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誌願是個“技術活”,交給AI試一試?

撰文 | 雁  秋撰文 | 雁  秋

編輯 | 李信馬

題圖 | 豆瓣《小歡喜》劇照

雖然距離很多人參加高考已經好多年了,但回頭看看,其中不少人依然會為自己當初選的誌願後悔。

高考報誌願這事兒,多多少少都有種臨時抱佛腳的意思。畢竟放榜之前無法做過多計劃,成績出來後,只剩下幾天的時間來思考把自己的未來安排在哪裡。

#選專業到底是不是開盲盒#

#高考誌願填報選專業還是選學校#

#選專業 更適合中國寶寶的先婚後愛#

這些話題幾乎每年6月都要被重新拿來說一說。

也常常有人發出像是“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狀元進金融,畢業即失業”“土木建築,時代的眼淚”之類的感慨乃至自怨自艾……或許這些說法有些誇張,但也看得出,靠賭人品報誌願後面卻吃後悔藥的,不在少數。

圖源:微博圖源:微博

雖說前輩們的“血淚史”就擺在面前,但他們建議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

高考專業填報有點像經濟學提到的「蛛網模型」,市場參與者總根據上一期的價格安排這一期的生產計劃,造成商品的過剩或者短缺。

比如,2010年前後大家一擁而上去報土木和金融,2019年計算機則是大熱門,但這一批學生們在四年本科畢業或者是六年碩士畢業,甚至是十年博士畢業後,宏觀經濟與產業環境早已發生巨大變化,曾經的“香餑餑”保不齊已經變質。

實際上,填誌願是一次尋找信息、整理信息再作出決策的過程。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創紀錄地達到1342萬人,又有七個省份迎來首屆新高考,部分專業也調整了選科條件。考生和家長又會面臨哪些具體的問題呢?

在“誌如所願 智啟未來”2024夸克高考信息服務媒體溝通會上,多位專家也一起探討了誌願填報的痛點和難點。

七省份首次步入新高考

今年,作為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區)的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廣西、貴州、甘肅等7省(區)將迎來新高考首考。

新高考下,一個高校很有可能分成多個院校專業組,組內所含專業數量的多寡、冷熱程度,原來是否屬於同一批次等,這些都會影響考生填報。同一個院校不同的專業組,最後錄取投檔分有可能相差很大,因此往年的院校錄取排位就不能再簡單套用。

特別是合併本科批次,不再區分一本、二本後,對於原本在一本線上的考生來說,直接使得他們少了一次投檔機會。如果原一本考生在填報誌願上出了差錯導致滑檔或退檔,就會直接落到徵集誌願,甚至滑到專科批次錄取,而不是像原先一樣可以順延到二本批次錄取。

信息冗雜,篩選困難

報誌願的難點之二,在於信息供“需”的不匹配。

考生、家長、高招部門、高校以及第三方機構的站位不同——高招部門和高校通過各類平台發佈招生資訊,原則是“客觀、公正、明確”,然而考生填報誌願,還需要綜合城市、院校、專業、家庭背景、學習能力、就業等諸多因素。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大多數家長缺乏提前準備的意識,且不具備短期內蒐集、分析相關數據、信息的能力。未知因素太多,想一網打盡,卻力不從心。

高考政策解讀專家婁雷介紹,有些考生和家長對升學政策並不足夠瞭解,有些家長和考生是在分數出來後才開始考慮誌願填報。一些家長寄希望於讀幾篇文章,看幾個短視頻就能掌握誌願填報的技巧,但這些瞭解是不成體系的。

“沒有任何專家能夠解決誌願填報的所有問題。”婁雷說,“家長才最瞭解孩子,其實可以提早準備,對孩子的個性、誌向和成績區間有瞭解後,就可以著手收集信息,確定大致範圍和方向了。”

興趣與就業的權衡

填誌願有一個問題是考生和家長最為關切的,看興趣愛好還是就業前景?

