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眾的「四十不惑」: 以「技術共創」開啟合資車企2.0時代
中德股東雙方已將上汽大眾的合資合營期延長至2040年。到2030年,上汽大眾將推出共計18款新車型,其中將有15款新車是專為中國市場開發。圖為12月10日,上汽大眾舉辦40週年「共出眾 啟新篇」活動現場。
12月10日晚,站在上汽大眾總部樓前,看著夜空中的璀璨煙花,撫摸著泛著金屬光芒的桑塔納等經典老車,不同年齡段的人一定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印象。
對於00後用戶來說,或許是ID家族和奧迪A7L、Q5 e-tron等一款款明星車型;對於90後來說,帕薩特、朗逸、途觀等「神車」正是初入職場時的「夢想之車」;對於80後來說,桑塔納早已鑲嵌在兒時回憶中;而對於和上汽大眾一起走過「四十不惑」的人來說,它背後的故事牽扯出中國汽車工業一段精彩的歷史,並仍在全行業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1984年10月,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上汽大眾合營合約,由此拉開中國汽車合資合作的序幕。此後40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蓬勃發展,上汽大眾參與並推動了中國現代汽車工業體系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進程,上汽大眾的汽車也走入千家萬戶,成為用戶信賴的生活夥伴。
在上汽大眾40週年「共出眾 啟新篇」慶祝活動的現場,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曉秋表示:「40年來,在中德兩國領導人的關心和支持下,上汽集團與德國大眾精誠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僅推動了上汽大眾的發展壯大,同時也帶動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奠定了中國汽車產業鏈的堅實基礎。」
「一直以來,上汽大眾都是中國汽車行業的合資標杆。」在王曉秋看來,上汽大眾的40年,書寫了跨國公司與中國市場雙向奔赴、互利共贏的佳話,實現了中德兩國經濟、技術、文化等各個領域全方位的交流融合。
11月26日,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在上海簽署延長合營合約協議,將上汽大眾的合資合營期延長為55年,至2040年。汽車分析師白德認為,此次提前續約表明,上汽大眾的股東雙方正在同步加快對上汽大眾產能佈局的整體研判、調整升級。
王曉秋表示:「站在40週年的新起點,上汽和大眾再次續約,我們將繼續緊密攜手,不斷拓寬彼此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共同支持上汽大眾的發展,助力合資企業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二次創業’。相信上汽大眾定能在新賽道上激盪出澎湃活力。」
「客戶至上、敢為人先、賽前分析戰略,這正是大眾汽車集團與上汽集團合作取得成功的關鍵。」特意從德國禾夫斯堡飛赴上海,參加此次慶祝活動的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表示,「40年來,上汽大眾已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重要支柱。我們攜手推動了中國移動出行產業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產品亦贏得了數千萬客戶的信賴。」
「中國是大眾汽車集團的第二故鄉。我們將矢誌不渝、繼續紮根中國,並以飽滿的創業精神,落實強大的戰略規劃。我們推出的新一代智能電動汽車將集前沿技術和卓越品質於一身,並將全心全意滿足中國客戶的需求。」奧博穆直言,大眾集團不僅將堅持瞄準「2030目標」,還將秉持「在中國,為中國」戰略,在智能網聯汽車時代繼續勇立潮頭。在他看來,無論是上汽大眾合資合作續約,還是強有力的產品藍圖,都是大眾集團邁向「2030目標」的重要里程碑。
在活動現場,上汽大眾展示了部分正在開發的新智能技術,包括奧迪新豪華電動品牌AUDI首款車型、ID.Code 等重磅產品。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第一副總經理兼商務執行副總經理沈鴻廣(Holger Santel)表示,上汽大眾已分別與奧迪、大眾簽約,共同開發插混、純電新產品。據透露,2025年,安亭汽車二廠將成為新品牌AUDI的專屬生產基地。
「上汽大眾的征程是永不停歇的創新與引領。」沈鴻廣表示,從2026年起,上汽大眾將推出兩款基於CMP平台的電動汽車、3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以及2款增程版車型;到2030年,上汽大眾將總共推出18款新車型,其中將有15款新車是專為中國市場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新車將擁有智慧的車載「大腦」,搭載高效安全的新三電系統以及城市NOA功能。此外,AI大語言模型也將助力上汽大眾新車的智能座艙,為用戶提供更加自然、直觀、個性化的使用體驗。
「今年,我們與政府以及合作夥伴攜手完成了多次戰略升級,上汽大眾繼續發揮帶頭作用,不斷探索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打造基於新智電時代的產業生態鏈。」正如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陶海龍總結的那樣,上汽大眾過去40年取得的纍纍碩果,讓大家深刻理解「美美與共,攜手合作才能贏得未來」。他篤定地說,在這段不平凡的旅途上,上汽大眾將始終以賽前分析性的戰略佈局和積極主動的發展姿態迎接未來。
「過往的一個個成功案例,不僅贏得了中德股東雙方對40年合作成果的認可,同時也應該樹立人們對合資企業未來發展的信心,乃至對中國汽車產業以及中國經濟的信心。」白德表示,中德股東雙方需要共同以技術賦能合資企業,從「技術引進」轉變為「技術共創」,攜手推動中國汽車產業進入合資合作2.0的全新階段。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真齊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12月1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