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額炒到2200元 馬拉松為何「越跑越貴」?

封面新聞記者 朱珠

2024年還未結束,2025年馬拉松比賽已開始預熱報名,跑友們摩拳擦掌,希望明年能多中幾個熱門簽。為了明年3月能站上心心唸唸的重馬賽道,沒有中籤的小劉花費了2200元購買了贊助商名額,去年一整年,他前後購買了3場馬拉松名額花費了數千元,面對越來越低的中籤率和水漲船高的名額費,小劉稱他開始對馬拉松有點祛魅了。

小劉只是年輕跑友的一個側影。近年來,從北上廣深到十八線小縣城,各種類目的馬拉松如雨後春筍般火了起來,象徵著全民自律的城市馬拉松,也開始從中年人「廣場舞」變身為吸引年青人參與的社交方式。但各大贊助商熱火朝天入局之下,馬拉松門檻越來越高,這一全民性質運動為何越跑越貴?

中籤率低

有人報30多場僅中7場

去年馬拉松開始常態化回歸後,跑友們有了更多的檢驗場和聚集地。特別是今年以來,隨著報名人數的進一步增加,熱門馬拉松一簽難求,中籤率甚至跌破10%。12月20日,2025武漢馬拉松中籤結果揭曉,共有約45萬名跑友報名,相比2024年報名人數增加近一倍,中籤率約9%,而此前無錫馬拉松中籤率更是僅為3.45%……

 無錫馬拉松。圖據無錫市體育局官方公眾號 無錫馬拉松。圖據無錫市體育局官方公眾號

一般來說,要獲得馬拉松的參與名額有抽籤、直通、慈善名額、贊助商名額、官方邀請等等方式,但如今都是僧多粥少。有跑友分享稱,2024年報了30幾場馬拉松只中了7場,也有的一年報12場馬拉松只中了3場。

隨著入場券越來越難拿到,炒名額現象開始出現。

記者在二手平台上看到,一些熱門的馬拉松名額需求旺盛。其中已公佈中籤的2025武漢馬拉松,有賣家報價2799元一個名額,稱百分百能中。另外2025無錫馬拉松12月27日剛開始報名,就有賣家表示2200元可以直接中籤。

 有賣家報價2799元一個馬拉松名額 有賣家報價2799元一個馬拉松名額

「畢竟供遠小於求,大型比賽幾十萬人無法如願參賽已是常態,高價的名額主要集中在贊助商名額這塊。」小劉稱,馬拉松賽事想要發展起來是需要贊助商和資金的,但二手平台上名額不一定可信。

對於這種現象,跑了15年馬拉松的趙先生稱,其實中籤率低只有極少的頭部賽事能夠做到,目前的狀態是頭部賽事一票難求,中小賽人數甚至要湊。「借助名額的稀缺性講故事或者獲得資源更大的回報,是人之常情,只是度如何把握,也是贊助商、組委會和跑友之間的博弈。」

報名費上漲

跑友曬年度超萬元賬單

一邊是擴大的人數規模,另一邊是越來越難拿到的名額,而跑友們還發現了一個趨勢:報名費悄悄上漲了。

有媒體統計,2024年國內多個賽事項目,報名費漲幅從6%到100%不等其中,2024年深圳南山半程馬拉松規模增加的同時,報名費由去年的150元漲至198元,慈善名額也從500元漲到998元。另外,上海馬拉松維持了十年100元的報名費,2023年漲到了150元。

實際上報名費還是花費小頭,如今跑友們跨城市參賽和家庭式參賽,餐飲、住宿、交通、旅遊不斷讓花銷上漲,都被他們寫進年度馬拉松賬單中。

「去一趟半馬,150元報名費,500元左右酒店費,往返交通幾百上千元,在當地吃幾頓飯幾百元,有時候還會買特產逛景點。」有跑友告訴記者,跑一場外地馬拉松3000元左右,省內花費就約500元一場。

社交平台上,一網民楊先生曬出了自己的年度賬單,11場比賽他耗資3萬多元。趙先生也稱今年參加了4場馬拉松花費約6000元。

 網民分享的馬拉松年度賬單 網民分享的馬拉松年度賬單

而參與馬拉松越多,花費也在提升。小劉喜歡馬拉松3年了,今年他參加了十場比賽,如果不算平時訓練及裝備花費,報名費和參賽費花了近萬元。「之前把馬拉松想得太神聖了,太上頭了。」小劉發現馬拉松和跑步並不是一件事情後,他說他如今對馬拉松有點祛魅了,但依然熱愛跑步。

為何越跑越貴?

馬拉松背後有本「經濟賬」

根據中國馬拉松官網上的賽事數據,2024年全年馬拉松賽事數量約為600多場,與去年接近,不過這一數字還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從人數來看,2024年參賽總人次已經超過去年。

除了一些熱門城市,一眾三四線甚至更小的城鎮如湖南郴州、廣東揭西棉湖鎮都辦起了馬拉松。其中,2025四川眉山仁壽半程馬拉松就吸引了15萬人報名,該馬拉松也升級為世界田聯白金標賽事。

眉山仁壽半程馬拉松。圖據組委會公眾號眉山仁壽半程馬拉松。圖據組委會公眾號

城市之所以紛紛加碼馬拉松,看中的是馬拉松「城市廣告」的作用。一場成功的馬拉松可以讓城市名利雙收,是值得攤開的一筆經濟賬。比如,據無錫市大數據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024無錫馬拉松撬動2.8億元經濟效益,數以萬計的參賽者和觀眾在餐飲、住宿、交通、旅遊、展廳銷售等產業上形成拉動力。

但是對於跑友來說馬拉松為何越跑越貴?「雖然熱門馬拉松贊助費可以達到成百上千萬,但馬拉松比賽的組織是一次城市演練的過程,僅政府職能部門就牽涉到數十個,前後週期甚至半年之久。實際上主辦方極少有賺錢的,各個方面都需要成本。」業內人士表示,而且現在馬拉松賽事越來越多,贊助也越來越難拉,攤在跑友身上的成本因此逐漸上漲,許多比賽報名費也隨之「水漲船高」。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表示,隨著馬拉松市場的不斷髮展,賽事可能會更加下沉同時也可能更加註重賽事的品質和體驗,以滿足跑友們的多樣化需求。

「其實城市舉辦馬拉松算的是經濟賬、傳播賬,其社會價值更大,而賽事本身的商業價值還有待深挖。」趙先生也表示,未來隨著路跑人群體量進一步增大,只有賽事做出特色、做出品牌,才能吸引更多選手和贊助商。如何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賽事,甚至打造小而美、小而精,能破圈、能吸金的馬拉松賽事,是相關城市、運營方等需要持續思考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