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獨立經營管理!淘寶天貓集團將怎麼調整?有什麼意義?

天貓、淘寶電商品牌促銷宣傳海報 視覺中國 資料圖

繼去年淘寶和天貓全面融合後,阿里電商業務再次迎來調整,戴珊任CEO的淘寶天貓集團在6大集團中率先完成組織設計。

4月14日,澎湃新聞記者獲悉,隨著客服、技術、人力、財務等原阿里巴巴集團中台團隊整體或部分劃入,淘寶天貓集團具備人財事完整獨立建製,實現淘寶天貓商業集團的全面獨立經營管理。

就在兩週前,阿里巴巴開啟“最重要組織變革”,形成1+6+N全新架構,宣佈將設立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

淘寶與天貓從兩套不同的平台機制到全面融合,再到如今在行業運營端設置三大行業發展部,這樣的調整有何意義?

哪些部門調整了?邏輯是什麼?

從淘寶天貓商業集團官宣調整信息來看,在用戶端,首頁、搜索、直播三大用戶產品不變;在行業運營端,繼續按照行業消費特點、用戶需求場景分類管理、分類運營,成立三大行業發展部,分別由七公(汪海)、奧文(劉鵬)和一漫(劉一曼)負責,向CEO戴珊彙報。原產業運營中心負責人吹雪因個人原因即將離職。有內部人士稱,在2022年,吹雪已經向集團領導層表達了此意。

“設立三大行業部門可以更好地實現業務聚焦和資源優化,將相近的業務歸為同一個部門,可以更加集中資源和力量,提高業務效率和競爭力。另外,也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談及淘寶天貓商業集團的此次組織調整,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關注不同行業的發展和需求,三大行業部門可以更好地把握行業發展趨勢,並推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服務,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

行業發展一部由七公負責,聚合覆蓋全國產業帶的多元供給能力,包括淘寶服飾、潮玩、寵物、企服等行業,凸顯非標及特色商品,以豐富供給為特點。

行業發展二部由奧文負責,融合平台作為海內外品牌主陣地優勢,包括消電、天貓服飾、家裝家居、美妝、運動戶外等行業,天貓國際、天貓奢品等業務,以品牌喜愛度為消費者決策主因。

行業發展三部由一漫負責,包括淘鮮達、天貓超市、淘菜菜等業務及食品生鮮行業,提供明日達、半日達、小時達等多種履約服務,以日常購物需求和時效為消費決策主因。

此次組織調整沒有像以往一樣發佈全員信,內部人士透露,戴珊更強調“先踏實把事情做好”。三大行業部門也還未取名,戴珊希望以此鼓勵部門一號位發揮創造性、帶領團隊開拓業務空間。

在該消息官宣前,已有媒體報導,淘寶天貓商業集團將產業運營中心拆分為三個行業發展部。但從上述官宣信息來看,這次調整併非簡單將吹雪此前負責的部門分拆,而是整個淘寶天貓內部調整。也有媒體指出,淘寶天貓的三個行業發展部,不再冠以淘寶、天貓的名字,相比之前兩大品牌各自獨立、行業合併運營的做法,這次調整相當於讓兩大品牌更獨立運營。

據悉,在阿里形成1+6+N架構之前,阿里電商最核心的淘寶和天貓兩大業務在2022年宣佈後台實現全面融合,當時阿里在堅持淘寶、天貓雙品牌運營的基礎上,設立產業運營及發展中心、平台策略中心、用戶運營及發展中心。而在去年這次調整之前,淘寶和天貓兩個業務雖共用淘寶這一個App,但是有兩套不同的平台機制。淘寶以中小商家和多元化長尾供給為主,天貓則以服務品牌商家為主。

對於阿里形成1+6+N架構,是否意味著淘寶天貓商業集團要獨立面對外部的商業環境,洪勇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分拆並不意味著淘寶天貓將完全獨立面對外部競爭環境。在未來,淘寶天貓仍將與其他業務單元一起,共同面對來自全球市場的挑戰。”

主體公司是否變更?

關於阿里形成1+6+N架構後,淘寶天貓商業集團的運營主體具體為哪家公司,是否有變化?截至澎湃記者發稿,阿里方面未予置評。

澎湃新聞記者查詢了淘寶APP軟件許可使用協議,用戶簽約協議方為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而天貓APP的隱私權政策顯示,天貓服務的提供者為浙江天貓網絡有限公司、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註冊資本69121萬美元,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註冊資本11474萬美元,法定代表人均為戴珊,浙江天貓網絡有限公司則成立於2011年,註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楊光。另據天眼查APP顯示,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均由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100%持股。

阿里曾表示,組織調整後,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但在3月30日的阿里巴巴電話會上,阿里首席財務官徐宏在回應哪個業務板塊會先獨立上市時又指出,在所有的業務板塊和業務公司里,除了現在淘寶天貓商業集團之外,其他所有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都會形成可獨立融資和分拆,包括尋找獨立上市主體,阿里認為整個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未來所有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當他們都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主體後,我們會準備好一個上一個。在它們上市後,會進一步評估他們對整個阿里集團的重要性,來決定是不是保持控製,還是可以放棄控製。”徐宏說。

2月23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公佈2023財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22年第四季度)業績,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至2477.56億元,市場預期2451.83億元;經調整EBITA(息稅前利潤)同比增長16%至520.48億元,非公認會計準則淨利潤為499.32億元,同比增長12%,均好於市場預期。非公認會計準則下,攤薄每股美國存托股收益為19.26元,攤薄每股收益為2.41元,均同比增長14%。

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季度,淘特、淘菜菜、餓了麼、盒馬等業務實現了虧損同比顯著收窄,優酷已連續七個季度虧損同比收窄,但淘寶和天貓的線上實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錄得單位數下降。

阿里在財報中解釋,淘寶和天貓的線上實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錄得單位數下降,主要是由於消費需求減少、競爭持續,以及因新冠疫情導致12月供應鏈和物流受到影響。GMV下降主要由於服飾品類需求疲軟所致,部分被保健品、寵物護理和生鮮產品的加速增長,以及消費電子品類的降幅收窄所抵消。

截至去年12月31日,在淘寶和天貓消費超過人民幣10000元的消費者數維持在約1.24億,並有98%的留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