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字當頭挑大樑】追「新」逐「質」 製造強省邁出堅實步伐

video

製造大省的江蘇,以產業科技創新為引領,持續加快「1650」產業體系建設,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在邁向製造強省的進程中再上新台階。

【勇挑大樑 工業經濟保持穩健運行】

2024年江蘇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超額完成年初定下的目標,增速較2023年加快0.1個百分點。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4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85%,較2023年提升7.5個百分點。在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推動下,企業自主研發熱情高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態勢明顯。

近日,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順利貫通,由江蘇企業中交天和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天山號」「勝利號」掘進機成為打通天山南北的關鍵利器。據瞭解,天山勝利隧道地處極寒無人區,地質狀況異常複雜,傳統的盾構機掘進方式難以推進。為此,中交天和全球首創壓注工法,研製出具有兩種掘進、三種支護模式的新型硬岩掘進機,穿越了16個大斷層,克服了大變形、岩爆、高地應力等複雜的世界性難題,實現了22公里隧道的全線貫通,標誌著我國隧道硬岩掘進機裝備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伴隨著多項盾構機技術的突破,2024年,中交天和創新產品訂單呈現大幅度增長,特別是海外訂單完成目標的130%。

中交天和機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楊輝說:「2024年中交天和新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分中心、蘇州市長大隧道創新聯合體,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研發費用投入強度達到4.21%,新增專利45項,並獲得國家以及省部級首台套重大設備推廣應用。在科技創新的有力支撐下,中交天和2024年利潤總額有較大幅度增長,實現了更好效益、更高質量的發展。」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需要江蘇製造不斷夯實創新基礎。2024年江蘇聚焦「1650」產業體系急需突破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建立產業鏈短板技術清單,支持龍頭骨幹企業牽頭整合產業鏈上下遊創新資源,開展協同攻關,近年實施的攻關項目已完成驗收180多項。此外,全年還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支持首台套、首批次新材料、首版軟件研發和應用,有效促進了「江蘇製造」發展動能的轉換,2024年,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分別增長9.1%和8.7%,佔全省工業比重繼續提高。

【強鏈壯群 集群培育保持全國領先】

產業集群是「江蘇製造」的特色和優勢,江蘇「一群一策」製定培育提升行動計劃,幫助企業用好先進製造業增值稅加計抵減等政策,全省相關企業享受稅收優惠近300億元,居全國前列。圍繞「1650」產業體系,江蘇實施600項重大工業項目,進一步「強鏈壯群」。鹽城聚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光電顯示產業鏈發展形勢強勁,在射陽經濟開發區,總投資30億的信達LED芯片封裝項目有力彌補了中遊封裝的不足,實現從上遊芯片、中遊封裝、下遊應用的全鏈條貫通,形成產業集聚優勢。

信達光電科技(鹽城)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家鑫說:「我們也將更加生產高精度的燈珠,滿足市場的需求。預計項目全部投產後,會達到年收入30億元,力爭打造LED燈珠封裝的領軍企業。」

工信部新近公佈新一批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競賽勝知名單,蘇州高端科技儀器、鹽城常州宿遷淮安光伏、蘇南特鋼材料等3個牽頭集群和參與的長三角大飛機集群勝出,入選「國家隊」。至此,江蘇牽頭和參與的國家級集群累計達14個,新增數、總數均為全國最多,並實現13個設區市全覆蓋。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營業收入佔全省製造業比重已達七成,對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俞海 周雷 郝朦 供片台/常熟台 射陽台 編輯/李國政)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