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必要等15代酷睿和50系顯卡再裝機?

筆點酷玩每日答疑,今天和大家聊聊網友提問《有沒有必要等15代酷睿和50系顯卡?》原題主花了很大篇幅描述自己的需求,詳情可以看如下截圖。

有沒有必要等15代酷睿和50系顯卡再裝機?_新浪眾測

和一些大佬看法不太一樣,我認為這位網友已經對市場行情有了比較明確的認知,也很清楚自己想要組裝什麼樣的電腦,包括1萬的預算,硬件的大體配置,攢機的時間點,還預設了4手方案,最長計劃到1年半之後都有準備,只差無法輕鬆獲知的新U、新顯卡推出時間+實際性能表現。所以普通網友扯鹹淡大侃50系顯卡、15代酷睿你可以插科打諢玩爛梗,這位老兄是真的在嚐試花對每一塊錢,我不忍嘲笑。

但如果我是題主,我不認為等這兩大硬件出新是個好方案。

有沒有必要等15代酷睿和50系顯卡再裝機?_新浪眾測

從你的遊戲需求來看,你一萬塊的預算,其中4K顯示器怎麼也也要27英吋以上,顯示器選個中檔位的一千五六,鍵鼠用高性價比的占200~300,剩下的PC主機預算按8000算比較合理,頂多8k5。

慢慢來。8k5的主機往往給顯卡占一半,按照題主期望的RTX4070算,目前4千二三勉強可以拿下一塊丐卡,明年降不降不好說,先算到4k吧。然後看板U,購入成本給到2k上下比較合理。假設你選13600kf,對應板子價格還不錯,現在上車配內存硬盤合算。傳說中的15代酷睿明年618肯定等不到,13600kf價格也不會給很多優惠,怎麼也要硬著頭皮等到年底,看Arrow Lake系列正式發佈後的價格。

有沒有必要等15代酷睿和50系顯卡再裝機?_新浪眾測

屆時舊板子不能用了,平台換新,這一套新板U真的合算嗎?以我近年來的裝機經驗看,要麼U便宜板子貴,要麼板子合算U割肉,多花的錢還要在硬盤和內存上找補,等半年到一年半到底值不值,誰也不敢給你打包票。而這一年多,用舊平台打遊戲不見得不爽,2k高刷黑神話的話,136kf+4070完全夠用了。

有沒有必要等15代酷睿和50系顯卡再裝機?_新浪眾測

再說內存和SSD。經過2023年初長存芯片帶動的一波親民價熱潮之後,如今內存條和固態硬盤都已回歸高價位,未來漲跌趨勢並不明朗,但我認為到明年618不會有多少回落,D5高頻套條+2TB的固態怎麼著也要消耗1k3~1k4。機電這塊電源也不能亂省,機箱一兩百,電源650W起步,這幾樣硬件的預算佔比很明確。

如今裝機最大的痛點就是顯卡價格,30系價好但礦多,40系丐多不合算,未來50系什麼樣不好說,性能提高多少,價格定高幾何,都會影響你的裝機效果。況且傳聞RTX50要等到2025年,屆時蘇黃怎麼搞玩家誰又說的清,牙膏怎麼擠能善待你一個臭打遊戲的?等那麼久真的靠譜?不如老老實實4070,再不濟忍到明年出4070super再議。

有沒有必要等15代酷睿和50系顯卡再裝機?_新浪眾測

參考幾個月前朋友裝的電腦,CPU和顯卡定位與題主相仿,但選件偏向奢侈,有MSI信仰加成,總價一萬多。

有沒有必要等15代酷睿和50系顯卡再裝機?_新浪眾測

總之,如果你顯卡錨定4070同級性能,總預算只可能加沒太可能減。買的沒有賣的精,追新變數多。且不談明顯越做越高的顯卡價格,Arrow Lake系列和銳龍8000也可能擠牙膏,CPU這塊無論選英特爾還是AMD平台成本相差不會太大,這1萬預算是註定省不下來太多的。如果你手頭有電腦可用,等半年尚且可行;沒有合適的遊戲本或台式機的話,早裝早享受才是正理,真沒必要硬等了。

我是筆點酷玩,希望我的解答可以給各位一些參考和啟發,如果你覺得有用,煩請點讚,轉給有相似需求的朋友,這篇就寫到這裏,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