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內褲質量風波背後:浪莎「輕資產」貼牌的品控隱憂
經央視3·15晚會曝光行業亂象後,浪莎股份陷入品牌信任危機。
資本市場迅速作出反應:3月17日、18日連續兩個交易日,浪莎股份(600137.SH)開盤下跌。其中,17日開盤股價跌幅超3%,截至3月18日收盤,該股報收15.65元/股,跌幅1.2%。
引發此次風波的核心在於晚會披露的「一次性內褲徒手製作不滅菌」亂象。涉事代工廠生產過的產品包含有「初醫生」一次性內衣、「貝姿妍」一次性內褲和「浪莎」一次性內褲。曝光後至今,浪莎在多個購物平台的「一次性內褲」一直顯示無相關商品。
面對突發輿情,上交所向浪莎股份緊急發監管函,要求公司核實說明相關事宜,及時回應市場質疑及投資者關切。
對此,浪莎股份回覆稱,從未與河南健芝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芝初」)建立任何形式的業務合作、品牌授權或產品生產關係。
儘管浪莎快速發佈了澄清,而在此事件背後,其高度依賴代工的模式及該模式帶來的品控壓力,仍為其帶來爭議。
貼牌產量超八成
資料顯示,浪莎成立於1995年,早期依靠襪子產品起家,「做世界襪王」作為其目標一直掛在浪莎集團官網上。後來,浪莎又開拓了內衣、男裝、童裝、鞋、家居服、家紡等多個品類。2007年借殼上市時,浪莎集團並未將支柱業務襪業裝入上市公司「浪莎股份」,後者的業務主要為研發、生產和經營各種保暖內衣、時尚內衣、短褲、文胸等針織服務,以及外貿服裝的貼牌加工。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浪莎股份年報時發現,該公司於2011年起提出要「從由生產經營型企業向品牌經營型企業轉型升級」,並於2016年明確提出了公司的「生產經營模式」。
浪莎股份表示,公司採取自主生產和自主設計、生產外包供應鏈管理經營(以下簡稱「OEM」)兩種模式,其中OEM是指公司將所需要的產品委託給其他合作廠商按照公司製定的生產標準、款式要求進行生產加工,公司對其生產過程進行跟蹤,並對最終產品的質量把關驗收,最後將產品通過本公司的銷售渠道進行銷售。
服裝行業分析師馬崗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浪莎股份的OEM模式就是常說的「貼牌」模式。委託生產模式,通常設計、原料和工藝都由品牌方負責,生產方只負責生產,相當於只包工不包料。與委託生產模式有所不同,貼牌模式下,品牌方需要提供設計,代工廠按要求生產並貼牌,貼牌模式下的生產方不僅包工還得包料。「對服裝行業來說,早期採取委託生產模式的較多,隨著產業的成熟,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貼牌。」
梳理浪莎股份曆年年報可知,該公司的生產以貼牌代工模式為主,自產為輔。數據顯示,2016年-2023年,除2018年、2019年,浪莎股份的貼牌代工產量佔比均超八成,2023年甚至超過了85%。以2023年為例,浪莎股份貼牌代工生產的短褲佔比為91.16%、內衣佔比為84.2%。同年浪莎股份的短褲、內衣的營收分別為2.01億元、1.11億元,分別佔到了總營收的51.8%、28.6%。

浪莎股份在此前的採訪中提及,公司對貼牌產品有自主定價權,承擔主要責任,擁有運營權。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發現,自2018年線上渠道營收佔比超過線下渠道後,線上渠道的營收佔比逐年提升,到2023年,線上渠道的營收佔比已達72.01%。

馬崗指出,側重線上渠道會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管理難度也相對較低。但對消費者來說不是很友好,畢竟衣服這類產品,線下的體驗很重要。
貼牌背後的品控:多次因質量問題被點名
與渠道的選擇原因相似,浪莎股份採取貼牌模式則是為了「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充分利用和整合社會存量資源。」
馬崗表示,越成熟的產業,分工越細,貼牌是產業成熟的一個標誌。很多大品牌、大企業也採用貼牌模式,這不僅有利於企業保持靈活性,也可讓中小企業迅速打造品牌。但需要注意的是,貼牌模式的管理標準執行很重要。如果品牌對貼牌代工管理比較鬆散,對驗收環節不重視,就會出現質量問題。
對此,時尚產業獨立分析師、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也指出,貼牌模式如果管理不到位,就會導致一些無序化現象的產生。在自身渠道沒有打好基礎的情況下,採取貼牌模式對企業而言無異於「殺雞取卵」,品質管控等方面的不可控將會消磨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長期持續下去品牌力將受損。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今年3·15晚會間接點名之前,浪莎就因質量問題多次上「黑榜」。2025年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通報的2024年空氣淨化器等26種網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中,浪莎家居服因產品纖維含量不合格上榜。2023年,浪莎內衣也多次被抽檢質量不合格。
馬崗指出,如果企業只管賺錢不把控質量的話,會因此丟失大量消費者。做品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但是毀掉一個品牌卻很簡單。之前多次翻車的某品牌就已品嚐此中「苦果」,如今只能花大價錢重塑品牌力。
合作代工廠變動大,「與加盟商需求相關」
浪莎股份在此前的公告中否認了與健芝初的合作關係。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浪莎股份在去年11月披露的近年合作的前十大代工廠中,也未見健芝初的身影。

據披露,浪莎股份近年來合作的前十大代工廠主要分佈於廣東、浙江等省份,且存在合作代工廠變動相對較大、採購較為分散的特點。對此,浪莎股份表示,主要是因為公司銷售模式以加盟店經銷為主,採購與加盟經銷客戶銷售需求直接相關,因此主要供應商變動相對較大。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浪莎股份與前十大供應商的交易金額共計3652.63萬元,其中與第一大供應商普寧市彙騰製衣有限公司的交易金額為908.2萬元(不含稅),與第十大供應商溫州澳傑雅服飾有限公司的交易金額為201.74萬元(不含稅)。

浪莎股份的線下銷售渠道中超九成門店為經銷商加盟店,其自營門店只有2家。在浪莎公佈的內衣經銷商加盟政策中,浪莎將加盟商分為專賣店、地市級代理商、省級代理商三個等級,其中加盟保證金分別要求1萬元、10萬元、20萬元,首批貨款分別為10萬元、不低於50萬元、不低於200萬元。
從同為上市公司的愛慕股份旗下品牌的加盟保證金來看,浪莎的內衣經銷商加盟保證金費用要求在行業中屬於相對正常的水平。據公開信息,愛慕系品牌的加盟保證金按照終端數量收取3萬元-10萬元不等,乎兮及愛美麗的加盟保證金按照終端數量收取1萬元-5萬元不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真真 編輯 陳莉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