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奇點|可能永遠不會到來?陳端:奇點來臨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龍年A股開市以來,Sora概念股連續兩個交易日大漲,多股實現“20cm”漲停。火爆行情的背後,OpenAI發佈的首個文生視頻模型Sora所帶來的顛覆性技術成為業內熱議的關鍵詞,也讓行業據此預判AI的“奇點”時刻是否就要來到。

“AIGC的奇點時刻尚未真正到來。”2月21日,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Sora的表現已經足夠驚豔,但作為一個單點式創新突破,要形成同其創意轉化能力相適配的創新生態,從而促動整體性創新尚需假以時日。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

在這些AI大模型工具的背後,是OpenAI、Google、百度、阿里雲等國內外科技公司的身影,對於這些企業在AI技術上的持續投入,在陳端看來,意味著“奇點”來臨只有進行時,而沒有完成時。

同時,國內外企業在組織規模、技術實力、數據資源、應用場景等各個方面的差距,也映射出其借助一個AI工具觸碰奇點的可能性。“從商業邏輯上,能否形成規模化的應用場景攤銷巨額研發成本和生態培育成本才是關鍵。”陳端說。

AIGC並非社會創新的核心引擎

另有三大因素驅動系統性變革

Sora的橫空出世讓文生視頻技術成為焦點。對於這一波技術變革,行業紛紛熱議,AI進化的“奇點”是否就要來了?

“從創新能級來看,AIGC尚算不上社會創新的核心引擎。”陳端以Sora為例談到,這一大模型目前可以作為內容導流入口與各類消費場景、研發設計場景的結合,但需要真金白銀投入來配合商業化運營,進而形成正反饋的創新飛輪才能健康持續。

在Sora出現並佔據大眾視野之前,已有很多類似工具在多模態AI方面,圍繞文生視頻展開過佈局,並且逐步在早期影視、文旅、數字營銷等容錯度較高的產業落地。

陳端認為,從長期來看,隨著其技術精度提升,這一技術將激活更廣泛的產業級應用,例如創意素材庫、語料庫的搭建乃至反向定製,相關版權交易周邊服務和數字內容資產化、資本化運營等,形成更為複雜的復合價值網絡。“但新技術與新場景的協同共生有賴於技術輸出的穩定性和新型應用場景的普及,一些新的功能點也可能引發更大範圍內的系統再平衡,這都不是我們站在當下就能看清楚的。”

據介紹,幾何意義上的奇點指無限小且不實際存在的“點”,而物理學中的奇點則是宇宙大爆炸論所指涉的“大爆炸”起始點,之前公認的物理定律在奇點失效。這幾年來,從數字資產、Web3.0、元宇宙到OpenAI的ChatGPT和Sora,包括人們現在展望的AGI,社會關注焦點和資本市場追逐熱點伴隨技術突破點的更迭也持續遷轉。

那麼,到底什麼因素才是驅動人類社會下一輪系統性變革的引擎性力量?

陳端認為有三大關鍵:第一個是紛繁複雜、形式多樣的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被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從眾多表象事物中抽像出來,其作為新生產要素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作用受到高度重視。第二個是社會生產和社會問題解決的思路,被模型化簡化和智能化賦能。第三個是能源革命和算力革命,以當前矽基文明的擴張速度,如果社會範圍內沒有對應的能源革命支撐,未來可能因為放量增長的新應用場景能源這一基礎戰略資源的緊張而加劇矛盾。AGI越是引發內容生產力的爆發,就越需要後端算力體系的支撐;沒有強大算力支撐的單點技術突破社會意義不大,更難說引發之前所有系統運行規律的失效。

奇點穿越無止境

是一場通往“未知世界的不確定之旅”

伴隨著火熱的Sora概念行情,萬興科技、國投智能、巨人網絡等上市公司回應了其在AI文生視頻方面的進展,並表達了對於技術的進步持擁抱態度,認為Sora可以助力創意的落地。

科技企業推動的技術進步是否就是穿越“奇點”的路徑?陳端給出了否定的回覆。“我個人更多是把奇點來臨看做進行時而非完成時。”她認為,要穿越奇點,無論企業抑或個人,所有微觀主體就必須面對一場通往“未知世界的不確定之旅”。

對於相關概念在二級市場的火熱,陳端認為可以參考工業革命的歷史價值分析:圈地運動對失地農民而言就是一場殘酷遊戲,一部分人轉化成了產業工人,一部分人湮沒於歷史大潮中;技術的快速迭代會讓主體過往積累的資源、能力和認知優勢失靈失效。類似的是,Sora發佈之後美股Adobe、Shutterstock等股價遭遇重創,也體現了資本市場對新技術新產品問世之後未來市場格局變動的一種預判。

“對單個企業而言,未來的競爭是一場多層次多維度的系統性博弈。”陳端認為,企業需要全方位對產業趨勢進行研判,自身積累優勢進行梳理,對競品格局和對手深入評估,從戰略高度把握創新方向與技術路徑。比如,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特曼啟動AI芯片計劃就是從戰略層面進行儲備佈局的體現。

這一輪資本市場對AI概念的追逐,也將在泡沫期過後回歸理性。在陳端看來,AI創新技術壁壘和生態壁壘非常高,頭部效應將更加明顯,除極少數能夠引領行業創新的頭部企業之外,其他創新主體需要審慎研判自身在未來整個新生態中的生態能級,找準生態位,在合適的生態位上持續輸出創新性價值,才是避免同質化內卷競爭的對策。

不過,小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同樣有機會。“企業組織的一部分功能,就是讓分散無序的技術創新整合成穩定可持續的價值產出並有效輸入社會運轉過程之中。”陳端預測,就像幾年前大平台激發的直播革命催生了大量服務驅動型的MCN機構一樣,技術驅動型企業更容易在資本市場上融資,而服務驅動型企業則要預判好自己的核心價值點,以資源網絡整合帶動運營網絡完善。

“對於個體而言,這場疊加了矽基競爭者的新一輪淘汰賽,要想不被甩出社會運行主流軌道或規避同質化內卷競爭,就要積極研判新引擎與新增量所在,積極升維認知,參與新技術驅動下的場景創新、業態創新、服務創新,打造矽基文明時代的新藍海。”陳端表示,AIGC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更多普通人可以擺脫技術壁壘的束縛,把自身原有的優勢積累通過自然語言編程的形式構建與這一輪社會生產力變革的新鏈接,這是一個機遇點,但肯定不是普惠式的平權運動。“善用矽基能量的人與對變革無感的人之間,未來從認知到資源儲備的差距將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