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季、紅布林今年均獲新融資,奢侈品電商平台創業機會幾何?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申俊涵 實習生 馮雪 北京報導

在經濟下行消費遇冷的大背景下,奢侈品電商平台卻依然受到資本的青睞。

今年8月16日,時尚奢品文化消費平台識季宣佈完成B+輪融資,由互聯網生活方式平台小紅書投資。2月,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紅布林也得到了B+輪的融資,投資方包括58同城等。而在此前,二手奢侈品領域還有胖虎、妃魚等平台獲得渶策資本、五嶽資本等的投資。

奢侈品電商消費市場的潛力有多大,為何奢侈品電商平台能夠持續獲得資本的青睞?與二手奢侈品平台相比,他們各自的優勢又是什麼?

21世紀經濟報導實習生馮雪根據公開資料整理21世紀經濟報導實習生馮雪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市場潛力巨大,識季探路奢侈品電商平台新解法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並且有著持續的消費增長潛力。普華永道在今年2月發佈的《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奢侈品市場洞察》報告顯示,隨著旅遊和社交活動逐漸步入正軌,全球奢侈品市場正穩步複蘇,預計至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以11%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速增至4447億美元。

其中,亞太地區已成為全球奢侈品市場的重要增長引擎,中國作為主要驅動力將持續釋放增長潛力,預計2025年中國奢侈品市場規模將達8160億人民幣,屆時將佔據約25%的全球奢侈品市場份額。

而在疫情之前,國內如此巨大的市場里卻有70%的奢侈品消費都是在海外發生。究其原因,識季創始人史習羽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核心原因在於國內奢侈品貨源要遠遠少於海外。奢侈品在國內專櫃款式豐富度低,但定價又遠高於國外。這就導致國內巨大的消費需求沒有一個合適的渠道可以滿足,追求時尚的消費者往往會在國外旅行時購買或者直接讓代購買心儀的款式。

在這樣的消費現狀下,看到新商機的史習羽在2017年正式創辦了奢侈品電商平台識季。而在此前,他已經在奢侈品行業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與資源。最早史習羽在LVMH集團擔任高層,於2012年成為主營奢侈品過季商品魅力惠的總裁,並把魅力惠打造成國內奢侈品閃購平台的領導者奢。2015年他將魅力惠戰略併購阿里巴巴後繼續在阿里集團負責過一段時間的奢侈品業務。

在奢侈品行業有著豐富洞察的史習羽,對以往奢侈品平台的痛點有著深刻理解。他們過往通常採用重資產模式囤貨,但消費者一直在追求當季最流行的新品,款式一旦過季就大幅折價。所以此前的奢侈品平台在無法提前判斷什麼款式的奢侈品好賣的情況下,只能採取保守策略進一些基本款和常規款,這也是國內許多奢侈品商家的通病——款式單一和老舊。如此一來,消費者想追求最新最尖的款式依舊只能在海外購買。

識季直擊痛點,選擇了更加輕資產的模式。即不再進貨囤積庫存,而是將國外百年奢侈品商場進行網上數字化運營,幾乎是打通了歐洲所有大型奢品百貨的貨源,做出了一個全庫存跨境網店。在識季平台,你可以看到歐洲各大專櫃最新的款式。

不僅是在款式上有獨到的優勢,識季更是打起“價格戰”,利用歐洲貿易渠道政策全額退增值稅,且和商場採取量大談價的方法將拿貨價壓在了一個很低的水平。即使平台定價仍然有價格優勢,利潤空間也是可觀的。這些源於歐洲各大城市權威商場的奢侈品在被送到買家手中時,還會被中檢等權威機構聯合質檢來“蓋章確認”,保證了奢侈品的正品和質量。

此外,識季的用戶數據會描繪出一個更加清晰的奢侈品市場,哪件商品定價不合理,哪個款式走弱需要降價,各個品牌品類在全球的趨勢,這些大數據比商場的用戶資料更齊全,與商場做到雙贏。

如此一來,識季平台在商品價格、商品貨源、交易數據反饋等方面都建立起了行業壁壘。創立五年來,識季逐漸獲得投資方的青睞。史習羽透露,目前識季已進入盈利狀態,公司未來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文化消費平台。

復古風與循環經濟加持,二奢賽道亦成新風尚

有買即有賣,隨著復古風的流行和共享循環經濟興起,二手奢侈品也成為消費者的新選擇。二手奢侈品市場的快速發展下,出現了紅布林、胖虎、妃魚等一眾二奢電商平台。根據中新經緯數據,全球二手奢侈品市場2021到2027年的年均復合增速將達近13%。

那麼一奢和二奢之間是否會存在競爭關係呢?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裡面存在的競爭關係較小。二奢是一個邊緣化的市場,占市場比重很小,而奢侈品主打的就是一個新品的品類。此外,二手奢侈品市場里款式交易的價格和數量會對一奢產生反饋,影響到品牌方對於一奢的進行價格的調整。總體來說,一奢和二奢是一個相互反饋、相輔相成的關係。

新消費資深觀察者夏芸陽認為,二奢的客群與原有的奢侈品電商平台的客群是互相流動的。真正的奢侈品高階玩家去電商平台的相對少,都是櫃姐1v1深度服務。而追求輕奢的客群,如果有點錢,就會追求新款,錢少了,就去買二手,錢再少點,那就在二手平台買老款。如此一來形成了用戶閉環,在這種用戶閉環之下,平台或許可以另闢蹊徑,考慮私域的引流。

在二手奢侈品交易興起的背景下,普通人能否靠買賣二手奢侈品獲得增值收益,這是否成為一個新潮且收益可觀的交易方式?21經濟報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業內專家對這種想法並未給予太多認可。

一是由奢侈品本身的功能決定。張毅認為,奢侈品主要有兩個功能,社交功能和實用功能。對於普通人來說,奢侈品包最核心的價值還是在於其充當一張“社交名片”的社交價值,而投資的價值則相對較少。

二是普通人的專業度不夠。大陸的顧客買到一個奢侈品包往往要經過多方轉手,除去對其真偽的判斷,哪種款式會賣得好,哪種款式價格會有上升空間,在奢侈品浮沉的市場里,普通人很難有一個較為清晰的判斷。因此,普通顧客在購買奢侈品時最好還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預算量入為出。

(作者:申俊涵,實習生馮雪 編輯: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