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也「好玩」

來自香港的小學生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內合照留念。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攝來自香港的小學生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內合照留念。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攝
陝西西安鹹陽國際機場T5航站樓出發大廳內,乘客與肉夾饃造型的吉祥物合照。新華社記者 邵瑞攝陝西西安鹹陽國際機場T5航站樓出發大廳內,乘客與肉夾饃造型的吉祥物合照。新華社記者 邵瑞攝
四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航站樓里的蓋碗茶藝術裝置。劉婷攝(人民圖片)四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航站樓里的蓋碗茶藝術裝置。劉婷攝(人民圖片)

近日,全球首個設置在機場內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館——西岸機場博物館,開館迎客,吸引許多人去陝西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看「國寶」。

品嚐美食、購物、拍照、看展……越來越多的機場正通過融合消費場景、文化場景,為人們提供日益豐富的體驗。機場已不僅是旅途的起點或終點,其本身也成為旅遊目的地。

在地特色「更好逛」

「老舍茶館」的杏仁豆腐牛乳茶、「美珍香」的芝士肉鬆吐司、「陽陽中國飯」的蝦肉燒麥,是社交平台上熱度很高的「大興機場三件套」,前兩樣還是北京市內買不著的「機場限定款」,蝦肉燒麥也與市內店同質同價。

目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口岸商舖已超過500家,品類豐富,不僅包含眾多歷史悠久的中華老字號,也有時尚現代的文創潮玩,可以滿足不同旅客的需求。據瞭解,該機場商業全業態實現100%同城同質同價、餐飲店面100%明廚亮灶。此外,還推出「興先送」,為旅客提供30分鐘送達登機口的商品配送及快遞到家、到店提取等服務。正因此,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被網民戲稱為「大興大型購物中心」,非常「值得一逛」。事實上,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從投運起便是一個「熱門景點」,2019年9月正式投運後的國慶假期,共迎接超50萬人次的「打卡遊客」。僅10月3日當天,遊客數量就超過10萬人次,是出行旅客的23倍。

越來越多的機場變得「更好逛」且獨具在地特色,網民紛紛在社交平台分享攻略。例如,鮮花是春城昆明的特產,昆明長水機場的航站樓里常年設有鮮花攤,有時還會開設雲南咖啡豆、天麻等的展銷。此外,也有網民將「上山喝茶」的滇紅拿鐵、「靖晨園」的餌絲、「大益茶庭」的玫瑰普洱冰淇淋列為長水機場「必打卡三件套」,「很有雲南特色」。再如,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里「翠華express」的菠蘿包和「光明鴿」的乳鴿組成的「廣式兩件套」,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里的特色鮮啤、文創、啤酒冰淇淋等,被不少遊客列入到訪當地後的「必購清單」。

服務展現「國際範」

近日,國際機場協會公佈2024年度全球機場服務質量評估結果。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等均有斬獲。其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榮獲2500萬—4000萬吞吐量最佳機場獎、亞太地區最便捷機場、亞太地區最令人愉悅機場、亞太地區最潔淨機場等6項大獎,也是連續第五年獲最佳機場獎。

據介紹,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在國內全流程無紙化出行的基礎上,升級推出國際無紙化服務,旅客出行時間平均節約15—30分鐘;升級易安檢服務,落實安檢新技術標準應用,開通兩條「易安檢」專用通道,日均過檢300—400人,安檢效率顯著提高;懷興城際鐵路啟用,廊坊北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最快15分鐘可到達,京津冀區域路網結構更加完善。此外,為便利境外來華旅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上線了Wi-Fi登錄護照認證方式,投用北京服務(機場服務點),規劃7大功能專區,一站式解決外籍旅客問詢、購票、租車、通訊等多樣化需求。

唐先生供職於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經常需乘飛機前往全國各地,如果搭乘早班機,他習慣於前一天晚上抵達機場。「安檢前的公共區域里,有24小時營業的餐廳,候機區里還設有過夜休息區,有的是皮沙發,有的是可平躺座椅。」唐先生介紹,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里的這些設施都非常便利旅客休息,「很人性化」。

這樣的佈置對於樂於嘗試「特種兵式旅遊」的年輕遊客而言,更具吸引力。2024年暑期,大學生小秦結束在海南三亞的旅行後,乘飛機抵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時已是深夜。為了節省開支,他沒有去住酒店,而是選擇在過夜休息區休息一晚。「整個環境讓我感覺很安全、舒適,這是一次獨特的體驗。」小秦說。

「空中門戶」成「名片」

機場被稱為一座城市的「空中門戶」。為了讓遠道而來的旅客留下對當地美好的「第一印象」,許多機場在空間打造、內容佈置上不斷創新。

2月底,「博物館里讀中國」主題聯展活動在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開啟,該展覽涵蓋歷史文化、革命紀念、人文藝術、自然科技、民族民俗、考古成果等多種題材,全面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青島機場集團文旅公司文旅促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主題聯展場地設在航站樓國內到達區域,旨在充分發揮機場「城市窗口」的作用,為旅客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提升旅客出行體驗。未來,青島機場也將積極探索開發航站樓人文景觀,用好「航空+」新名片,將機場打造成集交通樞紐和文化體驗於一體的城市口岸。

在機場里推出主題展覽,已成為機場「跨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博物館擴大服務半徑的有效途徑,能讓旅客在旅途中發現身邊的文化之美。例如,由首都博物館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聯合舉辦的「北京中軸線——璀璨文脈 輝煌中軸」展覽,在航站樓五層免費面向公眾開放。由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與中國國家博物館聯手打造的「文化中國」長廊已多次「上新」,《燕京八景圖卷》《黃山秋色圖軸》等山水畫佳作,為來往旅客呈現一場場視覺盛宴,也成為北京為旅客送上的文化「見面禮」。

2024年底,無錫碩放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跨入「千萬級」機場行列。消息一經發佈,許多旅客「曬」出關於該機場的回憶:第一次到江蘇旅遊的行程就是從這裏開始、曾騎單車去機場候機廳乘涼、在這裏喝「茶顏悅色」……對無錫而言,這一「空中門戶」將成為充分展示城市對外交流形象的新「名片」。(本報記者 尹婕)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3月17日 第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