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時代的鼓點篤定前行

春來萬物生,勝日啟新程。

在最美的人間三月天里,嶺南數字創意大廈新基建高質量發展大會今天(3月28日)在廣州羊城創意產業園召開,發出廣東進一步探索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強烈信號,宣示廣東發展數字創意產業的優勢所在、力量所指,為廣東高質量發展固基,為建設更高水平的文化強省夯土。

從春天出發,擔起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改革使命,向著下一個勝利的春天步步邁進,必須時不我待。

把夢想點亮,扛起廣東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任務,朝著產業發展的製高點一往無前,必定天高地闊。

(一)

「道路」在中外文化語境中內涵豐富,被賦予了許多超越其本義的內涵和外延。

「自古華山一條路」,凸顯進路艱險;「路漫漫其修遠兮」,意指道阻且長;「條條大路通羅馬」,昭示殊途同歸。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改革號角。從「媒體融合」概念的提出,到深度融合,再到系統性變革,媒體融合發展新程再啟。從中央媒體到地方媒體,從行業性媒體到大眾化媒體,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各顯神通。

變革之路,不止一條。以地市級媒體機構整合為代表的「行政整合」,以數字化轉型為核心的「技術驅動」,以改革體制機制為重點的「管理創新」,以拓展「上下遊」「左右岸」為內容的「多元開拓」……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百花園」中,千種花開,萬般綻放。

凱風自南,其命維新。領風氣之先的嶺南,探索出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不同路徑。南方報業的「兩端一雲」建設、珠海傳媒集團的報台融合創新……

作為已有68載歷史積澱的嶺南文化大報,羊城晚報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圍繞媒體、文化、產業、數據四個戰略板塊推進,形成了清晰可見的「媒體+」模式。在這個戰略圖譜中,媒體是根基,文化是靈魂,產業是載體,數據是平台。媒體、文化、產業、數據四者互相依託、相互賦能,物理融合產生化學反應,聚力打造國內一流的新型文化傳播媒體集團。

嶺南數字創意大廈的「崛起」,極大豐富了羊城晚報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內涵和外延——

這裏將成為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試驗田。深化「傳媒+產業」驅動,聚焦文化與科技融合,嶺南數字創意大廈是媒體融合與產業融合的新探索。嶺南文化大數據中心、嶺南文化大模型的技術底座,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技術驅動,更多新型文化業態的彙聚,將賦能「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為媒體改革發展注入新動能。

這裏將建成「豎起來」的文化創意產業園。首批簽約嶺南數字創意大廈的十餘家戰略合作企業,集中在機器人研發、大數據、元宇宙、人工智能等領域,它們普遍是創新型、高成長性企業。未來,這裏將吸引更多具有垂直優勢和輻射能力的頭部企業入駐,帶動業態升級,為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拓展新空間。

這裏將成為「年輕態」的人才彙聚高地。嶺南數字創意大廈致力於提供文化產業創投基金支持、政策信息諮詢、稅收減免引導、人才公寓供應等多元服務,用優秀企業、優質服務、優美環境招才引才,並辦好人才公寓、創業工坊、演藝劇場,為文化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新舞台。

這裏將建立嶺南文化傳承發展的實驗室。立足嶺南大地、鐫刻文化基因,嶺南數字創意大廈致力推動嶺南文化的數字化保存、智能化解析和產業化應用,為嶺南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增添新活力。

文化燈塔,創業福地。「豎起來」的文化創意產業園,未來可期。

(二)

大勢如潮,大勢所趨。

今年的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吹響了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催征號角。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出征鼓已經擂響,競速賽已經開啟。

於時間的刻度中走來,數字創意產業登上了時代舞台。從開年火爆全網的DeepSeek,到亮相央視春晚舞台的宇樹機器人,再到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名詞「具身智能」、閃耀在兩會現場的機器人「記者」,以人工智能、機器人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亮眼「出圈」,以5G、雲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新基建異軍突起。數字創意產業依託顛覆性技術、創新思維,站到了時代的潮頭上。

發展數字創意產業,廣東優勢明顯。

這裏戰略機遇明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重大國家戰略,大灣區「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柱蠆式、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的定位,驅動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快彙聚。地處大灣區的廣東,產業規模大、體系全,擁有製造業全部31個大的門類,集聚了9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一體發展,為發展數字創意產業提供了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這裏文化基礎深厚。從享譽全國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到蜚聲海內外的粵劇、潮劇,嶺南文化源遠流長。從建成廣州國家版本館、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等文化地標,到編纂出版《嶺南文庫》《嶺南文化辭典》,嶺南文化在新時代大放異彩。深厚的文化底蘊,厚重的文化傳承,多元的文化精神,為發展數字創意產業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資源。

