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九條”如何護航新質生產力?專家解讀: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支援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日前,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此次頒布的《意見》共9個部分,從總體要求、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加大退市監管力度、加強證券基金機構監管、加強交易監管、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等九個方面提出政策部署。這是繼2004年、2014年兩個“國九條”之後,又時隔10年國務院再次出台資本市場指導性文件。

新“國九條”有哪些新特點?對當下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有哪些積極影響?4月15日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博士解讀到,新“國九條”是對資本市場監管體系的一次全面升級,不僅關注當前的市場問題,還對未來資本市場的發展路徑進行了明確規劃。

同時,新“國九條”明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和重要任務,具體措施和加強監管等措施。其中提出的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優化上市公司結構等措施,將有助於提升資本市場的定價效率和資源配置能力,有望為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援。

重在通過補短板、強弱項

在朱克力看來,與之前的“國九條”相比,新“國九條”更加註重中長期發展規劃。這一變化反映中國資本市場從初級階段向更高級階段邁進的必然趨勢,也是政府對資本市場發展重視程度的提升。

當前正處於新“國九條”推出的時間窗口。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日益成熟和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市場對更加規範、透明的監管體系的需求日益迫切。

“新‘國九條’的推出,正是為回應這些需求解決深層次市場痛點問題。”朱克力說,

新“國九條”重在通過補短板、強弱項,構建一個更加健康、穩定的資本市場環境,不僅關注市場監管的加強,還著眼於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投資者保護的完善以及資本市場生態的優化。

具體來說,新“國九條”在解決深層次市場矛盾方面的策略包括:完善發行上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加強投資者保護,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機制;強化市場監管,提升監管能力和有效性等。

“這些策略從多個方面有望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朱克力分析到,新“國九條”在監管方面提出諸多新要求和改革措施。首先,強調嚴把“上市關”和“出口關”的重要性,通過提高上市標準和加強退市機制來優化市場環境,從源頭上保證上市公司的質量,並加強對不良企業的淘汰機制。

此外,新“國九條”還提出加強監管的具體措施,如完善發行上市制度、加強信息披露要求、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等。這些措施可提高市場透明度,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從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在風險防控方面,新“國九條”強調風險預警和應對機制的重要性。通過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和應急預案,提高市場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確保資本市場的穩定運行。

實現監管與市場活力平衡

監管與市場活力之間的平衡重要而微妙。相較於2004年和2014年的“國九條”,新“國九條”最引人注目的變化是對資本市場監管體系的全面升級。

“這在嚴把‘上市關’和‘出口關’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朱克力提到,通過提高主板、創業板上市標準,完善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標準等措施,新“國九條”旨在從源頭上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確保優質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新“國九條”的推出,正是為了在確保市場秩序的同時,激發資本市場的活力和創新。

談及如何平衡監管與市場活力兩者之間的關係,朱克力認為,關鍵在於“精準監管”與“市場化改革”並舉。

精準監管意味著監管機構需要對市場進行細緻入微的觀察,識別出真正需要幹預的環節,而不是一刀切地進行管理。例如,新“國九條”中提出的加強交易監管,完善對異常交易、操縱市場的監管標準,就是精準監管的體現。

另一方面,市場化改革是推動市場活力的關鍵。新“國九條”中提到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優化上市公司質量和結構等措施,都是為提升市場自我調節能力,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樣的改革方向,既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也能夠激發市場參與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朱克力說。

要實現監管與市場活力的平衡,還需要一個開放透明的溝通機制。朱克力同時提醒,監管機構應當與市場主體保持密切溝通,及時瞭解市場動態和企業需求,以便調整監管策略,確保監管措施既不過於嚴苛也不過於寬鬆。同時,市場主體也應當積極響應監管政策,通過合規經營和創新發展來共同維護一個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