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聊聊我眼中的海貝HiBy R4播放器

自從海貝在上海耳機展三連發發佈有“賽博朋克機甲風燈光大廠附身花里胡哨就是酷炫”的“六邊形”戰士PROJECT ACE、“入門標杆”HiBy R4播放器、“酷炫十足”FD5桌面解碼耳放一體機後,這段時間HiFi圈內的焦點熱度似乎全部集中在這三款產品上,直到有某跨界產品出來才讓這波熱度稍微降一降。

能看到網上不僅有單獨討論這兩個品牌的,還有放一起討論的,此消彼長誰都不甘拜下風。在詳細討論這篇內容前,我並不會拿跨界產品來對比,一方面是這種內容網上已經有很多,二來是如果詳細使用過這兩款產品就會發現。

雖然它們都能聽歌,但要表達傳達的“意圖”大相逕庭,完全兩個方向。

比如就拿海貝最有“賽博朋克”辨識度的R4播放器來講,這款產品主要在思考:如何在千元播放器中既要做出差異化,又要突破傳統,還要吸引“圈外人”;而另外一款跨界產品,主要在思考的相對來講就更線性:如何在手機中加入HiFi。

【不吹不黑】聊聊我眼中的海貝HiBy R4播放器_新浪眾測

 

在剛拿到這兩款產品後,論新鮮程度一定是跨界產品要更能吸引我的注意力,但在長時間使用後,我發現HiBy R4播放器就屬於那種“慢熱”型選手,一開始就通過外觀吸引到你,之後會通過一系列“騷操作”來俘獲燒友的心。

可不是“徒有其表”!

坦白地講,這次R4播放器從包裝開始就走的是“輕盈化”路線,凸顯機甲硬朗風格的外盒搭配愛馬仕橙印有型號logo的內盒,相比於R8二代、RS6這樣嚴肅路線風格的產品,就能看出定位,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入門產品就要簡潔,因為有時候就容易被貼上敷衍標籤,容易敗壞入門產品印象,而R4播放器包裝就很能勾起年輕玩家興趣,還不顯廉價。

【不吹不黑】聊聊我眼中的海貝HiBy R4播放器_新浪眾測

 配件一如既往地能物盡其用,唯獨是否可以在未來調整下,去掉清水殼乾脆不配保護殼,有需要的消費者直接加少部分錢換成皮革保護殼,這樣既能節省成本還能提供多種選擇、因為黑色的保護殼實在是不能顯出R4的美:

背部上方大膽使用多邊形色塊拚接,下方則使用了類似金屬銘牌設計,非常大膽地標識出來了產品型號和各個接口名稱,這在播放器中非常少見,我個人推測是讓第一次接觸這類播放器的小白能輕易上手,和鍵盤快捷鍵輔助標識有異曲同工之處,這時候兩顆螺絲就不覺得礙眼了,反而覺得能和背殼圖案融合到一起。

【不吹不黑】聊聊我眼中的海貝HiBy R4播放器_新浪眾測

 正面這塊屏幕僅有4.7英吋,但勝在足夠清晰明亮,另外雖說只有720P屏幕,但折騰過手機的朋友都知道,換算下來的PPI足夠高,因此就不會看到“大果粒”,另外結合成熟的665 Soc,整體使用下來完全沒必要擔心卡頓問題。

另外這次還在頂部單獨加入了自定義撥杆,建議官方可以未來通過OTA加入更多功能,比如快速解鎖屏幕功能,原因在於,現在的屏幕鎖定似乎實用性並不強,並不建議大家使用這項功能,

這次海貝終於“開竅”把音頻格式指示燈放在了正面,正好“鑲嵌”到了右邊突出部分中(都加指示燈了,未來可以再單獨加個小屏顯示播放信息),這比放在開關喚醒鍵上要更直觀;左邊則設計了一個掛繩孔,這設計挺方便,未來逛耳機展就能直接掛到衣服扣上,不用擔心會在展會中拿錯遺失。

【不吹不黑】聊聊我眼中的海貝HiBy R4播放器_新浪眾測

 

