場,這在足球比賽里就是犯罪。

現代足球的核心就是攻守一體,咱們看看世界盃和歐洲盃,強隊主動進攻時,一旦丟掉皮球,攻轉守之後防守得非常嚴密,不會輕易給你偷襲的機會,更何況你本來全部苟在後面,還說偷一個,偷個毛線呀。

中國足球的認知如此落伍並不奇怪,否則也不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你不信今天可以上網搜索一下咱們退休名宿的賽後發言,除了嘲笑球員能力差,就是痛斥球員沒血性,戰術素養的東西屁都講不出來。上屆世盃外敗北之後,我就無法理解為什麼專家都在講一些足球人口、職業球會股改困難的大環境的東西,為什麼就沒人談一談訓練水平的問題?現在我明白了,論業務能力,大家都和李鐵在一個層次上,現代足球超出了他們的認知,你非要追著這些人問,逼急了他們就會說,「老子不知道,你讓我怎麼說?」

所以,中國足球就出現了一個非常詭異的現象,別的項目打了敗仗,圈內人都會說,「好好總結一下訓練方面的問題。」而中國足球打了敗仗,圈內人都在說,「好好總結一下大環境的問題。」中國足球大環境唯一的問題就是讓你們這幫人吃得太飽了,高薪低能還好理解,職業體育嘛,有市場,問題是職業化了30年,每傢俱樂部都在賠錢,而且是巨賠,你們是憑什麼拿高薪的?

你不管是開餐廳還是開超市,開了30年,賠了30年,而且每年的營收基本只達到開支的三成左右,你還非要堅持開下去,我強烈懷疑你是專門洗錢的。

給大家講一個鬼故事,金元足球時期,有一位年輕球員被一傢俱樂部看上了,提前給這位球員發了2千萬的簽字費,後來原球會堅持不放人,轉會告吹,預支了簽字費的球會就向這位球員討還這2千萬。本來合情合理,問題是這兩千萬層層盤剝,球員到手只有五百萬,怎麼退2千萬?總不能讓球員倒貼1500萬吧?甚至還出現過球員轉會之後轉會費扯皮的現象,都很長時間過去了,一傢俱樂部想起來對方轉會費還沒有到賬,打電話問對方時,才知道對方錢早付過了。反正就這麼稀里糊塗,很多錢都蒸發了。

這次球壇打擊假賭黑,抓了國家隊總教練,把足協領導一鍋端,還查出來71名參與賭波假球的人,以球員為主。我認為還不夠觸目驚心,如果能把這些年中超球會挨個認真查一遍,那才叫觸目驚心,你以為那些天價外援真的必須花那麼多錢?對方要價一千萬,咱們球會還價五千萬,這不是不可能的。對於總教練來說,年薪多少其實都無所謂,把球員轉會權全盤交給總教練,零薪金他也願意。

拋去這些腐敗不提,本身咱們的球會都是靠投資人包養的投喂的,談不上職業,和舉國體制相比,唯一的區別是由財政出錢變成了企業出錢。國企掏錢花的還是國家的錢,民營企業掏錢圖的是地方的政策或項目,透支的也是國家資源。這就不是市場化,是變相的舉國體制,是花錢翻了好多倍的舉國體制,舉國體制不太合適,應該叫舉省體制,出成績是給省上爭光。現在球會股改遇到困難,是因為地方政府和地方企業更理性了,不願意這麼幹了。

我特別反感很多投資人說「我們這些年給足球真金白銀投了十幾個億。」因為這十幾個億除了養了一幫蛀蟲之外,就是養了一幫巨嬰,你把十幾個億省下來,中國足球絕不會像今天這麼糟糕。中國的足球專家腦子個個好使,專業能力如此低下是因為心思沒在球上,如果把他們的收入完全與業務能力在國際層面的地位水準掛鉤,水平早上去了,中國足協也就不用為外籍教練選不對發愁了。

中國足協在聘請外籍教練時設定了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熟悉中國足球熟悉亞洲足球。按照這個標準,伊雲洛域就是天選之子,帶過阿曼,長期在亞洲足球圈里混;執教過山東泰山,瞭解中國足球的生態環境。但為什麼還這麼拉垮?

我認為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對於教練員水平高低好壞,選帥組沒有基本的辨識能力,所以定一個熟悉亞洲足球中國足球的標準,能給選帥帶來一個清晰的規則界限。假如沒有這條規則,他們是狗看星星一片明。

米路曾經成功過,那時候,粗卑無知的中國足球人認為,前蘭斯拉夫曾經擁有和中國一樣的體制,作為前蘭斯拉夫人,米路更能適應中國的體育環境和體育文化。所有人都忽略了一點,此前米路曾經率領四支不同的國家隊創造了四個國家在世界盃上的最佳戰績,他是一個贏家,真正的贏家,這才是米路在中國成功的核心要素。

這次巴黎奧運會,中國很多項目取得了突破,基本都有外籍教練的影子,而且這些教練無一例外都是國際賽場的超級贏家。選教練,肯定看水平看能力,我相信各項目國家隊選擇外籍教練時有嚴格的程序和審核標準,但絕不會像中國足協U21青年隊選帥那樣,對幾位外籍教練進行幾輪面試,人家給咱們講專業的東西,咱們的這些評審委員究竟夠不夠格呢?不過還好,這次選帥目標對準西班牙,而不像以前,名字最後倆字必須是維奇。

中國曾經有幾位非常成功非常優秀的外籍教練,比如米路、克勞琛、納比。我一直懷疑,咱們的本土專家都沒有能力總結出他們究竟優秀在哪裡。但有一位網民總結出來了,他說,「這三個人的共同特點是在重要決策上堅決不聽本土教練的建議。」克勞琛就不聽本土助教的意見,被排擠走了,後來土帥率領著這支隊伍在北京奧運會上打得一塌糊塗。米路是隻老狐狸,在足協與球員的雙重擠壓下百般周旋,但在戰術用人上絕不妥協,而且當時的本土教練組負責人沈祥福甘當吉祥物,所以取得了成功。納比是國際大帥,不玩人情世故,要的是絕對的權威以及球員絕對的服從,否則堅決走人。

現在這位伊雲洛域,看起來是不準備走人的,合約的全額薪金他一分錢都不會捨棄。難題拋給了足協,敢不敢中途換帥?中國足協這四十年,基本不會臨陣換帥,唯一的例外是蔡振華在俄羅斯世界盃外圍賽中果斷換帥,換帥前,4輪拿了1分,換帥後,6輪拿了11分。

兩輪之後,國足積0分,但目標是與巴林印尼掰腕子取小組第4,機會還有,看足協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