這裏市場活力強勁。市場舞台有多麼廣大,產業前景就有多麼廣闊。廣東有超過1.27億常住人口和1.5億實時在粵人口,既提供了最充沛的人力資源、文化英才,又提供了最具吸引力和消費能力的廣闊市場。市場活力強勁,解決了產業發展的「後顧之憂」,為發展數字創意產業提供了旺盛的文化消費需求。

這裏科創實力強大。廣東岸域創新能力連續八年排名全國第一,廣東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穩居全國首位。科技基礎雄厚,創新實力強大,能夠點燃「天才之火」,閃現「創意之光」,為發展數字創意產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這裏開放優勢明顯。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到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兩個重要窗口」、共建「一帶一路」的橋頭堡,從「十三行」到廣交會,從「三來一補」起步到外貿「新三樣」走俏,廣東的開放基因延續千年,一以貫之。開放優勢厚植了多元交流、中西交彙、古今交融的文化條件,為發展數字創意產業提供了「文化出海」機遇。

天下英雄,時勢造就。廣東「五大優勢」加持,數字創意產業領域的「單項冠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將越來越多地活躍在經濟舞台中央。

(三)

文化傳承的密碼,始終藏在創新之中。

當珠江潮湧激盪起文化創新的浪濤,一場以數字創意為引擎的更高水平的文化強省建設,正在演繹著新時代的文化進化方法論。

它以政策支撐為基石——

創新需要土壤,政策是最厚重的養分。從《廣東省培育數字創意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到2023年更新的升級版,廣東持續完善動漫遊戲、影視生產、創意設計、現代演藝等重點行業政策體系,加大扶持力度,優化審批備案流程,為企業發展提供更有利的條件和空間。2023年,全省數字創意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已達6233.38億元,提前兩年完成「突破6200億元」的目標;近5年年均增速達10.37%,增加值增速為16.1%,位居全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首位,政策效應可見一斑。

它以產業集群為橋樑——

網易遊戲的代碼與酷狗音樂的旋律交織,三七互娛的IP和詩悅網絡的創意迭代,奏響科韻路上獨特的產業交響。這條短短11公里的道路,沿線彙聚了近150家數字遊戲、VR、軟件研發等企業,創造了千億元產值的產業生態,再次印證了「獨木不成林」的生態智慧。支持培育產業生態集群,就是要吸引更多優質文化企業和科技企業,構建以頭部企業為引領、上下遊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推動數字創意產業提檔升級,最終彙聚成奔湧向前的文化產業洪流。

它以文化挖掘為內核——

遊戲《黑神話:悟空》電影《哪吒 2》的爆火說明,數字科技與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文化創新的重要形式。從醒獅到粵劇、從廣彩到廣繡,廣東用數字技術激活文化基因,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越來越多文化IP「火出圈」。嶺南文化大數據中心、嶺南文化大模型的建設,亦將推動文物古蹟、典籍版本、非遺民俗等文化資源數字化轉化,建立起嶺南文化IP系統轉化開發體系,讓文化價值和經濟效益相互賦能。

它以人才集聚為動能——

數字創意產業,最稀缺的是創意,最寶貴的是人才。人才,始終是廣東文化產業最旺盛的生命力。如今,搭乘「百萬英才彙南粵」行動計劃的東風,廣東創新實施「廣東特支計劃」等人才計劃,吸引全球各地的文化英才紛至遝來,進一步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在這片「熱土」上,創新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大展身手,一大批有文化、善創意、懂產業的復合型人才脫穎而出,為數字創意產業的創新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它以技術攻關為利刃——

作為科技強省,廣東數字創意產業的另一大優勢在於技術迭代。從工業設計賦能智能製造,到超高清影片技術領跑全球,再到人形機器人探索文化新場景,廣東搶抓機遇,在人工智能賦能文化建設這個賽道上跑出「加速度」。當詠聲動漫讓虛擬店長在咖啡館調製「元宇宙」咖啡,當騰訊與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聯合打造「數字故宮」「雲遊敦煌」等多個爆款,「人工智能+文化」不僅提升了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水平,更開闢了新的文化消費場景和商業模式。

大潮澎湃,奔流不息。更深層次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廣東以創新為墨、技術為筆,在產業進階的畫捲上勾勒出「數字灣區」的建設圖景、文化強省的未來範式。而一切,只是剛剛開始。

(四)

一朝宏圖展,萬象彙於此。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踏著時代的鼓點篤定前行,用好「五大優勢」、落實「五項舉措」,乘風破浪、乘勢而上,嶺南數字創意大廈勢必成為數字創意產業的「百花園」,廣東勢必迎來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更為璀璨的春天。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文 | 董柳 李妹妍 林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