大多數人僅僅依靠所謂的大數據、專業冷熱形勢的指標化分析,並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用“就業”衡量一個專業是否是“熱門”“冷門”,可能不夠準確。

比如這幾年,互聯網一直是就業熱門方向,計算機、軟件工程成為很多學生選擇專業時的“熱門專業”。但隨著“互聯網+”邊界越來越寬,密碼學、藥學、中醫、蔬菜學、小語種等傳統認知中的冷門學科,也成了大廠青睞的專業。

現場,多位專家都提到了「興趣」的重要性。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嶽昌君坦言,十幾年前自己給女兒填報誌願時,5個專業填錯了3個,歪打正著學了人工智能。沒想到女兒北大碩士畢業之後人工智能大火,求職時收到了來自微軟、Apple、Meta等科技公司的橄欖枝。

“現在熱門的專業,幾年後也未必熱門;不是熱門的專業,其實市場也有需要,只是需求量相對少一些。而有些專業,看似冷門,但是國家需要。”嶽昌君說,他常年做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發現,如果學生對專業感興趣、願意學,不僅學業表現好,畢業升學機會大,找到工作可能性更大,收入滿意度也會更高。

總而言之,對於所有考生和家長來說,一份稍顯“精確”的專業指引在今天尤為重要。唯有掌握充分的、正確的、真實的信息,才有把握跳出既定的偏見和觀念,找到那個更符合個人興趣和期望的選擇。

一般這些信息,都掌握在相關的“能人”和“導師”手中,比如張雪峰,雖然這些人的建議不一定絕對準確,但比起大多數素人還是靠譜多了。不過,現在科技大幅降低了普通人接觸這些信息的門檻。此前,夸克已經連續六年提供免費的高考信息服務,夸克App產品經理諶斌表示,使用夸克不僅可以搜大學、查專業,還可以提出個性化的誌願問題,得到由AI整合總結的回答,輔助更多考生家庭提升報考效率。

具體來說,AI是如何幫到考生家庭填報誌願的呢?

首先,考生可以通過高考AI搜索,詢問各類與高考誌願相關的問題。

在綜合全網信息後,會在首條結果中呈現由AI整理總結的回答,包括招錄政策、院校專業、生活信息、升學就業等熱門內容。這些內容均來源於權威官網、招生簡章、專業書籍以及名師視頻等優質渠道,可以更好地滿足考生們的個性化需求。

其次,在智能誌願工具上,考生在輸入省市、分數、位次等信息後,“智能選誌願”會給出衝、穩、保等更加科學及合理的建議。考生還可以根據個人偏好查看“院校優先”“專業優先”等核心信息。

在誌願表管理上,還可以選擇詳細展示和表格展示兩種模式,同時夸克還打通手機、iPad、電腦三大主流使用場景,強化了誌願表在多端查看、編輯和分享的能力,並支援多種形式導出。

最後,在獨家優質內容層面,為了讓考生和家長能在報考時有更多的知識儲備,夸克邀請了諸多在高考誌願填報上有影響力的專家和學者,開啟20餘場的免費直播。在直播時,考生還可以一鍵領取相關資料並保存到網盤中。

針對不同省份的特點,夸克還提供個性化的誌願填報方法、規則和技巧。此外,夸克還會上線區域榜單、特色學校、專業榜單的內容,以滿足不同需求的考生。

高考重要嗎?當然很重要,因為這不僅是知識的較量,更是大多數人實現命運轉折的最為公平的機會。

高考重要嗎?或許這隻是一件“小事兒”,成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高考不是人生最後一次進考場,亦不是人生的終點。成功的路徑多樣,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敢於擁抱變化、接納新學科,而不是在傳統學科里“內卷”。

高考以分數論高低,但是每個人的人生價值無法靠成績來定義。衷心希望每一位學子都能但行前路,無問西東。