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觀點 | 智能座駕產業或在2035年形成全新格局 汽車遊戲座艙還有待發展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問界新M7發佈即爆火,小米汽車接近量產,BAT均在智能駕駛領域佈局,還有傳統主機廠和新造車企業深耕新品……智能網聯汽車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路徑?
10月12日,在2023年上海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發佈的《智能網聯趨勢洞察:用戶數字生活新展望》顯示,用戶對智能座駕的要求已從單純的交通工具邁向多維的出行體驗,從快速移動變為對舒適娛樂的追求。報告顯示,智能乘車體驗的評價標準主要包括互動性、智能性、開放度、智慧化程度,交通方式的變化,與空間和信息利用的變化會誕生未來主要的發展機會。
如今,圍繞智能座駕,主要集中於電氣化、自動駕駛、共享出行等關鍵詞。報告預測,未來,這三大核心賦能趨勢會先後依次顛覆行業的價值鏈。未來五年,仍然是電氣化和數智化不斷成熟落地的時期,即車必須先是電動的,然後才是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隨著電氣化和智能化促使自動駕駛技術在車載單元的利用,用戶或乘客才能通過平台享受即時出行服務。
車作為一種載體,未來會變成以用戶需求為核心賣點。報告預測,智能座駕產業將在2035年形成完全以用戶出行訴求為核心的全新產業格局。比如,需求匹配平台、個性化製造平台,相關工具載體的方式會由此發生轉變。
聚焦於智能座艙的本身,未來服務於用戶整個生命週期的出行機會會有三個重要的錨點。報告指出,車端導向、場景導向以及泛生態服務將成為智能座駕賽道入局者們機遇。例如,車端軟件訂閱,圍繞智能汽車打造的生態娛樂泛空間範疇,以及相關跨界合作或者品牌是已經顯現出的盈利點。
針對中國消費者,報告分析稱,習慣於接受個性化、安全便捷、流暢和創新的服務體驗,即流暢的輔助駕駛功能,自動跟車、變道,OTA升級等功能更暢銷。短期來看,支付、獲取服務等數字化工具和體驗,已能讓駕駛者可以分身完成其他工作。
時下,榮威、比亞迪、長安、長城等多個主機廠都推出了娛樂座艙、遊戲座艙、女性座艙等特色功能。但報告指出,這些特色座艙還需要基於柔性屏、高性能計算機、高性能芯片,甚至腦機接口等未來技術服務的能力,嵌合進用戶的使用場景,屆時才能給座艙場景帶來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