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掉耳機線!iFi GO pod藍牙耳掛值不值得買?

 

作為一枚便攜HiFi燒油,以往出門聽歌,基本都是大包小包一大捆器材。那時候就已經在想,什麼時候才能扔下這些“累贅”,輕輕鬆鬆地享受音樂呢?

可能會有觀眾覺得我矯情,難道拿普通的藍牙耳機就不能HiFi了嗎?確實,現在不少真無線藍牙耳機已經可以做得很HiFi了,尤其是在LDAC和LHDC藍牙高清音頻編碼都相繼普及後,加上越來越多的廠家也開始關注到HiFi這個小眾市場,相應地主打音質的耳機也越來越多了。

但畢竟燒油手上已有的HiFi耳機也不在少數,而且也更符合燒油個人的聽覺“口味”,所以如何能夠繼續讓這些耳機發燒發熱,自然才是我以及很多燒油所關心的事!

藍牙耳掛其實早在前兩年就已經有廠家提出,甚至它的前身——掛頸式的藍牙HiFi耳機線還更早就已經有了,但終究受限於當時技術的局限,因此並沒有真正普及開來!

而之所以選擇藍牙耳掛,很大程度也是受到當下真無線藍牙耳機普及的影響。畢竟相對於掛頸式來說,藍牙耳掛配搭HiFi耳機,在使用體驗和方便程度來說,既能滿足我們對HiFi音質的追求,又能方便日常使用,算是一舉兩得!

最近入手了iFi悅爾法的GO pod,其配置可以說是目前藍牙耳掛“天花板”的存在。

剪掉耳機線!iFi GO pod藍牙耳掛值不值得買?_新浪眾測

GO pod的造型,有點像很早期的藍牙商務耳機,黑色殼體加上銀色金屬面板本身也很商務。主體部份大概跟U盤差不多大小,但內部已經集成了藍牙芯片,獨立音頻解碼SoC芯片,獨立耳放電路部分,以及內置電池,還有用於補全HiFi耳機所不具備的通話功能所需的收音麥克風。

其實這樣一說,懂行的小夥伴應該馬上就能看出跟以往的藍牙耳掛有什麼不一樣,以及為什麼說GO pod是目前藍牙耳掛的“真·天花板”存在。

不懂也不要緊,聽我繼續說。

剪掉耳機線!iFi GO pod藍牙耳掛值不值得買?_新浪眾測

以往的藍牙耳掛,包括最初推出這類型產品的FOSTEX TM2,以及後續的類似產品,當然也包括目前絕大多數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實際它的音頻部份都是基於藍牙SoC芯片本身內置的音頻解碼/功放模塊去做DoP的工作。但這樣做,一方面音質肯定是不如專用的解碼DAC芯片好,另一方面輸出的功率也會非常有限,從而使得配套的耳機或者耳機發聲單元也只能考慮低阻高敏的類型,局限性以及所呈現的音質自然也會受影響。

剪掉耳機線!iFi GO pod藍牙耳掛值不值得買?_新浪眾測

而GO pod則是採用藍牙芯片與解碼/耳放芯片分開獨立的架構,雖然會增加功耗、體積,以及成本,但作為一款專門針對HiFi燒油的產品,也是有這樣“折騰”的必要性!

其中,藍牙芯片使用的是高通QCC51000系列,支援藍牙5.2標準,並且原生支援Snapdragon暢聽技術。除了預設高通捆綁的aptX Adaptive藍牙音頻編碼外,GO pod還增加了對LDAC和LHDC/HWA的支援,最高可傳輸24bit/96kHz的音頻信號。

剪掉耳機線!iFi GO pod藍牙耳掛值不值得買?_新浪眾測

剪掉耳機線!iFi GO pod藍牙耳掛值不值得買?_新浪眾測

至於解碼方面,GO pod則選用了Cirrus Logic Master HiFi DAC芯片,該系列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CS43131和CS43198。不過iFi並沒有公佈具體使用的DAC型號,但可以判斷也是低功耗類型的DAC。而且該DAC本身已經集成了功放模塊,可以直接輸出具備相當負載能力的模擬音頻信號,而為了進一步保證輸出功率和音質表現,iFi悅爾法又單獨進行了放大部分的設計。