【不吹不黑】聊聊我眼中的海貝HiBy R4播放器_新浪眾測

 其實到這裏,憑藉外觀,就能俘獲不少“遊離”在數碼玩家和準燒友中間的“泛HiFi”顏值黨人群,以及一些追求高顏值數碼產品的大眾數碼愛好者,這裏我表達下自己的觀點,海貝R4聰明之處在於,它在吸引“非HiFi”玩家注意力,這點非常重要,便攜解碼耳放確實要更方便,但其實面對的還是HiFi人群,也只有HiFi玩家才會關注到,R4整個操作邏輯和手機一樣,同時外觀還夠潮,這對大眾數碼玩家就足夠了。

但是如果暫時拋開數碼玩家,單純只站在HiFi玩家角度來看。

海貝R4的“縱向”深度就體現出來了。

4DAC可不是噱頭

對於HiFi玩家而言,千元是個非常尷尬的價位段,要找前端,現在只能選中高非旗艦小尾巴,雖然性能指標不錯,但和播放器相比光供電就差著量級,更不用講還有電容等影響音色變化的元器件,這對於HiFi玩家來講,折騰起來推自己手裡的高價位耳機總還覺得差點意思。

但如果只討論千元播放器,確實受限於成本,解碼到後端放大電路中的電子元器件不可能上台式旗艦,畢竟像ESS9039Pro和AKM4499價格已經超百元,那麼如何在有限成本下,提升音質上限?

海貝就是在決定聲音核心的DAC這部分中,使用了4片ES9018C2M並聯設計,我對這部分很感興趣,也研究了一段時間,如果使用單DAC,成本可以進一步得到控制,沒準最終售價可能就真能做到千元出頭,但單DAC在處理複雜音頻信號時,尤其是在高動態範圍和高采樣率的情況下,可能會遇到信噪比降低、失真增加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提升單DAC的性能,這時候成本又控制不住;而雙DAC可以實現更好的聲道分離度,減少串擾,使得立體聲效果更加明顯。同時,雙DAC設計有助於改善信號的純淨度和動態範圍,理論上可以提升約3dB的信噪比,這樣最終會讓噪音更低,背景更黑,這也是主流播放器方案,而海貝直接選用4DAC(足夠使用的ES9018C2M),一開始聽到時候我以為會使用全部並聯方式,這樣會進一步減小失真,提升動態範圍,讓背景更為純淨,但聯想到A類耳放帶來的能耗以及機器整體穩定性,R4並沒有這樣做,而是使用兩顆DAC來處理PCM規格的音頻文件,兩顆DAC來處理DSD規格文件,這樣結合差異化的電路設計,最終發揮出整體效能。

【不吹不黑】聊聊我眼中的海貝HiBy R4播放器_新浪眾測

 4顆DAC,又是ESS家,如果後端放大電路不用心過於節省成本,會讓這樣的DAC電路“前功盡棄”,因此海貝在後端電路上選擇搭配的元器件,要更講究,OPA1612夠成熟聽感也好,另外還搭配和旗艦R8二代數量相同的鉭電容,因此在風格上,我個人覺得更接近R8二代。

海貝HiBy R4播放器的“上限”

其實坦白地講,我有點被R4播放器的價格“騙到”,一開始我以為充其量就是千元旗艦便攜耳放聲音,可後來我搭配了手中的達音科川和FiR Audio e12後,發現它“上限”居然要遠超千元,在整體上更加接近2K—4K水準的播放器素質。

當然這還是在PCM這類常規格式下的表現。

這就要提到 R4播放器一個“暗線”,它雖然沒有4 DAC足夠“耀眼”,但貫穿了整個播放過程,就是我在前文講的,這次海貝為R4播放PCM和DSD獨立設計了兩套線路,可以在播放常用的PCM格式文件和DSD文件時,“自適應”選擇對應路線,聽感方面也不同,兩者具有“一耳朵”差距,簡單來講,DSD要更厚潤偏向下盤一些,PCM格式則更追求均衡感。鑒於PCM仍然是主流,接下來聽感也是以PCM為主。

