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2023:vivo展示5G NTN衛星通信樣機 未來或實現語音通訊
疫情之後MWC2023如期在上海舉辦,儘管規模不及幾年前,但整體還是向好的態勢。本次展會雖然沒有產品發佈,但我們還是發現了不少未來消費領域中的前端技術。尤其是這張照片,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
這張圖是在MWC期間電信展台拍攝的,前面是vivo X90 Pro+手機,而後面則是天通衛星+5G智能手持機。這兩款手機擺在一起目標只有一個讓手機直連衛星。
可以看到,後面的手持機不僅厚重一根長長的天線,足以讓普通消費者避之不及。相比之下vivo X90 Pro+已經實現在天通衛星環境下5G NTN手機直連衛星空口上下行連接,並實現用衛星通信成功進行收發文字消息,功能、性能符合預期。在這樣的體積下還能支援與衛星連接,更接近消費者生活場景。
可能你會問了,國內華為國外Apple已經實現了手機與衛星的連通,為什麼vivo還在部署階段?vivo通信專家崔獻博士為我們解答了背後的故事。
在電信展台上展示的是以X90 Pro+為原型改造的vivo衛星通信樣機。它支援3GPP R17 NTN的雙向衛星通信,用射頻基帶一體化方案和內置天線,支援n255/n256雙頻段,相比於之前支援衛星通信的產品,其適配面更廣(可以適配Inmarsat海事/天通一號衛星系統)。可應用於手機直連衛星的各類場景(荒野、海洋、沙漠、森林等),讓用戶在沒有地面蜂窩網絡覆蓋的環境下,仍能與外界收發信息保持聯繫。
“3GPP R17 NTN”可能比不瞭解,其實這也是這款衛星通信樣機的關鍵。
作為3GPP標準協議製訂參與公司之一,vivo從2019年(Rel-16)就啟動了NTN項目研究工作,並搭建了完善的仿真平台用於NTN覆蓋、容量、可靠性、時延、定位、移動性等系統評估,2022年完成R17第三階段的功能性凍結,即完成系統設計。
隨著R17的凍結,讓更多5G系統增強功能逐步走向成熟,將5G持續擴展至全新終端、應用和商用部署。其中,就涵蓋了面向NTN(非地面網絡)的5G NR,包括面向CPE的衛星回傳通信和麵向手持設備的直接低數據速率服務以及支援eMTC(增強型機器類型通信)和NB-IoT運行的衛星通信。
行業內的頭部廠商包括vivo在內,都在積極研發和驗證相關的技術,為5G NTN的產品化做準備。有別於厚重的傳統衛星電話或行業終端,為了讓輕薄的消費類手機也能支援衛星通信功能並不斷完善,這需要各層面的創新,包括通信協議(上行增強、移動性增強等)、以及整機設計的基帶-射頻-天線-軟件等,vivo都已有投入研究。對用戶來說,將來在身處荒野、沙漠、深山、海洋等沒有地面蜂窩網絡覆蓋的環境時,仍然能用手機直連衛星,與外界通信保持聯繫。
有別於現在,NTN更開放未來前景更大
儘管“3GPP R17 NTN”仍處於部署階段,但國內外已經有推出相似技術的終端產品。據崔獻透露,3GPP R17 NTN有著很大的未來前景。目前可以實現終端與衛星之間的雙向文字消息業務,這可能和目前大家所看到的已商用終端業務類型相近,但未來基於5G NTN可能也會擴展支援語音通訊的能力甚至更多潛力,這是的其他相似技術所做不到的。
NTN技術另外一個優勢是沒有地域的限制。由於R17 NTN是公開協議標準,可搭載全球各個地區的智能終端,所以有著更高的兼容度方便互聯互通,無論是在國內還是身處海外,一旦商用落地基本上都能使用這項功能。
除此之外,3GPP R17 NTN在發射功率方面相比於之前的傳統方案也有著近10倍的降低具備功耗的優勢。
設計體積更小,支援多種衛星頻段
在設計方面vivo衛星通信樣機,基於5G(蜂窩)版本手機的內置衛星通信天線,在更小的手機空間內,支援了多種衛星通信頻段,解決了衛星通信頻段與其他頻段的干擾問題,並且針對手機在用戶場景下,優化了天線的關鍵參數,能適應晴天,雨天等多種天氣下通信,並且可與衛星相對在大角度範圍內實現通信。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隨著vivo衛星通信樣機的展示,並首次實現國內5G NTN手機直連衛星外場驗證成功並收發衛星短消息測試,搭載3GPP R17 NTN的終端設備趨於成熟。未來vivo將聯合產業鏈的夥伴,積極推動5G NTN的商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