Cirrus Logic本身就很精於如何在低功耗環境下實現高品質的音頻解碼和輸出,這也是當下很多音頻小尾巴甚至便攜播放器都採用CS43131和CS43198的根本原因。而GO pod也是得益於此,才能做到在音質表現上明顯甩開大多數的真無線藍牙耳機,以及以往的其他藍牙耳掛產品。

剪掉耳機線!iFi GO pod藍牙耳掛值不值得買?_新浪眾測

推力方面,根據iFi官方的公佈指標,GO pod在32Ω和64Ω阻抗下都依然能保持120mW的輸出功率,許多入門級的國磚都未必能有這麼高的推力。在實際測試過程中,GO pod對於像RE2000這種60Ω阻抗的旗艦級動圈耳機也能推出個7、8成效果來,著實是讓我佩服不已,基本可以直接對標當下3、4000價位國磚的效果。同時由於GO pod本身具備阻抗自適應能力,所以在配搭低阻高敏的動鐵入耳式耳機時,多數情況下也不會出現過推的問題。

而且GO pod並沒有因為推力大而使得續航很“抓雞”,畢竟CS的DAC確實很省電,加上耳掛本身已經內置了180mAh的電量,即便在最耗電的LDAC高碼率模式下,連續聽個3、4小時都不成問題。

剪掉耳機線!iFi GO pod藍牙耳掛值不值得買?_新浪眾測

至於聲音表現方面,GO pod在不同的藍牙音頻編碼製式下的聲音會有比較明顯的不同。不過就整體來說,GO pod給到耳機一個相對中性、規整的聲音基礎,至於風格韻味什麼的,更多取決於耳機本身。

素質方面,特別就動態表現而言,GO pod的高、低頻延展範圍明顯比菠蘿我聽過的任何一款真無線藍牙耳機都更強。尤其是在LDAC編碼時,配搭類似飛傲FH7這樣的中端圈鐵耳機,高頻不僅更加絲滑和流暢,同時控制力以及泛音的層次都幾乎聽不出跟有線狀態下的區別。相比之下,在aptX下的聲音會稍刺激一些,這個很大程度上是源於高通對於聲音理解的不同。此外,在中頻方面,GO pod提供一個蠻中性、耐聽,並且具備一定厚度的人聲表現,而且對於音染的投入比較克製,可以很好地配搭不同風格的耳機。而充裕的推力,也為GO pod的聲音打下很好的基礎,聲音有足夠的厚度,同時控制力也使得對於泛音、瞬態的表現一點都不含糊。

唯一我認為比較遺憾的,是GO pod沒有採用aptX最新版本的aptX Lossless。但有LDAC,並且在高通Snapdragon暢聽技術的加持下可以實現990kbps的高碼率播放,其實也已經很滿足了!

剪掉耳機線!iFi GO pod藍牙耳掛值不值得買?_新浪眾測

我也嚐試拿手頭上幾款音質表現相當可以的真無線藍牙耳機,來去跟GO pod進行比較。當中就包括了JVC的FW1000T、聲闊的小金腔3代、還有SoundPEATS的Opera05去進行橫向比較。雖然說GO pod在配搭不同耳機時,所呈現出來的聲音味道會因應耳機本身的調性而有所不同,但最少在聲音的純淨程度、聲場規整以及層次、還有聲音密度方面,都要比手頭上這幾副已經很HiFi的真無線藍牙耳機更強。

大多數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因為集成度高,難免會存在電子干擾而使得底噪增加。相比之下,GO pod的聲底背景相當黑,從而使得聲場的規模以及層次都被烘托得更加宏大。雖然代價是全套耳掛連耳機在內,無論體積還是份量都明顯高於任何一款真無線藍牙耳機,但我認為這樣的“代價”是相對於HiFi音質來說是值得的。

剪掉耳機線!iFi GO pod藍牙耳掛值不值得買?_新浪眾測

當然,GO pod巨大的不光是耳掛本身,甚至連配搭的充電倉也都頗為巨大。其實iFi的理念也很好理解,畢竟GO pod所面向的是HiFi燒油手中各種很有份量的耳機,特別是像平板入耳、或者是定製公模/私模耳機都個頭不小,要讓這些耳機連同耳掛一起妥善、便捷地放到充電倉里,減少反複插拔造成的損耗,自然而然就需要把充電倉做得更大了。

何況,GO pod的充電倉也不只是做大那麼簡單!