【不吹不黑】聊聊我眼中的海貝HiBy R4播放器_新浪眾測

 R4播放器不容易簡單歸類為早期R6系列風格或R5II這樣的後海貝風格,因為在長時間搭配下,這代播放器既有R6 Pro中性強調線條並稍顯直白的風格,又在表現人聲上,有一些RS的稍微厚潤感,當然和R8/R8二代這樣的準旗艦還是有比較大的風格差距,當然價位也差了10倍。但和R6系列就沒有價格來得差距大,我為這句話負責。

【不吹不黑】聊聊我眼中的海貝HiBy R4播放器_新浪眾測

 在搭配達音科川這樣的多單元圈靜鐵旗艦時,海貝R4就需要在中增益處才能獲得並不虛的聲壓,如果開到高增益,這時候低頻和高頻都能撐開,但控制力就比中增益弱一些,能感覺低頻量和瞬態有點收不住,中增益推得恰到好處,在開啟60%音量時就能把低頻的動態激發出來,多說一句,達音科川低頻動態和瞬態比中頻和高頻難控制,播放器控制力不好,會糊成一鍋粥。R4播放器下的川,低頻動態表現得此起彼伏,該起的起,該落的落,瞬態稍顯肉一些,這樣的好處是不會有過分激烈引起的不耐聽,當然這會稍微犧牲一些清晰度,另外在低頻下潛和回彈速度上,仍然處在健康狀態中,不偏不倚;中頻因為本身達音科川只能準確地表達出歌手口型和聲音風格,走的並不是韻味路線,但R4播放器在表現女聲上是有一定韻味感,如果聽流行人聲,建議搭配厚潤一些的純圈塞子;R4下的川高頻,中規中矩,泛音延伸都能表現出川應該有的水準,但再往上會覺得差點空氣感,因此稍顯刻板,缺少一定活躍感。聲場方面橫向不算大,但也並不覺得擁擠,反而是縱向層次感讓我有些意外,縱深以及,近處和遠處的動瞬態區別明顯,能體現出來器樂衰減的立體變化,適合室內樂,不適合編製類曲目。

【不吹不黑】聊聊我眼中的海貝HiBy R4播放器_新浪眾測

 在搭配FiR Audio e12後,我個人感覺要更適合純圈塞子,R4播放器下的FiR Audio e12第一耳朵會覺得稍微有些暗淡,但之後仔細聽就會發現,在聽銅管時候,那種有明顯金屬光澤感的音色潤而不厚;亮而不刺激,它的高頻屬於那種一耳朵就能夠聽出來是動圈,不加掩飾的自然、寬鬆以及空氣泛音感;而在聽提琴為主的曲目時,比如由2CELLOS演奏的《Titles From Chariots Of Fire》,開始時中,高密度下的大提琴音色先是低沉委婉,之後就逐步開始隨著後半段伴奏而加快了節奏,這首曲目其實動態變化並不算大,但這套可以準確、清晰還原出這樣的動態,不會額外添加一些音染,總之對於器樂是有高還原性。

目前手頭上有這兩副非常考驗前端控制力的旗艦塞子,從搭配來看,基本上是能撐起這倆不同類型的塞子,我個人對這樣的表現有些出乎意料,搭配後的聲音確實不像千元入門播放器出來的,而是中端主流素質表現。

其實有個觀點我一直想放在開頭來講,最後想了想,還是作為結尾比較好。

【不吹不黑】聊聊我眼中的海貝HiBy R4播放器_新浪眾測

 如果“橫向”放眼到整個數碼圈來看,海貝R4憑藉潮酷機甲外觀是具有出圈潛力的,而事實也在證明,“高顏值”外觀更能吸引泛數碼玩家;而如果“縱向”放到HiFi圈,那幾乎破了這個價位產品形成的套路化配置低的“局”,本身就是這個價位中的一顆重磅炸彈,已經“引爆”了千元小尾巴佔據主流的HiFi市場。

既能“橫向”於數碼圈發展,又能“縱向”於下探HiFi市場,最終形成“面”,覆蓋到整個數碼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