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武漢數字「練功記」

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武漢召開,600多位海內外嘉賓來武漢「取經」,觀摩我國教育數字化成果。而在武漢高校中,有一群留學生已乘著數智變革的「東風」,修煉著「數字化武功」。
練「直播功夫」,90天掙了1萬多元

來自南非的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留學生文信傑(左)在練習直播。
5月14日上午,在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觀摩點之一、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的社交電商產業學院,南非留學生Mandlenkosi Vimbelo(中文名文信傑)對著鏡頭,自信地介紹著一款毛絨玩具。他流利的表達、大方的神態,極具感染力。
從2024年5月來到武漢,不到一年,他已熟練掌握直播帶貨的流程和技巧,對著鏡頭就可以侃侃而談。
文信傑是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絲路電商工坊(南非)」的首批學員,來中國實地學習跨境電商技能,一年時間里有3個月在學校學習,9個月到企業實習。他學了「跨境電商基礎」「跨境視覺營銷設計」等課程。
他還到一家跨境電商企業實習,在企業的幫助下,在一家跨境電商平台「takealot」開了屬於自己的小店,向南非銷售電子產品和電子工具,90天他就掙了3萬多南非蘭特(折合人民幣14000多元)。
文信傑即將回到南非,他表示,跨境電商在南非剛剛興起,他會將在中國學到的知識和技術帶回國,並通過跨境電商項目的推進,加深中國和南非的合作。
練「耐火功夫」,仿真研發冶金高溫耐火材料

來自科特迪瓦的武漢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童洲(右)和中國同學在實驗室。
5月14日,在武漢科技大學的一間材料實驗室里,Toure Djibril(中文名童洲)穿著實驗服,正盯著儀器看實驗參數。今年28歲的童洲來自科特迪瓦,他是武漢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二的學生,主要研究冶金時使用的高溫耐火材料。
童洲介紹,許多耐火材料需要在16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條件下測試,這需要實驗室具有極高的檢測條件,對於成本、安全性都是挑戰,自己因此常常有顧慮。但仿真模擬技術的學習打消了他的顧慮。武漢科技大學打造了耐火材料智能砌築機器人平台、耐火材料基因庫等,用數字化工具整合了學校多年的實驗數據。學生只需在電腦上輸入一些參數,經過計算機模擬,就能很快得出相應的實驗結果。
童洲說,仿真模擬幫助他在實際操作前篩選掉不合適的參數組合,極大提高了實驗效率。
在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童洲提到的「耐火材料智能砌築機器人平台」也亮相高等教育現場觀摩點。「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在武漢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許多事情都變得更方便了。我可以用數字技術查找文獻,可以用軟件模擬實驗,這對我的學習成績提升有很大的幫助。」童洲說。
練「程序功夫」,開發網站讓留學生生活更便捷

來自孟加拉國的武漢工程大學留學生莫協。
來自孟加拉國的留學生Alam Morshed(中文名莫協),就讀於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來武漢工程大學求學之前,莫協曾在英國、羅馬尼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擔任過程序員,這些實踐經歷讓他對多種編程語言和編程工作流程很熟悉。
相比而言,莫協覺得在武漢求學有更好的創新生態和開發氛圍,有很多適合做開發的生活場景。他說,武漢的數字教育具有良好基礎,在武漢的求學經歷夯實了他的專業能力,拓展了他的視野。
在武漢求學期間,莫協注意到留學生們在日常事務辦理流程方面存在諸多困惑,於是利用業餘時間開發了一個留學生互助網站(HI WIT)。他的這個網站整合了校園各類信息,從簽證辦理流程、課程註冊指南到校園設施使用說明等一應俱全,為留學生們提供了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
「對於留學生來說,宿舍也是重要的學習和生活場所,良好的住宿環境非常重要。」莫協說。作為寢室長,為了更好地管理寢室事務,他開發了一款專門用於寢室管理的小程序。通過這個小程序,可以方便地進行衛生檢查記錄、報修申請。莫協還曾在學校圖書室擔任管理員,他同樣利用自己開發的小程序優化了圖書借閱流程。他說,這些都算是數字教育範疇的服務和產品了,他希望在武漢能開發出更多這樣的應用。
學校師生對莫協讚不絕口:「他將所學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數字化工作經驗應用於學院管理,為大家的生活帶來便利,提升了校園生活質量。」
眼下,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正在武漢召開,莫協每天都通過新聞報導關注會議情況,他相信武漢的數字教育生態會更好,他們在這裏會有更多的收穫。
練「地質功夫」,在教室就能看遍岩石標本

來自緬甸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士研究生美恩蕾。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學專業博士研究生Eipyaephyo(中文名美恩蕾)今年32歲,來自緬甸。
來中國學習的這兩年,美恩蕾發現學校教學有許多創新的方式。學習地球物質科學課程時,她會在智慧課程操作平台學習,這樣可以清楚地瞭解自己的知識點掌握情況、學習成績以及薄弱點。她也經常在AI研習室進行討論,提升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水平。而利用課程的虛擬資源,她能觀察岩石標本的礦物組成、手標本結構和露頭構造特徵,在沉浸式學習中提升了岩礦分析能力。
美恩蕾給長江日報記者演示手機上的「智學地大」應用程序,登錄進去後,通過課程知識圖譜的知識點,便可觀察系統推送的「火成岩」虛擬標本,觀察岩石的顏色、結構、構造、礦物成分,按照AI規劃的路徑來進行預習。
美恩蕾說:「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正在武漢舉行,數字技術與教育融合,已經成為國際趨勢。我們在中國學習,不僅是數字技術的受益者,未來也會成為數字教育的推廣者。」
(長江日報記者陳曉彤 汪洋 覃柳瑋 通訊員鄒永順 楊晨晨 姚一琳 高雅)
【編輯:王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