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小目標是超越小米單品牌份額

【TechWeb】2024 年 1 月 4 日,一加正式發佈 Ace 系列新品一加 Ace 3 。一加 Ace 3 搭載Snapdragon 8 Gen2+LPDDR5X+UFS 4.0 性能鐵三角、全球首發採用 8T LTPO 電路設計並支援「明眸護眼」的 1.5K 東方屏、配備同檔唯一 5500mAh 大電池+100W 超級閃充的續航組合、選擇金屬中框和全新玻璃工藝;同時一加 Ace 3 擁有基於超算平台的旗艦同款性能調校、支援三大自研遊戲黑科技、繼承旗艦核心影像算法,軟硬結合打造性能手機新標杆。

發佈會後,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接受了包括TechWeb在內的諸多媒體的群訪,就一加的品牌戰略、市場份額、預期目標等多個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對一加Ace 3的預期

李傑:我們這次的產品做了全面的升級,同時價格還定得更加極致,所以我認為一加Ace 3肯定會比一加Ace 2更火更爆。去年一加Ace 2非常火爆,在上市的那段時間內基本沒有對手,包括聲量、銷量、口碑。一加Ace 3從銷量和口碑來說,一定會比一加Ace 2好。

第二個,一加非常在意的是真實的用戶口碑,我們會希望通過真實的口碑讓更多的用戶能夠瞭解、喜歡一加的產品,未來去選擇一加的產品。我們看到Ace 2的口碑非常好,一加Ace 3我也非常有信心,當用戶真實的購買完、體驗完之後,感受到一加Ace 3性能流暢的體驗、續航的體驗、外觀金屬中框帶來的質感,包括旗艦影像算法的下沉,東方屏實際的顯示和護眼效果,一定會很滿意。

去年Ace2的時候,有點不太客氣地講,我們帶動了行業的很多進步,大家會發現現在這個價位段不管是從產品的配置、功能、定價上也都更加理性一些。我覺得一加Ace3肯定會進一步提高這個市場、這個檔位整體行業的競爭標準,特別是產品力的標準。

一加的品牌戰略

李傑:我們之前是定了一個非常清晰的長期目標,我們開啟了雙品牌戰略之後,一加的使命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大家會發現我們的動作從九週年之後,一貫性是做得非常好的,背後也說明了我們的戰略穩定性、戰略耐心非常足,我們的產品力越來越強。我們可以告訴大家,23年一加的銷量里超過七成都是新用戶,我們整體的戰略推進非常順利,而且我們會堅定地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從我本人的角度來說,明年一加會有一些數字或者指標,但那個指標僅作為參考,我們會更在意品牌的長期戰略。我們會朝著之前定的三年的目標來做,明年到底打到什麼程度,那個東西既重要也沒那麼重要,這就是我真是的內心想法,更多是看產品和技術能不能突破、我能不能吸引更多的客戶、我們的產品口碑NPS能不能比之前做得更好,這些東西我會看得比銷量指標、財務指標更重。

關於產品節奏

李傑:我們希望在同一個時期,我們的研發和產品資源能夠更聚焦一點。我們現在走的策略說實話也算一股清流,大家可以發現一加的產品是最少的,我們去年那麼多成績也就四款產品,一加11、Ace2、Ace2V、Ace2 Pro,我們一年就做四個產品,這在目前的主流品牌里,我們的產品應該是最少的,我們希望做到的是每個產品真的把它打磨到位。所以我們會花很多時間做很多用戶的洞察,然後從場景的角度來說,我們到底能做一些什麼東西,這個必然會導致我整體的研發模式會有些不一樣。

目前我們的想法是每推出一款產品都是爆品,都是個同檔位產品力的標杆,我們資源會更集中花在這裏。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別人可能是一套人馬做了兩套產品,我們現在一模一樣的一套人馬下去,專心幹一套產品,這樣做出來的產品理論上會更好,這是我們內部現在比較堅持的思路。我們的產品節奏會適當拉開一下,而不是一發發三個,或者發四個,這個邏輯談不上對錯,這是我們目前是這樣的思考。適時的時候,我們也會考慮一下有沒有可能增加更多的產品和研發的資源來做這樣的事情,但目前我們確實是這種做爆款、做精品的思路來做整個規劃。

關於摺疊屏

李傑:在國內,摺疊屏目前還沒有非常明確的進一步規劃,我們有在看這方面的信息,最關鍵的還是剛才所說的邏輯,在現在國內的摺疊屏市場,我究竟能給用戶做出什麼不一樣的,這是我們非常在意的,如果我們想得非常清楚,覺得我們做的摺疊屏在當前的市場上是能解決問題的,非常不一樣的,能給用戶帶來價值,我們才考慮會去做。我們不會單純做一個摺疊產品只為了擴充佈局。

關於市場份額

李傑:去年如果看整個大盤的份額,我們是2%,你們可以通過第三方的數據查詢。

這2%我們是怎麼看的,剛才我一直在提價位段,因為一加目前確實只佈局到Ace系列,我們只有兩千元以上的產品,去年最便宜的產品是Ace2V這款產品,我們並沒有兩千元以下的產品。兩千元以上來看,我們對自己今年的表現是挺滿意的,我們的增長也非常快。從單個產品來說,同期如果Ace 2 Pro不缺貨的話,我們絕對也是能超過同期在線上另外一個賣得比較好的產品。

如果友商一定要和我們對比整體市場份額,不含紅米的話小米單品牌的份額去年應該是3%,他們只做了civi和小米數字兩條線,主力價位也是2000以上,和一加情況非常像。我們做2%,他們做3%,我不覺得我們很差,反而覺得還可以。我們明年定個小目標,先超過小米單品牌的份額我覺得還是很有希望做到的。這就是我對這個事情的回應。

對於接下來的打法,我之前提到過很多次,產品力接近,一加的價格更極致,價格接近,一加的產品力一定更領先,這個東西不僅僅是掛在外面給大家看的,我們在內部做產品的時候,這也是我們內部指導的原則和方針,我們會沿著這種思路去做,比產品,比價格我們從來都是不怕的。所有這些產品,軟的,硬的,參數也好,體驗也好,大家可以隨便比,同樣,價格也是隨便比,這就是我們的打法。我們接下來也會依然這麼做,非常堅定地走下去,去年的成績也說明這套策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