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百度該考慮改個名字了

2017年,美國CNBC(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金融分析師Jim Cramer提出了FANG概念股,也就是Facebook、Amazon、Netflix和Google,它們當時代表了美國最領先的幾家科技公司。

不料短短幾年光陰,到了2023年初,Jim Cramer自己也坦承,FANG已經不再是領先的科技股代表,取而代之的是Magnificent7,簡稱Mag7,也就是國內常說的“科技七子”,也有人稱之為“科技七雄”。它們分別是:Meta、Amazon、Apple、Tesla、Alphabet、Microsoft、Nvidia。

一眼看上去,你會在它們身上找到什麼共同點?沒錯,就是AI。

Meta、亞馬遜、Apple、Alphabet(Google)、微軟傾盡全力研發軟件,Nvidia持續提升算力。Tesla全力推進FSD(全自動駕駛),馬斯克還表示,今年Tesla將會投資約100億美元用於AI的訓練和推理。

2023年,Mag7的成長回報實現翻倍,到如今更是超過了150%,遠遠超過了同期的美股三大股指。

再來看看地球這一頭。

當年是誰最先提出的BAT已經無從得知,不過從搜索到的文章結果來看,至少是遠遠早於FANG概念的。後來的幾年,新縮寫層出不窮,一會是ATM,一會兒是TMD,但是無論怎麼排,看來看去用戶對他們的第一印象都是:外賣平台、打車平台、電商平台、內容平台……然而,自從去年ChatGPT橫空出世之後,它們卻突然間一起搖身一變,都成了AI公司——至少是它們自己眼中的、口中的AI公司。

而那個早在2017年7月就喊出“All in AI”,曾經排在BAT之首的百度,就這樣被淹沒在喧囂之中了。正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眾人拾柴都烤焦。

實際上,百度不光喊的早,也踏踏實實做了不少事,招了不少人,花了不少錢,甚至被人當頭潑過涼水也沒有放棄。

硬件方面,百度有自研了“崑崙”AI芯片;自動駕駛方面,百度無人駕駛測試車已經出現在很多城市的街頭;生成式AI應用方面,百度的文心一言仍然是國內第一梯隊,傳言iPhone 16的國行版也會進行集成。

然而即便如此,在大多數國內用戶眼中,百度仍然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怎樣改變這個刻板印象呢?有個最快、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改名字,改成——

“AI DU”,不但一看就是一家AI公司,在各種大會上按字母排序的時候還能排得更靠前一些,只去掉一個字母,又降低了用戶接受新名字的難度,可謂是一舉三得。至於改

名字可能帶來的麻煩事兒,那就更不用擔心了,君不見Facebook改名Meta非但沒有人抱怨,反而帶動了元宇宙的火爆。

唯一剩下的問題是,百度的中文名字現在還是會讓人一下子就想起“眾里尋他千百度”,能不能在膾炙人口的中華古詩詞中找到一個發音“AiDu”的詞,還真有點挑戰。(席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