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模型獲批開放後 已人手一個?專家:普及仍然不夠

英偉達深度學習解決方案技術專家梁瀟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通義千問、文心一言等國產大模型通過備案,國內人工智能行業隨之進入新階段。當中國造大模型向全社會開放,是否意味著大模型已實現普及?MaaS之風的興起,又是否意味著企業在使用大模型上可保持“拿來主義”?

“我們正在面臨一個全新的計算時代,全球各地的企業正在從通用計算轉型為加速計算和生成式AI。”近日,英偉達深度學習解決方案技術專家梁瀟在北京表示,大模型的普及仍然不夠,企業需要為特定的業務使用定製大模型。

對於大模型的推廣和應用,阿里雲、英偉達、百度、華為等互聯網科技公司均在算力市場進行佈局。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產品加生態才是企業的兩條腿。“領軍企業已針對AI領域研發了超級計算機,但並不是小公司都不用做了,不同的垂直賽道都可以有自己的應用。”

大模型技術推動數智商業時代到來,數字經濟正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在物理仿真軟件新星熙流數字創始人牟熙看來,企業數智化水平和企業家的創新變革,正逐漸成為核心競爭力。“在這場全球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變革中,如何抓住機會,尋找新的用戶需求和商業模式,是每個企業家思考的問題。”

談及如何讓企業和企業家增強AI思維,阿里雲產學研合作中心主任王佩傑表示,頭部企業可以為企業家搭建體系化的產學研交流平台,通過調研走訪以及思想碰撞等方式,讓企業管理者的認知與思維悄然發生改變,最終實現企業系統突圍和組織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