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阿里雲財報:季度營收255億,投資大模型“五虎”正打開增長空間 | 財星球

文 | 新浪科技 周文猛

阿里雲對於AI大模型的激進投資,正在為公司帶來可觀的營收增長。

5月14日,阿里巴巴集團發佈最新季度業績,阿里雲季度收入增長3%至255.95億元,其中核心公共雲產品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AI相關雲產品實現三位數增長。同時,阿里雲持續保持盈利,經調整EBITA同比增長45%至14.32億元。

這已經是阿里雲連續第14個季度實現盈利,在國內眾多雲廠商尚未單獨公佈雲業務營收,甚至於僅只是初步實現盈利的情況下,阿里雲的表現尤為出色。

但是,隨著營收增長逐漸趨緩,進入調整結構增長進程當中的阿里雲,又將如何保持持續性業績增長和盈利表現?

連續14季度盈利,AI相關業務三位數增長

據新浪科技統計回顧,自2020年四季度實現首次盈利以來,迄今為止,阿里雲已經連續14個季度實現盈利,是國內雲計算廠商中唯一長期盈利的最高紀錄保持者。

據阿里雲方面介紹,該季度內,阿里雲聚焦“AI驅動,公共雲優先”戰略,不斷擴大技術和產品規模優勢,同時積極投資AI基礎設施建設,迎接AI行業發展的巨大機會。目前,阿里雲與大部分頭部的中國大模型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同時阿里雲自研大模型通義千問取得快速進展。

該季度,阿里雲經調整EBITA增長45%到人民幣14.32億元。主要歸因於阿里雲聚焦公共雲,帶來產品結構改善和運營效率提升。該季度,阿里雲專注於公共雲採用率提升所帶來的高質量收入,並減少利潤率較低的項目製合同,公司核心公共雲產品(包括彈性計算、數據庫、AI產品等),收入實現了同比兩位數的增長。

據阿里雲方面介紹,為進一步提升公共雲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在該季度內,阿里雲對核心產品進行了大幅降價。“這一降價動力主要來自阿里雲的基礎設施規模,以及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紅利。”與此同時,“今年4月阿里雲將降價舉措從中國市場拓展到海外市場,進一步加快全球拓展。”

此外,來自AI相關產品的快速增長,也為公司營收貢獻了一定的增量。財報顯示,本季度阿里雲AI相關收入增速加快,季度內持續錄得三位數的同比增長。這一增長來自廣泛的行業,其中既包括基礎模型公司、互聯網公司的模型訓練及推理服務需求,也包括來自金融、汽車等行業的AI模型應用需求增長推動。

去年11月,伴隨著推進了6個月的阿里雲分拆上市計劃擱淺後,阿里雲重回阿里巴巴集團內部,將作為核心業務持續獲得更為長期的資金投入。同時,新上任的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亮也為阿里雲指明了新的業務方向,將堅持“AI驅動、公共雲優先”戰略,加大對AI相關軟硬件領域的技術投資,“減少項目製銷售訂單,加大公共雲核心產品投入”。

如今,調整半年之後,從核心公共雲產品營收兩位數增長,以及AI相關業務收入三位數同比增長的情況來看,阿里雲“AI驅動、公共雲優先”戰略的推進已取得初步成效,且營收及淨利潤表現未受明顯影響。

投資大模型五虎,能否打開雲市場?

全球範圍內,伴隨著新一輪以生成式AI為基礎的AI 2.0浪潮快速席捲各個行業,在雲計算行業,以“OpenAI+微軟Azure”和“Anthropic+亞馬遜AWS”為代表的AI大模型企業+雲廠商模式,已經成為雲廠商發展的新路徑。

國內方面,目前以百度智能雲+文心一言、華為雲+科大訊飛等為代表的組合形式,也正在成為主流。而對於阿里雲而言,除了具備自研的通義千問外,目前阿里巴巴還通過投資的方式,成為MiniMax、月之暗面、智譜 AI、百川智能、零一萬物五家國內AI獨角獸的股東,是所有互聯網大公司里AI大模型投資最激進的一家。

也許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雲計算市場足夠大,在當前新的雲+AI賽道上,短期內還看不到過於激烈的紅海廝殺。”一位阿里內部人士近日在與新浪科技溝通中表示,“未來市場的發展一定是百花齊放的,今天通義非常強,其他大模型公司也有很多非常不錯的模型和特色的東西,甚至在我們的圖片理解的視覺模型上,大家也能做出更多自己的特色。”

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相較於此前60%以上甚至於100%以上的業績增長,阿里雲近幾年的營收增速有些許放緩。在一定程度上,阿里雲增速放緩與自身市場體量較大有著一定的聯繫,如今AI和公共雲核心產品的營收增長是一個積極信號。

在本季度財報發佈會後的分析師電話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阿里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吳泳銘表示,“本季度阿里雲已經完成了面向AI時代阿里雲的產品策略調整,收入質量持續提升,基於領先的產品組合、對AI基礎設施的大力佈局以及積極的行業夥伴策略,我們有信心,阿里雲的商業化營收(剔除集團內客戶)在2025財年下半年能重返雙位數增長。”

置身商業經濟的洪流當中,或許唯有不斷地增長,才是應對質疑的正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