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停火談判,一波三折前景難測

一年多過去,加沙地帶,仍未迎來真正的停火。

2025年1月是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的第15個月,以色列和巴勒史丹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各方斡旋下,於1月3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重啟新一輪加沙地帶停火談判。談判之初,一度有可能達成協議的積極信號傳出,但數天后,加沙停火談判出現「卡頓」,尚未有達成協議的時間表。

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和哈馬斯在各方斡旋下已多次舉行加沙停火協議的談判。2023年11月,雙方曾達成一次臨時停火協議,但此後便在多個核心問題上互不退讓,致使談判陷入僵局,加沙民眾和國際社會多方期待的下一次停火仍未到來。

分析指出,加沙停火談判一波三折、未見突破,主要是由於以色列和哈馬斯在多項核心議題上差異巨大、互不退讓,使得加沙停火談判的前景難以預測。

談判難突破

一年多之前,哈馬斯與以色列的代表便在多方調解人員的斡旋下坐到了談判桌前,就加沙停火協議進行間接談判。那時,新一輪巴以衝突剛爆發不久。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從加沙地帶對以色列發起突襲,造成約1200人死亡,約250人被哈馬斯武裝人員帶回加沙地帶扣押。哈馬斯在當天發表聲明,正式宣佈對以色列採取新一輪軍事行動,並表示已向以色列境內發射了至少5000枚火箭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隨即宣佈以色列進入「戰爭狀態」,以軍開始空襲加沙地帶。由此,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

本輪衝突爆發後,加沙地帶大量人員傷亡和流離失所,引發嚴峻的人道主義危機。同時,多名被扣押的以色列人質下落不明。在此形勢下,多方調解人員斡旋於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並在約兩個月後促成雙方實現迄今唯一一次的暫時停火。

2023年11月24日,哈馬斯同以色列達成的臨時停火協議正式生效。停火由最初協議的4天延長至7天。其間,雙方分別釋放數批被扣押人員,包括燃料在內的更多援助物資進入加沙地帶。

卡塔爾外交部發言人馬吉德·安沙利曾告訴媒體記者,各方「都希望這次停火能帶來機會」,以「達成永久停火」。然而,這一期望並未實現。2023年12月1日,以色列軍隊便恢復了對加沙地帶的空襲行動。

時間來到2024年。3月31日,新一輪加沙停火談判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以色列派代表參加。哈馬斯方面表示不會出席,而是等待斡旋方與以色列的談判結果。4月4日,哈馬斯高級官員烏薩馬·哈姆丹發表聲明說,談判「無進展」。

同年6月10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決議,提出分三個階段實現加沙全面停火:第一階段實施「立即、全面和徹底」停火,以軍從加沙地帶所有人口聚集區撤出;哈馬斯釋放部分被扣押人員,並歸還部分遇害人員遺體;以色列釋放被關押的巴勒史丹人。第二階段,哈馬斯釋放餘下被扣押人員。作為交換條件,以軍全部撤出加沙地帶。第三階段開啟加沙地帶的大規模重建計劃等。對於該決議,哈馬斯表示接受,以色列則堅持在加沙地帶開展軍事行動。

當地時間2025年1月7日,巴以衝突持續,加沙地帶城鎮拜特哈嫩遭襲後升起濃煙。圖/IC photo當地時間2025年1月7日,巴以衝突持續,加沙地帶城鎮拜特哈嫩遭襲後升起濃煙。圖/IC photo

儘管以色列政府官員於7月4日證實,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批準繼續與哈馬斯就停火、釋放被扣押人員進行非直接談判,但數月過去,在埃及開羅和卡塔爾多哈舉行的多輪加沙停火協議談判一再落空,未見突破。

直到2024年12月,以色列與哈馬斯就停火談判釋放積極信號,雙方均表示圍繞停火和互釋被扣押人員取得進展,「前所未有接近達成」協議。但協議最終並未達成,雙方互相指責對方阻礙停火進程。哈馬斯發表聲明說,以色列在停火談判中就以軍撤離、釋放巴方在押人員、允許巴方流離失所者返回家園等議題提出「新問題和新條件」,使停火協議推遲達成。以色列總理府則發表聲明稱,哈馬斯違背已達成的諒解,為達成協議製造「新障礙」。

2025年1月3日,新一輪加沙地帶停火談判在多哈重啟,但出現了「卡頓」,尚無達成協議的時間表。哈馬斯高級成員烏薩馬·哈姆丹1月7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指責以色列阻礙停火協議達成。以色列外交部總司長埃登·巴爾塔爾當天在另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埋怨」哈馬斯是促成被扣押人員獲釋的「唯一阻礙」,聲稱以色列致力於達成停火協議。

立場差異大

分析指出,加沙停火協議的談判未有突破,主要是由於以色列和哈馬斯在多項主要議題上堅持原先立場、互不讓步。

是否停止在加沙地帶的行動是雙方的主要分歧。據新華社報導,日前在卡塔爾首都多哈重啟的新一輪加沙地帶停火談判出現「卡頓」,巴勒史丹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以色列互相指責對方立場頑固、不作妥協。哈馬斯提出,釋放以方被扣押人員的前提是以色列「全面停止侵略」並從侵佔領土「全部撤軍」;以色列則堅持,只有徹底消滅哈馬斯並解救出所有被扣押人員才會停止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

關於以軍撤出加沙地帶後的安排,雙方也是僵持不下。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對新京報記者分析,「按照以色列的設想,在加沙地帶未來的政治架構中要留下以色列的話語權,哈馬斯不可接受這樣的條件,因為這樣意味著哈馬斯的合法性及其內部關係會受到較大挑戰,因此雙方的立場差異巨大,短期內恐難達成一致。」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31日,加沙地帶汗尤尼斯,巴勒史丹民眾領取慈善機構分發的救濟食物。圖/IC photo當地時間2024年12月31日,加沙地帶汗尤尼斯,巴勒史丹民眾領取慈善機構分發的救濟食物。圖/IC photo

