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數字中國發展報告》|中央財大陳端:強化引領以評促建深化協同放大動能丨封面天天見

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

23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我國數字基礎設施規模能級大幅提升。2023年,數字中國發展工作將進一步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

《報告》透露了哪些信息,展望2023年數字中國發展工作,又可能蘊藏哪些機遇和挑戰。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從三個維度對《報告》進行瞭解讀。

以評促建:

《數字中國整體佈局規劃》綱舉目張的量化呈現

她指出,《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從整體框架上看,與《數字中國整體佈局規劃》里提到的要點保持了高度一致。

《規劃》明確,建設數字中國按照“2522”整體框架進行佈局,《報告》中則圍繞這些要點在數據上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呈現,“成效”框架涵蓋了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體系、數字經濟、數字政務、數字文化、數字社會、數字治理、數字生態文明、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數字安全保障體系、數字領域國際合作等,結構全面,數據維度豐富,年度之間的數據對比為數字中國建設的動態監測和效果呈現提供了寶貴資料參考,相關數據在31個省級行政區之間的橫向對比也形成對地方的一種監督和激勵;

深化協同:

東中西部在新基建支撐之下釋放新動能

陳端提到,過去東中西部地區的產業轉移是以“梯度發展”為主要特色,數字中國整體戰略佈局與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制度構建雙線並行,以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為紐帶,東中西部有望形成基於產業資源稟賦優勢互補的實時協同,在階段性的投資拉動效應之下,通過東中西部深化協同短時間內讓數字動能有一個相對集中釋放期,這對於對衝當前經濟增速下滑有積極作用。

結構嬗變:

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升級

數字中國建設是一張藍圖一盤大棋,但技術引擎和產業重心的階段性差異客觀存在。今年以來,通用人工智能和AIGC成為熱議話題,也成為驅動下一輪生產力革命的關鍵因素。應該說,AI引發的這場技術革命與移動互聯時代的模式革命有本質的區別,後者主要是對商業模式和商業生態的重構,而前者影響則更深遠,在結構化整體關照之外,需要特別關注AI革命在供給側和需求側促發的新特徵。

AI大量替代人工已經是沒有懸念的未來,在這樣一個關鍵窗口期,處理不好可能是大規模的失業潮,如果能夠擅加引導,以一些領域的技術升級、產業升級帶動新需求和新業態,或許會實現新一輪發展動能轉換。

製造業的智能化自動化是更明顯的趨勢,而服務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則可能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和增量空間,未來可能有大量的數字人以新型交互界面中進行場景化個性化服務,同時也意味著更多普通人可以從繁瑣的一二三產業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擁有更多休閑時間,在這些時間平台上有著新型休閑娛樂服務業創新的巨大空間。

她認為,自然人及其數字分身之間的社交互動、場景化價值眾創如果引導得當,既可以體現為個體休閑娛樂,也可以體現為群體的新型價值共創。凡能以不同形式、手段和途徑在不同維度滿足人生產生活需求的創新,都可以是新型價值的源泉,而新價值的創造過程則是新動能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