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融誌道:左手S交易,右手產業投資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閆啟 北京報導
在聯想控股的股權投資大家庭里,一個原本低調的投資團隊——聯融誌道(聯想控股全資子公司),正隨著S交易以及AI投資的熱潮,逐漸走向前台。
這一肩負著聯想控股“財務投資+戰略瞭望塔”雙重使命的團隊,將實現財務回報作為及格線,通過投資為聯想控股資產增值,在此之上,則是希望在戰略聚焦的行業里構建和優化投資組合,探索未來產業機會,為聯想控股打造新的支柱產業做出貢獻。
作為從事金融行業多年的老兵,聯想控股助理總裁、資產管理部董事總經理紀朝峰負責聯想控股的財務投資業務已有10年,管理著超過300億的自有資本。在這期間,他帶領團隊一直在進行股權基金投資、直接股權投資和二級市場投資,並在幾輪金融週期中積累了豐富的投資經驗和心得。
當談到目前環境下對股權投資的觀點時,紀朝峰表示,“過去10年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聯想控股也在逐漸調整投資策略,先以風險偏好更高的基金投資的形式進入到一個行業,當技術到達拐點之後,在商業化過程中再進行大規模產業佈局,逐步轉化為聯想控股深耕的產業。”
以往,聯想控股的財務投資多以自有資金直接投資項目或者通過投資GP間接投資項目,如今通過“聯融誌道”這個聯想控股直接持有的資產管理平台,S基金交易以及其與產業資本合作的產業基金都做得有聲有色,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打法。“這些都建立在‘聯想控股體系’與‘朋友圈’的資源稟賦基礎之上。”紀朝峰說。
一樁經典案例背後的策略演進
截至目前,聯想控股已經設立2只S基金。其中聯融S基金一期基金規模7.2億元人民幣,已經投資完畢;聯融S基金二期基金目標規模15億人民幣,已經完成二次關閉。這兩支基金的出資方除了聯想控股外,還包括知名企業、保險公司和財富管理公司等。
據瞭解,聯融S基金80%的資金用於S交易,20%的資金用於項目直投,當下最火的大模型獨角獸——智譜AI,就是聯融S基金一期直接投資的項目之一。紀朝峰解釋說,“我們接手的基金二手份額通常是看到有成長空間的底層資產並計劃長期持有,所以會配置一部分確定性非常高的項目來拉升基金整體的流動性。”
而透過一樁投資案,可見聯想控股財務投資策略的演進。
一切要從君聯資本美元三期基金的S交易說起。君聯資本前身是成立於2001年的聯想投資,也是聯想控股旗下最早的投資平台,其第一期美元基金的3500萬美元全部來自於聯想控股。此後的美元二期和三期基金,聯想控股也是其最大的LP。
2011年,君聯資本以美元基金三期投資了富瀚微,是其最早的投資方也是最大的股東。富瀚微是專注於以視頻為核心的專業安防、智能硬件、汽車電子領域芯片設計開發的領先企業,其圖像信號處理(ISP)芯片在全球安防市場處於領先地位。
聯想控股十分看好以富瀚微電子為代表的基金底層資產在未來的發展,於是在君聯資本美元三期到期之際,陸續從其它LP手中接手該基金的份額,並最終持有絕大部分該基金份額,最終成為了富瀚微電子的第一大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聯想控股還與富瀚微一起出資成立規模10億元的瀚聯半導體產業基金(瀚聯基金),重點投資於以AI視覺芯片為核心的半導體產業鏈上下遊項目,加強聯想控股體繫在該領域的產業佈局。除了聯想控股和富瀚微電子以外,其他LP還包括江陰市政府、中金啟元以及嘉道資本。瀚聯半導體產業基金成立以來,已經投資了希微科技、鶴夢信息、首傳微、雙深科技、曠明智能等多個項目,覆蓋了視覺芯片相關的重要場景和關鍵技術環節。
在富瀚微這個項目上,聯想控股成功將基金投資項目轉變成自身在科技領域的戰略產業,併成為其半導體產業賽道的重要參與者。這是聯想控股將財務投資轉化為戰略投資的經典案例,同時讓聯想控股在S基金交易領域一戰成名。
S交易:先天優勢在於對資產的瞭解
近期,聯融誌道二期S基金完成了二次交割,更堅定了聯想控股“左手S交易、右手產業投資”的判斷。
“S基金的發展不僅可以有效支援VC/PE行業的良性循環,更重要的是發揮‘接力棒’作用,實現對科創企業的持續支援。依託聯融誌道團隊過往產業投資、直接財務投資以及母基金投資等背景,新基金將持續關注硬科技和醫療技術雙主線,配置於市場中稀缺的S份額,目標構建穩健投資組合,並給投資人帶來滿意的現金回報。”紀朝峰說。
最近幾年,行業供給側的變化讓S交易市場不斷升溫。全民PE時代新增了大量的基金,隨著一大批基金陸續到期,LP的退出訴求不斷加劇。不少LP為了退出直接減價出售持有的基金份額逐漸成為常態。這對於買方來說交易一旦完成,就可以獲得賬面相當比例的浮盈。以估值折扣換取流動性,在紀朝峰看來這是導致目前S基金交易火熱背後最樸素的原因。