雙方在釋放被扣押人員的問題上同樣扯皮不斷。綜合央視新聞等媒體報導,去年12月,以色列要求哈馬斯在可能達成協議的第一階段釋放34名被扣押人員。之後以方指責哈馬斯未能提交停火第一階段其擬釋放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員的完整名單,停火談判陷入停滯。隨著新一輪談判在2025年重啟,哈馬斯高級成員2025年1月5日表示,哈馬斯同意於第一階段停火期間釋放34名被扣押人員,用於交換巴方在押人員。但以色列總理府隨即反駁,稱哈馬斯沒有提供將被釋放的34名被扣押人員名單。

王晉認為,被扣押人員應該也是哈馬斯和以色列談判的核心議題之一,如果此次哈馬斯同意提供被扣押人員名單,一方面是向以色列政府和民眾展示被扣押人員仍然活著的情況,表現出一定的談判誠意,因為以色列方面很擔心被扣押人員能否生還。另一方面,哈馬斯也希望通過這份名單,使被扣押人員的家屬和以色列國內的反對黨向內塔尼亞胡施加壓力,要求內塔尼亞胡在釋放被扣押人員問題上作出妥協。「不過,對話中的分歧始終存在,彌合這些分歧的過程充滿挑戰。」他說。

此外,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即將正式上台,外界預計會給加沙停火談判增添更多不確定因素。即將上任的新一屆美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史提芬·威特科夫1月7日就以方被扣押人員獲釋議題傳遞樂觀信號,預期在特朗普就職前宣佈「好消息」。但有分析人士認為,以親以立場著稱的特朗普上台將給停火談判前景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新華社援引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迪迪埃·比利翁撰文指出,特朗普在首個總統任期內曾多次「力撐」以色列,包括把美國駐以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承認以色列對戈倫高地的「主權」、試圖以所謂「中東和平新計劃」代替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兩國方案」等。儘管目前尚難斷言特朗普上台後會在中東地區採取何種政策,但從他此前的立場來看,他並不致力於通過政治方案解決巴以問題。

對此,王晉指出,多方預測特朗普上台會帶來一些新變量。目前來看,這些變量可能體現為美國出台更多有利於以色列的政策,但這是外部因素,並非決定性變量。真正關鍵的在於以色列和哈馬斯,因為以色列的外交政策由其國內製定,哈馬斯的政策由其內部關係決定。

對於此次加沙停火談判的前景,王晉持「謹慎樂觀」態度:「雖然雙方立場差異巨大,但哈馬斯和以色列開啟了對話,表現出為停火而努力的意願,說明促成和平的希望仍在。」

多方盼停火

雖然停火協議的談判持續推進,但加沙地帶的衝突卻並未停歇。

在新一輪談判進行的同時,以色列繼續襲擊加沙地帶。當地時間1月9日,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發表聲明稱,過去24小時,以軍在加沙地帶開展的軍事行動共導致70人死亡、104人受傷。

在持續的戰火下,加沙人道主義形勢岌岌可危。據央視新聞報導,自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導致46006名巴勒史丹人死亡、109378人受傷。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1月3日表示,大雨和洪水給加沙難民營和臨時避難場所造成重創。加沙人被置於嚴酷的環境下,有些還在修復已使用數月的破損帳篷。當地人道主義援助嚴重受阻,自2024年12月以來只有28.5萬人得到了避難場所的支持。

當地時間2025年1月7日,以色列南部,巴以衝突持續,遠處加沙地帶濃煙滾滾。圖/IC photo當地時間2025年1月7日,以色列南部,巴以衝突持續,遠處加沙地帶濃煙滾滾。圖/IC photo

對於巴以民眾而言,他們都希望盡快達成停火協議,讓生活盡快恢復正常,讓失散的親人早日回家。

無家可歸的納瓦爾·比克在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汗尤尼斯的路上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說:「我們現在過著完全不正常的生活……希望這一切今天就結束。」在她身後,一片臨時搭建的帳篷延伸到遠處,裡面擠滿了流離失所的家庭。

「我們每天希望停火談判能夠成功,但這種希望顯得毫無意義,因為我們已經等待衝突結束一年零兩個月了。相反,有更多的親人離我們而去。」另一名流離失所的巴勒史丹人馬拉克·艾巴·阿瓦德說,本週早些時候以色列的空襲行動讓他失去了6名親人。

許多以色列民眾也在期盼被扣押人員能夠安全回家。自本輪停火協議談判重啟以來,數以千計的以色列人走向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耶路撒冷和其他地方的街頭、呼籲達成釋放人質的停火協議,人質與失蹤家屬論壇的人員也在其中。人質與失蹤人員家屬論壇是一個代表被關押在加沙地帶人員親屬的組織,該組織還在1月6日公佈了目前仍被扣押的100名以色列人的名單,並敦促以色列方面與哈馬斯達成協議,釋放所有被扣押人員。

國際社會多次呼籲加沙停火。聯合國近東巴勒史丹難民救濟和工程處主任專員拉沙利尼1月2日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表聲明,再次強調加沙停火的必要性,「不停火的每一天都將帶來更多的悲劇」。當地時間1月3日,聯合國安理會審議中東局勢,關切加沙北部醫療設施遭以色列攻擊。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表示,中方支持安理會履行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責任,採取一切必要行動實現加沙停火,緩解人道災難,落實兩國方案,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

新京報記者 朱月紅

編輯 胡傑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