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觀點丨ESG給企業帶來的是壓力還是機遇?學者:做好ESG就是做大企業收益|封面天天見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在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實踐中,ESG戰略能否真正為企業帶來競爭力?企業該如何看待ESG?

“ESG項目是一項長跑,而非百米衝刺,其背後蘊含著大量龐雜但有價值的工作。”11月30日,在上海舉行的“複旦管院·興動ESG大講堂”首場主題論壇上,多位專家及資深人士圍繞ESG的最新趨勢與戰略實踐分享了觀點。在業內人士看來,ESG體系的發展應當立足本土特色,中國企業可以在“雙碳”、創新驅動、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國家戰略上實現價值創造。

中國企業加速踐行ESG

ESG責任投資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發軔於發達國家的ESG理念在中國得到廣泛實踐,被認為是當前國際社會難得的共識。同時,如何平衡ESG國際標準和中國的具體國情,發展出立足中國特色的ESG體系,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在中國,監管部門和企業過去一直在履行和踐行著ESG,只是我們沒有用ESG這樣的時尚的詞語來表現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複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教授鄭琴琴發現,隨著ESG概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創造性地踐行ESG,比如,塑料回收再利用,適老化APP、碳資產金融服務等。

複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教授鄭琴琴

同時,她也提醒,一些先行的國傢俱備了較豐富的ESG經驗,在全球範圍內具有非常強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可能會對後發國家的ESG實踐產生不利影響。“在國際主流倡導ESG的趨勢下,中國企業應不僅把ESG看作是一種負擔,或是提升企業形象的方式,而應該利用中國智慧尋找更好的ESG履行方式,將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趨同,實現ESG的賦能創造。”

事實上,ESG所倡導的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治理效能等核心內容已逐步成為各投資機構衡量企業價值、評估企業形象的重要工具。在業內人士看來,ESG是一種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及長期投資價值的指標及框架,目的就是讓企業、經濟體實現可持續發展。

日前發佈的《中國上市公司ESG發展報告(2023年)》指出,2023年,有接近1800家A股上市公司單獨發佈ESG相關報告,披露率超過35%,相較去年有大幅增長,預示著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成大勢所趨。

興銀理財董事長景嵩

“ESG責任投資是大勢所趨,即便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局中,仍是國際上難得的堅定共識,也是各投資機構持續耕耘的重點領域。興銀理財董事長景嵩認為,推動全社會共同關注ESG,以及企業投資機構踐行ESG投資理念,將有助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ESG投資也必將在我國越來越廣泛地踐行。

ESG與EPS相輔相成

對ESG投資要有長跑心態

表面上看,ESG趨勢不可阻擋,企業入局採取ESG政策後,究竟能不能真正提升競爭力?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不僅要把EPS(每股收益)做大做好做強,更重要的也是把ESG做好。”工業富聯董事長鄭弘孟認為,EPS和ESG相輔相成,尤其是隨著數字化手段日益提升,再生材料和綠色能源的廣泛應用,已創造出更多的循環應用。“當企業把ESG做好後,也體現在EPS上看到效益。”

海爾智家ESG全球執行辦公室主任黃曉武則從消費端看到了ESG背後的商機。他分享到,越來越多的歐洲消費者,特別是千禧一代喜歡買環保、高能效的產品。“推出的更低級別能效產品,也能使產品的價格指數得以提升。”

談及進入ESG領域後,何時才能看到收效,有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企業還是資本方都應該秉承長跑心態,不要抱著百米衝刺的態度。中國責任投資論壇理事長郭沛源對此表示,行業對ESG預期管理非常重要,投資人要有一個穩定的預期。

“ESG是動態發展的,往往可以從中挖掘出重大的投資機會。”基金經理何以廣認為,ESG的改進往往代表這個公司在內部會有一些重大的變化,這些重大的變化有可能會蘊含著大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