但他強調,S基金交易中,買方第一性思維應該是去考慮最終的現金退出,而不僅僅是由交易折扣帶來的時點上的浮盈。事實上,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資產的價值能否繼續保值增值的不確定性增加。如何能夠將賬麵價值變成真金白銀的退出,考驗著每一個S交易參與方對資產價值的識別能力。在國外發展比較成熟的S基金市場,底層資產的數據相對完善許多,做S交易主要通過模型來決策定價,但這在當下國內市場仍然難以實現。
“在中國市場做S基金交易更需要下到田間地頭,不下水永遠不知道水有多深。”紀朝峰說。這要求S交易的參與者不但要對GP足夠熟悉,也要能夠對底層資產項目有準確的判斷。但實際上市場中同時具備既懂GP又懂項目的團隊很少。“事為先、人為重,人與事的匹配是聯想控股體系投資方法論中最核心的一點,也是我們做S基金交易的指導思想”,他補充道。
聯想控股自2001年起就成立了第一間基金公司,擁有豐富的基金運行數據和運營經驗。同時,作為LP,聯想控股也投資了很多國內外頭部的GP,是他們重要的生態夥伴。
紀朝峰坦言,我們S基金交易的範圍基本聚焦在自己的“朋友圈”內,也就是之前合作過的GP。我們與這些夥伴投資理念相同,彼此瞭解,相互信任,保持著高頻的信息溝通,使得在對底層資產的認知上,聯想控股有著先天優勢。用他的話說,“這些投資組合里的很多項目,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值多少錢就瞭如指掌,這也是聯想控股涉足S基金市場的底氣。本質上,S交易中買賣雙方比的是對底層資產的瞭解程度。”
產業投資:為AI產品落地提供應用場景
經過40年的成長,聯想控股從最初的電腦起步,如今在科技、新材料、農業與食品等領域形成了新的支柱產業。未來10年的支柱產業會是什麼?聯想控股比較看好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所驅動的新產業,而聯融誌道的投資就是主要圍繞TMT和醫療科技這兩大賽道展開佈局。
上述“瀚聯基金”即是聯融誌道產業投資縱向佈局AI策略的產物之一。紀朝峰表示:“人工智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技術基石,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AI作為下一代生產力提升的重要工具,會改變甚至顛覆一些既有的商業邏輯。聯想控股本部及旗下的幾家基金的投資活動會成為聯想控股對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瞭望塔,為前瞻性的產業佈局做準備。”
其實,自2000年投資科大訊飛起,聯想控股體系已經在AI產業鏈佈局的企業超過200家,形成了國內甚至全球都少有的橫跨AI基礎層-模型層-平台層-應用層全棧佈局的企業生態。從設計研發AI芯片的寒武紀、到大模型公司智譜AI、瀾舟科技、達觀數據,再到應用端的小馬智行、曠視科技等,聯想控股在人工智能的各個層面投資佈局了領先的關鍵核心技術。
在對外投資佈局的同時,聯想控股旗下的聯想集團已經全面擁抱人工智能,構建了從口袋到雲端的計算能力,形成了AI嵌入的智能終端、AI導向的基礎設施以及AI原生的方案服務等完整的業務佈局。不僅構建起了種類齊全的AI軟硬件產品線,同時也是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超算廠商和全球第三的服務器廠商。
紀朝峰表示,“聯想控股旗下的基金管理平台更多是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上去投資,而聯融誌道更偏重於圍繞特定產業進行縱向佈局,整合既有的產業資源去打穿整個產業鏈的技術棧。”
聯想控股及旗下業務板塊覆蓋多個行業,為人工智能企業提供了產品落地打磨的實際應用場景。聯想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算力提供商,為人工智能算法的落地提供了算力基礎。算力與人工智能算法和基礎大模型的結合,又能夠進一步共同探索和推動更多行業的“數實融合”進程。
在軟件和模型方面,智譜AI獲得聯想控股投資後,雙方迅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軟硬件及智能化解決方案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持續開展產品/服務的研發和優化升級,並在智能製造、金融科技、數字化營銷和生物科技等相關領域開展垂類大模型的研發合作,從而實現優勢互補與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