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整體業績大幅增長:日產汽車為何折戟中國市場?

除中國市場受到行業競爭加劇和中國本土品牌加速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影響,導致銷量下降外,其他地區銷量同比大幅增長。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杜巧梅 北京報導

11月9日,日產汽車公司公佈了2023財年第二季度(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及上半年(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財務報告,並上調了2023財年全年收入和利潤預期。

財報顯示,2023財年第二季度,日產汽車公司合併淨收入約為3.15萬億日元(約1,504.9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4.59%;合併經營利潤為2,081億日元(約99.5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26.94%;經營利潤率為6.6%。

2023上半財年,日產汽車公司合併淨收入增加1.4萬億日元(約669.80億人民幣)至6.06萬億日元(約2,899.2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0%;合併經營利潤增加1,801億日元(約86.17億人民幣)至3,367億日元(約161.0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15%;經營利潤率為5.6%,同比增長2.2個百分點;淨收益為2,962億日元(約141.71億人民幣),同比大增359.22%。

根據管理層預估報表(含日產汽車公司中國合資公司的經營業績),日產汽車公司2023上半財年經營利潤為3,447億日元(約164.91億人民幣),經營利潤率為5.3%。

“得益於經營業績的改善及整體銷量的同比增長,日產汽車收入及經營利潤實現大幅增長。”對於上半財年業績增長的原因,日產汽車在財報中表示。

基於日產汽車對全球銷量(不包括中國市場)進一步提高的預期以及2023上半年彙率調整帶來的收益,日產汽車公司將上調2023財年全年預期。

上調後,全年預期淨收入較此前增加4,000億日元(約191.37億人民幣),經營利潤較此前增加700億日元(約33.49億人民幣)至6,200億日元(約296.63億人民幣),淨利潤較此前增加500億日元(約23.92人民幣)至3,900億日元(約186.59億人民幣)。

中國區成日產銷量唯一下滑市場

“除中國市場受到行業競爭加劇和中國本土品牌加速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影響,導致銷量下降外,其他地區銷量同比大幅增長。”日產汽車在其財報中指出。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日產在日本國內乘用車銷量30.5萬輛,同比增長47.6%,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海外市場整體銷量為134.6萬輛,同比減少1.4%。

其中,美國銷量29.8萬輛,同比增長18.4%;英國銷量15.8萬輛,同比增長36%;墨西哥銷量30.4萬輛,同比增長44.6%;中國銷量36.8萬輛,同比減少25.2%。

作為日產汽車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市場銷量在日產汽車銷量中佔比高達22%,但伴隨著中國本土電動汽車品牌崛起,日產在華銷量逐漸下滑。

今年10月,東風日產(包括日產、啟辰和英菲尼迪品牌)銷量超7萬台,同比下滑18.66%;輕型商用車事業板塊(鄭州日產)銷量為3266台,同比增長16.52%。2023年1-10月,日產汽車中國區含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兩大事業板塊在內的銷量僅為62萬台。

在業內看來,電動化產品投放的滯後和產品線薄弱是日產在華銷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隨著乘用車行業的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合資企業原有的產業優勢弱化,產能壓力加大,面臨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的新課題。”在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近期合資車企的國內市場銷量出現明顯回落,這也是合資車企沒有抓住中國新能源轉型機遇,實現低頭掙錢,而自主抬頭看路,加速新能源發展。因此合資車企的原有的產能相對過剩,今年估計零售在700萬輛左右,較峰值下滑巨大。

目前,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純電動汽車僅有一款Ariya,且銷量表現不盡如人意。

作為東風日產旗下首款純電SUV車型,Ariya於去年9月27日上市,共推出4款車型,售價27.28-34.28萬元,為提振銷量曾多次以補貼形式降價。

不過,Ariya的市場表現並不盡如人意。零售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其銷量累計1719輛,單月最高銷量不足500輛。

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相較於自主品牌推出的超級混合動力車型,搭載混合動力系統e-POWER車型的競爭力也未凸顯。

而在業內專家看來,軒逸e-POWER賣得不是太好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價格相對較高,國內比亞迪價格不斷下探,和全球混合動力車型銷量最好的豐田相比,儘管e-POWER方案在動力性、燃油消耗量等參數上看稍強一點,但並不能構成核心競爭力。

另一方面,e-POWER失去了重要的時間點,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尚未發展起來時,大家對e-POWER技術較感興趣,油耗、電耗、成本較低,相較之下本田和豐田的混動屬於多種動力組合的驅動,複雜度和成本相對較高,但在市場需要電動化產品的初期,日產沒有給消費者做有效的產品和技術灌輸,錯失了時機。

戰略性舉措以提高在中國市場表現

“拋開未來的戰略,當下的路該如何走,需要我們非常慎重地去考慮和實施。目前的銷量的確是在下滑,我們接受這個現實。”面對日產在中國市場下滑的態勢,今年東京車展期間,日產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內田誠(Makoto Uchida)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坦言,當下中國的市場環境確實非常具有挑戰性,競爭的環境也超越預期。

與此同時,在未來日產在電氣化上的發展策略上,內田誠給出的答案是“在中國,為中國”。

“我們在‘Nissan NEXT企業轉型計劃’的收官之年取得了經營利潤的可觀增長,這讓我們有信心完成既定目標、實現可持續增長。同時,我們將採取戰略性舉措以提高在中國市場的經營表現,並計劃自2024年下半年開始,向中國市場投放四款新能源車型。以上這些舉措進一步彰顯了日產汽車正不斷致力於‘日產汽車2030願景’(Nissan Ambition 2030)的實現。”內田誠表示。

不過,由於前期上遊碳酸鋰成本過高導致新能源生產成本高,新能源汽車虧損較大。目前燃油車尚有一些盈利,但萎縮較快。如何有效地改善產品結構,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和利潤的再平衡,是當下日產汽車必須解決的問題。

“中國市場一直非常具有挑戰性,我們要及時推出適合中國用戶的產品,‘Time to market’ (適時投入產品)和‘Design to market’(為市場定製產品)。”在內田誠看來,中國市場需要進行針對性分析,借助合資業務,投入精準的產品,並適時地投入產品。

據介紹,未來日產也將持續投資中國市場,開發適合中國用戶的電驅化產品。

“日產正在和東風共同研發電動車,推出更適應中國市場的產品。”內田誠透露,日產汽車將關注成本競爭力,洞悉中國市場的變化,並以此作為未來的戰略。

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年東京車展期間,日產一口氣發佈了5款純電概念車,但尚未有一款明確針對中國市場。

到底是尚處於概念階段,無法關注到過多的細節,還是只把對“中國市場”的重視放在口頭,還要看未來日產在華的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