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版“數據二十條”利好南沙,新區如何打好“數據牌”?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馬嘉璐  實習生遊斯羽  南沙報導

日前,中共廣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印發《關於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廣州版“數據二十條”),再對推動南沙深化數據合作進行部署。

南財記者梳理髮現,廣東已發佈多份文件利好南沙數據產業、數字經濟的發展。南沙應該如何抓住政策機遇,打好“數據牌”?華南師範大學法學院數字政府與數字經濟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馬顏昕建議,應充分發揮南沙作為粵港澳戰略合作平台的優勢,在數據跨境領域大膽探索、積極作為。產業界對此抱有很大期待,可在頂層設計方面有所突破。

多份省市文件對南沙寄予厚望

今年7月,北京、上海陸續印發北京《關於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進一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上海《立足數字經濟新賽道推動數據要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被視為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在地方的落地方案,業界稱之為北京版“數據二十條”與上海版“數據二十條”。

“與北京、上海相比,廣州版‘數據二十條’作為市級文件,更為具體,更方便落實。”馬顏昕分析,廣州版“數據二十條”將宏觀的指導原則落實到了具體的制度層面,比如,在第七條“創新公共運營模式”部分,較為詳細地明確了公共數據運營的方式、機制、基本原則、優先支援領域等。此外,對廣州數據交易所的功能定位、發展方向,以及推動數據要素納入國民經濟核算的納入方式、試點評價等,也都做出了相對細緻的規定。

政策頻頻利好南沙。早在2020年,《廣東省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工作方案》就提出要探索建設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今年以來,省市兩級的多份文件也對南沙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給予政策支援。比如,今年7月公佈的《廣州市數據條例(徵求意見稿)》中,設立了專門章節為“南沙深化粵港澳數據合作”進行安排。

廣州版“數據二十條”同樣對南沙寄予厚望,多次圍繞推動南沙深化數據合作、助力粵港澳數字化發展提出具體舉措,包括完善南沙數據基礎設施,積極推動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建設;鼓勵南沙發展數據算法、數據加工、數據服務等數據類核心產業;支援南沙加強與港澳相關部門建立營商環境和民生服務等重點領域數據跨境共享互通互認機制;支援南沙在國家數據跨境傳輸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開展跨境數據流動安全管理試點,構建數據跨境監管模式;支援在南沙開發區開展數據要素統計核算試點等。

產業界抱有很高期待,可大膽探索

面對新發展形勢,多地都在積極佈局,探索建立數據要素流通制度。在廣州市內,蓄勢待發者也不在少數。坐擁多項政策優勢,南沙新區應該如何化被動為主動,抓住機遇打好“數據牌”?

馬顏昕認為,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就是充分發揮南沙作為粵港澳戰略合作平台的優勢,在數據跨境領域積極探索,立足灣區、聯通世界。

如何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通過促進數據流動來釋放數據價值,是數據跨境流通所面臨的關鍵難題。比如,如果一款網絡遊戲為境外玩家提供服務,就不可避免地要將境外玩家產生的數據進行處理計算,再傳輸給境外玩家。這個過程實際上是為境外提供數據服務,並不真正涉及國內數據出境。如果按照一般的數據入境和出境來管理,很可能會面臨一些限制。因此,遊戲公司只好將部分運營中心轉移至境外,為境外玩家提供本地化服務。這樣一來,就會給國內地區帶來稅收及就業崗位的損失。

廣州版“數據二十條”再次強調,要完善南沙數據基礎設施,積極推動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建設。馬顏昕認為,與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相比,南沙可利用的土地面積更為廣闊,可以建設數據基礎設施,探索設立類似“數據保稅區”“數據港口”的特定區域,在區域內強化對境外提供數據服務的能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既發展產業,又帶來就業崗位與稅收。

他觀察到,產業界對此抱有很高的期待,如果頂層設計可以有所突破,將有望釋放出巨大的經濟效益。“有著多層級政策的支援,南沙有條件可以大膽試點、積極作為,創新制度設計,解決數據跨境流通所面臨的痛點,在大灣區乃至全國範圍內起到引領示範作用。”

(作者:馬嘉璐,遊斯羽 編輯:江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