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週報|四川省人工智能學院成立,加快推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四川省人工智能學院正式獲批成立

為深入貫徹國家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及人才建設要求,加快推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4月11日,四川省人工智能學院正式獲批成立,揭牌儀式在電子科技大學舉行。四川省人工智能學院採取“1+N”政校企院共建模式,以電子科技大學為牽頭單位,教育廳、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與騰訊、華為等企業及科研院所為合作單位。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今年,四川將人工智能列為全省的一號創新工程,超常規最大力度精準支援,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電子科技大學校長胡俊表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區域創新發展,助力四川省一號創新工程建設,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神聖使命。政校企院共建的四川省人工智能學院正式成立,標誌著四川在加快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助力國家在搶占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戰略製高點的戰略佈局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競速新質生產力,各地高標準製定“路線圖”

近期,我國部分地區如陝西、深圳等紛紛出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這些地區從搶占發展製高點、培育競爭新優勢、蓄積發展新動能的戰略高度出發,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為高質量發展描繪了清晰的“路線圖”。

陝西提出的實施方案聚焦創新驅動、產業升級、人才培育等方面,旨在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具體措施包括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支援企業研發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以及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陝西發展。

深圳則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出了一系列舉措。如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產業結構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提升產業鏈水平;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打造國際化人才隊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此外,還有一些地區聚焦綠色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如加大環保投入,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承載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行政審批流程,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激發市場活力。

廈大課題組發佈新質生產力發展指數

4月13日,《新質生產力發展指數報告(2024)》在廈門大學發佈。《報告》顯示,中國新質農業發展呈現相對比較均衡。中部省份也有亮眼表現,新質農業發展指數較高地區往往在農業現代化和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從而提升了農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中國新質工業發展具有規模效應的特點。除上海、北京等直轄市外,排名靠前的廣東、江蘇、安徽、湖北、四川、湖南、浙江、福建等省份,其第二產業規模均名列前茅。這些工業強省依託工業規模優勢,通過自我強化和規模效應,逐漸擴大在新質工業方面的優勢地位,成為新質工業發展的“頭部省份”。在新質服務業發展上,上海、福建、北京的新質服務業發展明顯領先其他地區,其他地區的總體差異不大。

安永發佈《智啟新質生產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醫療醫藥領域的潛在應用》白皮書

4月14日,安永在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發佈《智啟新質生產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醫療醫藥領域的潛在應用》白皮書。該白皮書響應國家提出的“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號召,從應用層面深入思考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醫療醫藥領域的潛在變革力、融合力、場景力以及賦能價值,並結合政策合規要求,展望這一新興數字化技術為行業帶來的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