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武警部隊轉為央企,這支「水電鐵軍」六年來都做了哪些事?
「中國安能」是誰?六年前,原武警水電部隊轉隸組建為中央企業,近萬名官兵集體轉業。成立之初,很多人並不熟悉中國安能集團這個名字。六年來,一支「遇水架橋、逢山開路」的迅猛鐵軍屢屢出現在救災現場,展現出極強的專業性。
記者12月18日從中國安能轉企改革六週年新聞媒體座談會上獲悉,這六年,中國安能常態化承擔工程救援任務,累計動用8.3萬人次,先後完成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搶險、2024年湖南洞庭湖決口封堵等為代表的270餘次重大搶險任務。
身份雖換,仍把搶險作為首要任務
改革調整之初,隊伍也曾經歷迷茫。座談會上,中國安能集團總經理周慶豐談起了2018年的金沙江堰塞湖搶險。「如果不處理險情,西藏的一些鄉鎮會很危險。我們也積極主動地請假,參與搶險救援。當時,一些同誌對自己的身份存在困惑,認為已經轉型成企業了,是否還要把搶險作為首要任務。面對這種情況,集團黨委及時統一思想,堅決主動出擊,緊急抽調70餘名工程專家,承擔此次排險中最艱難的任務。」周慶豐說。
73名中國安能隊員在零下6℃的堰塞體上,克服高原反應等困難,經過71小時艱苦鏖戰,成功開挖泄流槽,金沙江安全過流。中國安能集團副總經理郭建和回憶,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隊員們都是啃著幹糧、睡在堰塞湖上搶險。
「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隊員經受住了生死考驗,很好地詮釋了‘鐵心向黨、鐵肩擔當、鐵膽攻堅、鐵骨奮鬥’的‘水電鐵軍精神’,也為後續繼續擔當應急救援使命奠定了良好基礎。」周慶豐說,「應急救援是我們的核心價值,目的就在於阻止災害發生,減少損失。」
此後,中國安能集團還參與了2019年江西鄱陽湖特大洪水災害、2021年河南鄭州特大暴雨災害、2023年京津冀系列抗洪、甘肅積石山地震救災等典型任務。其中,京津冀系列抗洪任務主要涉及北京門頭溝218線道路搶通、河北涿州白溝河搶險等。
建設信息化平台,助力資源調度和決策
據瞭解,六年來,隊伍實現平穩轉隸,所屬企業由轉隸之初的12家增加至35家,佈局省(市、自治區)由原來的13個拓展到26個,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戰略要地。
中國安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奕輝表示,轉隸後,中國安能以應急救援和工程建設為主責主業,圍繞「建設非現役專業隊伍」這一基本目標,承擔工程救援職責,納入國家防總成員單位,成立應急管理部自然災害工程救援中心,在重要流域沿線和重點方向規劃建設13個國家級工程救援基地,已有8個基地建成並投入使用。目前,中國安能是唯一的施工救援類中央企業。
「當前,依託中國安能建設的中央企業應急救援信息系統、應急產業服務系統、應急指揮中心等已基本建成,初步具備相應功能。」周慶豐說。
在現場,工作人員還向記者演示了最常使用的應急救援輔助決策一張圖,汛情水情、災害預警、救援隊伍、救援物資等信息一目瞭然,還可一鍵智能生成調度方案。「如,在應急救援隊伍模塊,這些應急力量可以按照行政區劃及所屬梯隊和企業進行統計,能夠看到每支隊伍的具體信息、人員、位置、聯繫人、裝備數量,有任務時,可以一鍵調度、一鍵指令。」
「以模擬金倉湖決口險情為例,可以看到圖中紅色區域內9家央企的應急力量,有了這個功能,國務院國資委和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就可以在災害發生時,實時掌握事發地區中央企業應急力量分佈,並通過調度功能,一鍵聯繫隊伍負責人,改變了以往通過電話逐個詢問的調度方式。既可以在指揮中心進行資源調度,也可以在移動終端瞭解現場情況。根據調度建議方案,平台也會依據實際,自動推薦到達事發地的機動方式。」該工作人員表示。
據介紹,除了應急救援,中國安能緊跟國家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部署,積極踐行「雙碳」、長江黃河大保護、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參與了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涉及抽水蓄能、風光儲新能源、生態環保、輸變電、管道洞庫、礦山剝離以及港口航道、機場場道、公路鐵路等領域。
「我們將傳承‘水電鐵軍精神’,聚焦戰鬥力標準,打造工程救援‘野戰軍’,努力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陳奕輝表示。
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