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機不必太超前!1699的銳龍5900x再戰三年
不知道各位組裝電腦選硬件,有沒有看天梯圖的習慣,比如下面這種CPU天梯圖。我的建議是一切以實裝體驗為主,不可迷信所謂性能分數排名,像什麼娛樂大師的跑分都是看個樂嗬,天梯圖更是看個大概就可以,千萬不要拿這些排位爭鋒吃醋。
上圖我標註了①、②、③三個CPU,都是我現在手裡保留的AMD的銳龍系列CPU,一個是好幾年前的2700x(之前還有個2400G),一個是現在主力的5900x,還有一個是去年搞的無顯卡直接核顯裝機的5600G,大家可以看到,即使和目前銳龍最新一代銳龍7000系列相比,銳龍5900x的地位仍舊難以撼動,intel那邊與AMD 銳龍9 5900x持平的大概是13代的 i5-13600 與 i7-12700k 之間,至今仍然在我機箱中保持著持久而強大的戰鬥力。
2700x其實也不差,只是代系相差有點多,銳龍5000系列的5600G也沒被2700x甩開多遠。如果你關注顯卡價格,會發現大概2022年底有一陣子,2700x在小黃魚上的價格甚至要低於5600G,因為大家都缺顯卡,有核顯的CPU更吃香,銳龍2700x無人問津,不到1k就能玩上,還要什麼自行車。
但5600G在7000系列推出之後也開始沒那麼受優待了,畢竟7000系大多有核顯,雖然也是比較丐的核心顯卡性能,但比5600G、5700G強,而且支援PCIe4.0x4——5600G和2700x都是只支援到PCIe3.0x4的,這意味著你用這兩個CPU的話,主板上就不能用PCIe4.0x4的NVMe固態硬盤了,像我這種手裡都是PCIe4.0x4的NVMe固態硬盤的用戶就會被迫降級使用,所以這也是我覺得換掉2700x,進擊5000系列的重要原因。
而就在今天,我在東哥又入了一塊5900x,把我另一套機箱的2700x徹底弄離崗了。也就是說,我將會擁有2台5900x的電腦機箱。
當年第一塊5900x大概2899拿下,現在這個階段5900x基本處於清庫存的狀態,東哥自營是1699(算是曆年冰點了),之前雙11曾經有過一次但我沒趕上(主要是大家都盯著呢,瞬間清空),當時我點了那個訂閱,就是有貨會自動給我下單(但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付款)。今天晚上22點一看,給我訂上了,而且是1699,還差3個多小時付款就行,看來是趕上了最後一班車。
為什麼不直接升級銳龍7000系列呢?因為新CPU要求整個平台都升一級,AM5和舊的AM4平台是不通用的,而且還涉及DDR4內存升級DDR5的問題。為了慳錢你可以選擇B760 D4的板子,但用不到D5條子也有點不上不下的尷尬。用D5的板子吧,怎麼也要上X670這樣的旗艦版。我手裡目前在用的就是ROG X570-E,搭配5900x,新入了4070顯卡,這樣雖然板U固態內存都可以沿用X570這一代,但配置仍然夠我玩三年。但如果換X670平台,D5內存的話,CPU選7900x確實好,整體花銷一下就堆上去了。就我現在的剛需用途來看,如此性能溢出大可不必。直接花1699把的2700x升到5900x是更優解,以後2700x還能在小黃魚回回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