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國傳統媒體為何紛紛進駐TikTok?

【美媒:#美國傳統媒體為何紛紛進駐TikTok#?】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2月16日刊發題為《從霍斯新聞頻道到全國廣播公司,為何傳統媒體紛紛湧向TikTok?》的文章,作者為伊莎貝拉·西莫內蒂。文章編譯如下:

霍斯新聞頻道首席駐外記者泰利·英斯特在特拉維夫、基輔或貝魯特報導新聞時,已經形成一套慣例:他清清嗓子,對著鏡頭,為霍斯新聞頻道錄製一段報導。然後,他拿起手機,為TikTok再錄一段。

「在社交平台上,我能夠與那些平常可能不看有線電視新聞的年輕受眾建立聯繫,讓他們對我們報導的新聞感興趣。」31歲的英斯特說。

霍斯新聞頻道的觀眾年齡中位數為69歲。英斯特主要通過他的自拍短影片來吸引這些觀眾的子女和孫輩。他在TikTok上有超過85.2萬名粉絲,幾乎是這家有線電視新聞網官方帳號粉絲數的一半。

培養未來潛在客戶

傳統媒體正面臨一個嚴峻的現實: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30歲以下的成年人中,有39%的人表示他們經常在TikTok上獲取新聞。一些大型新聞機構正嘗試跟隨這些受眾進入TikTok,以及其他擁有大量年輕粉絲的社交平台,但它們可能難以通過其主要的品牌帳號獲得關注。TikTok用戶主要是被那些有魅力的個人所吸引,而不管這些人背後的僱主是誰,甚至也不管他們是否為新聞機構工作。

根據社交平台研究公司CredoIQ的數據,今年10月和11月,美國排名前150位的政治類TikTok帳號中,有88個是內容創作者,51個是《紐約時報》、微軟-全國廣播公司、霍斯新聞頻道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新聞機構,其餘則與總統候選人或政黨有關聯。

霍斯新聞頻道今年6月入駐TikTok,正在利用英斯特、《霍斯與朋友們》節目聯合主持人安斯莉·伊爾赫特和資深駐白宮記者彼得·杜西等來觸達該平台的年青人。

杜西的一段影片曾獲得240萬次觀看。在那段影片中,他要求白宮新聞秘書卡里娜·讓-皮埃爾評價,在副總統哈利斯敗選後,拜登和哈利斯之間關係的緊張程度。

TikTok並沒有為出版商或新聞機構帶來多少廣告收入,但高管們表示,從長遠看TikTok值得投資。這些新聞機構認為,即使年青人現在沒有訂閱電視或新聞服務,它們可以通過在TikTok上與這些年青人互動來培養未來的潛在客戶。

南加州大學數字社交平台碩士項目的副主任費爾迪·納格說:「當這些孩子有了好工作,或者他們想要更深入的信息時,只需點擊一下鼠標,就可以訂閱《華爾街日報》了。」

著重打造個人帳號

全國廣播公司環球媒體公司旗下的品牌則著重打造像全國廣播公司新聞台政治記者史提芬·高爾納茨基和熱門節目《今日秀》主持人詹娜·布殊·黑格這樣的個人帳號,他們憑藉輕鬆愉快的名人訪談吸引了一批粉絲。全國廣播公司新聞台在TikTok上發佈了一段高爾納茨基分析特朗普為何在威斯康辛州獲勝,而該州卻選出一名民主黨人擔任參議員的影片,獲得120萬次觀看。

「如果你想接觸年青人,你不必成為播客主持人喬·羅根那樣的人。」全國廣播公司環球媒體公司旗下的新聞團隊首席數字官基斯·貝倫德說,「我們已經證明,我們可以做自己,只要有鮮明的觀點,就能接觸到數億人。」

在CredoIQ公司10月和11月的排行榜上,前150個政治類TikTok帳號中,微軟-全國廣播公司排名第三,僅次於特朗普團隊和《每日郵報》的帳號。全國廣播公司新聞台排名第十。

貝倫德說,個人色彩鮮明的影片在TikTok上可以有很好的效果。他補充說:「不要覺得你在電視上製作的所有東西,都可以在TikTok上播放。」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部《60分鐘》節目的記者賴斯莉·斯塔爾最近在《週日早間新聞》節目中播出了一段報導,討論帕金森病患者如何通過攀岩來應對症狀。在一則播報該機構新聞的TikTok影片中,她對著鏡頭講述了拳擊是如何在她丈夫應對帕金森病的過程中幫助他的。這段影片獲得50萬次觀看。

內容創作更有「性格」

「社交平台算法和消費者更喜歡創作者內容的風格,而不是傳統品牌內容的風格。」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部社交平台和趨勢內容副總裁基斯蒂娜·卡柏迪德斯說。

本月早些時候,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部駐外記者拉米·伊諾辛斯奧在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和在飛往南韓首爾的飛機上錄製了一段TikTok影片,帶觀眾瞭解南韓短暫實施戒嚴令的事件。這段影片吸引330萬次觀看。

「當你看新聞的時候,他們是在讀稿子。」家住密歇根州東南部、27歲的全職媽媽車路士·切拉魯說,「當你看某人的TikTok直播,或者你看某人的影片時,十有八九他們不是在讀稿子。」

今年早些時候,在關注颶風「米爾頓」相關新聞時,她開始使用TikTok,「想看看關於這場颶風的直播和真實反應,因為我覺得那才是真正的新聞」。

對於自2019年以來一直運營《華盛頓郵報》TikTok帳號的戴夫·祖根森來說,以有趣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吸引年輕受眾是他首要考慮的問題。

祖根森最近在一則短影片中同時扮演了《華盛頓郵報》的編輯委員會成員(身穿Polo衫,坐在電腦前)和老闆傑夫·貝索斯(身穿紐扣襯衫,領帶鬆鬆垮垮),調侃老闆在總統大選中不發表支持言論的爭議性決定。

祖根森引用了《華盛頓郵報》評論文章中的語句,解釋像貝索斯這樣的億萬富翁為何可能擔心遭到特朗普的報復。

「我很清楚幽默的界限在哪裡。」他說,「我真的儘量做到點到為止。」

《紐約時報》受眾總監安娜·杜班科說:「我們的策略是做自己,在我們想接觸到人們的所有地方都要做自己,而不是刻意迎合某個特定平台。」

杜班科說,《紐約時報》沒有明確鼓勵或培訓記者在TikTok上分享他們的作品。

《華爾街日報》表示,該報正努力吸引各個社交平台上的年輕受眾,包括TikTok。該報發佈的影片主要內容是記者解讀自己的報導,這些報導的主題涉及特朗普重塑教育體系的計劃、信用卡積分貶值等。

南加州大學的納格說,他喜歡看到帖子中突出個人。「你不能只是把報紙、網站上的內容重新利用,然後把它放到TikTok上,就指望它能產生同樣的影響。」他說,「所有這些新聞機構都需要為品牌增添個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