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中國「鎮」青春|江南美學get!外國青年的梅里慢生活

編前語:

行走小鎮,看見中國。鄉鎮是連接城市和鄉村的橋樑和橋樑,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也蘊含著中國製造的強大能量。一個個超級小鎮拔節生長,成為海內外認識中國的重要窗口。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我蘇客戶端特別策劃推出《中國「鎮」青春》系列報導,走進全國特色鄉鎮,講述中國鄉鎮在新徵程上求新求變,以「鄉鎮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故事,展現氣象萬千的魅力中國「鎮」能量。

video

在廣袤的江南大地上,古鎮不勝枚舉,能被稱為「江南第一古鎮」的,卻唯有鼎鼎大名的梅里古鎮。

今年,32位來自美國、澳州、新西蘭、俄羅斯、匈牙利、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緬甸、南非、越南、菲律賓、印度、伊朗、巴基史丹、塞爾維亞等國家的外國青年來到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的梅里古鎮,踏上了這段充滿文化底蘊與吳地風情的奇妙旅程,感受穿越千年而來的傳說與詩意。

穿越千年梅里伯瀆

探尋吳地文明起源

梅里古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相傳,周太王的長子泰伯將中原文明帶到此地,開拓農桑,興修水利,使這一片荊蠻之地逐漸文明起來,成為吳文化的發源地。

外國青年們在古鎮的第一站來到了梅里遺址博物館。它坐落在梅里古鎮的中心,西邊是歷史悠久的泰伯廟,北邊是靜靜流淌的伯瀆河。這個博物館是古鎮建設中發現的商周時期梅里遺址的一部分,彷彿是命中註定要在這裏,為「泰伯奔吳」的故事增添一抹穿越千年的色彩。

作為無錫首個在商周遺址原址上建造起來的博物館,目前梅里遺址博物館館藏陶器、瓷器及金屬器物共355件。

「鎮館之寶」陶鬲吸引了國際青年們駐足。鬲是一種炊具,在商周時期極為流行,主要分佈在中原及周邊地區,也是商周文化的重要標誌。在梅里遺址發掘出來的陶鬲,為3000多年前中原文化在吳地的傳播提供了鮮活的佐證。

那些古老的文物彷彿時光的使者,靜靜訴說著梅里源遠流長的歷史,引領著大家走進這片神秘悠久的土地。

沿著伯瀆河畔走,不久就能看到泰伯廟。泰伯廟,又名至德祠,始建於東漢永興二年(公元154年)。泰伯廟會是江南地區開春第一個廟會。近日,無錫泰伯廟會以其鮮明地方特色和承載文化內涵隨春節「打包」入列世界非遺

外國青年們認真聆聽著講解員娓娓道來的歷史故事,想像著流傳千年的「泰伯奔吳」的古老傳說。大殿東面的泰伯宅古井,相傳是泰伯宅門前的自然泉井。據傳,喝上一口這井水,不僅能消暑解渴,更能帶來好運。每一個到訪古鎮的遊客,都會被這口神奇的古井所吸引。

千百年來,這裏的泰伯廟會盛況延綿。今年大年初九,作為吳文化發展大會系列活動的重頭活動,「泰伯廟會」強勢回歸,吸引了無錫及周邊地區的10萬餘名市民遊客一起「軋鬧猛」、品年味。無錫將以春節申遺成功為契機,尋找春節文化、泰伯廟會文化與現代文化、現代生活的契合點,推進非遺保護工作,讓泰伯廟會在新時代煥發更加迷人的光彩。據瞭解,2025年泰伯廟會活動精彩紛呈,將更好地展現江南盛會的魅力。

河水依依,流越千年。如今的古鎮人氣鼎盛,以泰伯廟、梅里遺址博物館為依託,以梅里文化為靈魂,以吳文化為核心要素,打造了集非遺文創、特色餐飲、休閑娛樂、兒童遊樂以及文化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性商業區,年均客流量達2200萬人次,年均銷售額達3.5億元。

拉二胡、唱錫劇

吳風雅韻曆久彌新

「如果我也想學習二胡,您有什麼給初學者的建議嗎?」國際青年們在梅里美禮文創店,觀看僅用兩根弦演繹曲韻婉轉的二胡表演。音樂是跨越國界的語言,梅村作為「中國二胡之鄉」,以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滋養著二胡傳統製作工藝的傳承和發展。梅里二胡製作技藝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已成為本地最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梅村興辦民族樂器廠,在萬其興、陸林生等二胡製作大師的帶領下,梅村湧現出一批二胡製作工匠。經過時間的洗禮,梅村二胡已經在全國二胡製作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梅村有20家二胡生產企業,已形成集製作、展示、銷售、培訓、演繹、旅遊於一體的二胡產業鏈,年產值近5千萬元。

如今,每年有近5萬把各類二胡從這裏走向世界,約佔全國市場的四分之一

「請問老師您學習了多久?」「如果我也想學習二胡,您有什麼給初學者的建議嗎?大學里是否會設置二胡專業呢?」……觀看了專業二胡演奏老師的精彩演出後,國際青年們都浸潤在二胡悠悠的樂聲中,用心感悟著音樂的力量和二胡的獨特氣韻。

在「抒情流暢,吳儂軟語」的優美旋律中,大家在薛燕戲曲工作室一起欣賞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錫劇基本功「甩袖」的精彩表演,國家一級導演薛燕即興表演了節目。

200多年來,錫劇文化如守護江南文脈的靈魂歌者,完美詮釋了江南特有的氣質,柔軟又不失個性。薛燕,師承著名錫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蘭英,有著深厚的戲曲文化底蘊和經驗。薛燕戲曲工作室自2020年11月成立以來,依託梅里古鎮,大力推廣錫劇這種非常無錫的、非常水鄉的江南文化。

一聲聲曲調優雅抒情、生活氣息濃厚的錫劇演唱,別具江南水鄉風韻,國際青年們在老師的邊教邊唱中,也情不自禁地一同哼唱、表演起來。

伯瀆河水依然流淌,槳楫劃動的涓涓水聲,講述著今天的梅里更為豐富多彩的故事。生生不息的江南文脈,溫潤的水鄉韻味,為古鎮帶來源源不斷的新氣象!

「無錫是個很美麗的地方,高樓林立,城市建設發達,但人們仍然很好地保存了歷史文化,倡導著綠色環保理念。」「無錫是個很美麗的地方,高樓林立,城市建設發達,但人們仍然很好地保存了歷史文化,倡導著綠色環保理念。」

「小籠包太好吃了!我希望在我回國之前能再吃一次。」

「有機會的話我也想學習二胡演奏。」

……

「風雅氣」與「煙火氣」在梅里交織交融,古韻與繁華氤氳著濃厚的江南美學。這次別樣豐富的「梅里之旅」,讓這群外國青年們見證著中國江南古鎮的發展,通過學習傳統藝術、體驗不同文化風俗領略了動人風景,也與這座城鎮結下了深厚情誼。

行走小鎮,看見中國。歡迎更多海內外友人來梅里追尋江南的詩意與煙火

策劃 | 劉康亮 蔣津津

編導 | 尤冰 徐金吉 張泉泉

剪輯 | 李時 徐愷言

設計 | 邵靜娟

素材來源 | 無錫高新區(新吳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