剪掉耳機線!iFi GO pod藍牙耳掛值不值得買?_新浪眾測

整個充電倉內壁都做了貼絨處理,嗬護燒油手中那些貴價耳機不說,甚至還借鑒珠寶首飾盒的靈感,在翻蓋內加了2顆LED燈,用於在打開倉蓋後,有一束亮光投射在耳機上……著實會玩!

而且充電倉還內置了1500mAh的電量,就算考慮到充電過程中的損耗,也足夠兩隻GO pod“喂飽”4次了——差不多就是除開吃飯、睡覺之外,我哪怕連續用LDAC來聽個一天一夜都綽綽有餘了。再回過頭看看同樣支援LDAC的小金腔3,單充續航2小時,算上充電盒也不過7、8個小時,真是完全不能比。

剪掉耳機線!iFi GO pod藍牙耳掛值不值得買?_新浪眾測

此外,GO pod另一個很良心的點,在於採用可換插頭的耳掛組件,並且直接就已經標配了MMCX和0.78 2pin兩種常見的耳機接口。另外還可以選配威士頓、音特美使用的T2接口,還有鐵三角耳機的A2DC接口的耳掛配件,甚至讓我很撓頭的是就連Pentaconn Ear如此冷門的都有——相信除非你用過Acoustune的耳機,否則多半跟我一樣不知道還有這種耳機接口的。

而iFi這樣做的好處也很明顯,就是方便燒油一步到位,省卻了我同時有這種和那種接口的耳機,還需要買2套甚至3套的藍牙耳掛去進行匹配……畢竟我就經常“糾結星人”每次出差要想到底應該帶哪幾副耳機以及對應的前端好?

不過這裏提個小建議,如果在GO pod的充電倉里增加一個小空間用來收納替換下來的耳掛,是不是會更體貼和人性呢?

剪掉耳機線!iFi GO pod藍牙耳掛值不值得買?_新浪眾測

至於另一個建議就是GO pod的耳掛是否可以考慮使用記憶金屬,並且容許用戶在一定範圍內調整角度。畢竟耳機的種類很多,像RE2000這種斜向上45°角出線的再配搭上確實不會有太多佩戴舒適度的問題,但萬一遇到像興戈EN2000那種完全水平出線接口的,就會非常彆扭和不舒服,甚至會因為耳掛被耳背頂起來而影響到通話收音的效果。

剪掉耳機線!iFi GO pod藍牙耳掛值不值得買?_新浪眾測

GO pod確實具備通話功能,雖然我並不會予以一副HiFi耳機太高的通話質量期望值,不過GO pod確實可以利用安置在耳掛底部的麥克風,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下正常通話的。高通藍牙芯片內置的CVC數字通話降噪技術最少能保證通話的清晰,雖然這很大程度上需要GO pod與耳機的相互配合,並且準確適配耳朵造型才能滿足,但總比我在聽歌時有電話進來就不得不摘耳機要友好很多很多了。

剪掉耳機線!iFi GO pod藍牙耳掛值不值得買?_新浪眾測

至於說更貪心一點,我當然也希望iFi能考慮把主動降噪也加入到後續的藍牙耳掛產品中,畢竟這也是大勢所趨,也有助於保護燒油們賴以HiFi的聽力。

當然,我估計大夥最關心的還是iFi GO pod到底值不值這個價?我個人認為看你的實際需求吧。就像你所看到這次的照片,我大多數時候其實都是拿GO pod來配搭著RE2000來聽的,而在這之前,我是沒想過這耳機還真能靠著藍牙前端帶出街聽的……所以基於這個理由,我認為iFi GO pod是值得入手的。

除非你還堅持藍牙耳機就是聽個響吧?那就圖一樂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